【深度】这是耐克、阿迪抢着要的废弃塑料瓶,它的身后是3000亿的市场

高端再生PET的市场规模,正在以100%的速度递增。

 |  徐宁XN,庄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徐宁 庄键

编辑 | 张慧

在杭州萧山区的拱秀路上,有一家名为绿圆回收的便利店。与其他店铺不同,这里的所有商品都可以用废弃塑料瓶换购。

在便利店的回收区,店员用扫码枪扫描塑料瓶后,智能回收箱会自动识别瓶子类别并积累相应积分。一只500毫升的可乐瓶可换取4个积分。居民用这些积分可直接在店中兑换商品。

这家将回收和购物融为一体的环保小店,是浙江绿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绿栖)今年新试点推出的创新型资源回收店。

绿圆回收便民店。图片来源:绿栖

从该店中回收到的塑料瓶,会被统一运送至绿栖的回收处理站,然后被打包成瓶砖运输至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下称威立雅华菲)进行再加工,加工后的瓶片可纺成再生纤维,最终可能成为你身上穿的衣服。

这是一条典型的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产业链。

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到全世界呼吁限制使用,塑料的发展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但废弃塑料已成了急需治理的“白色污染”。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是当前塑料行业的重要课题。

界面新闻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获悉,去年中国的废弃塑料产生量为6300万吨,其中32%被填埋、31%被焚烧、7%被遗弃,仅剩余约三成被回收利用。

在废弃塑料中,PET塑料瓶是回收率最高的产品,再生PET也是最成熟的再生塑料产品。

这一产品,正催生出一个3000亿元以上的新市场。

从瓶子到衣服:兴起的循环经济

“回收后的瓶子,需要进行清洗、分类、筛选、破碎,这是塑料瓶进行再生利用的第一道工序。”在位于浙江安吉的威立雅华菲总部工厂里,威立雅华菲副总经理宋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堆放在厂区门口的瓶砖。摄影:徐宁

清洗破碎后的PET塑料瓶薄片(下称PET瓶片)随即被浸泡在工业洗涤槽中,然后利用水的悬浮法,分离出悬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标签纸等。

PET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饮料包装材料,一般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采用这一材料制作而成,因为它无毒、无味,材料成本低,阻渗效果好。

经过清洗破碎后的PET瓶片。摄影:徐宁

沉于水底的PET瓶片,会被收集干燥,再送入挤出机加热软化,然后切割成米粒状大小的PET切片,最后被打包送至100公里以外盛虹集团旗下的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鲈科技)。

中鲈科技切片纺工艺主任王中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威立雅华菲运来的PET切片,还需要进行干燥脱水、加热融化,最后通过层层的全自动纺丝设备,被制成能纺衣制鞋的再生纤维。

自动纺丝设备拉丝并丝。图片来源:盛虹集团

王中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公司再生纤维的订单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预计明年订单量肯定翻番。未来十年,再生纤维行业都将呈兴旺之势。

他的判断依据,主要来自下游应用品牌方释放出的需求信号。

去年,耐克在其《影响力报告》中指出,耐克76%的鞋类和服装已采用了可回收材料。自2010年以来,耐克已累计转化了从垃圾填埋场等地回收来的超过75亿个塑料瓶。

同样计划用再生纤维代替原生纤维的还有阿迪达斯、迪卡侬等国际品牌。其中,阿斯达斯宣布,到2024年将全面采用再生纤维。

在去年5月举办的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上,威立雅华菲总经理、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再生PET分会会长曹卫东表示,据其所在协会预计,目前高端再生PET市场规模正在以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全球将会出现一个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88.15亿元)的市场。

曹卫东表示,2018年全行业对高端再生PET切片的需求为2万吨,市场供给产能约为3万吨,互相持平。去年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约为20万吨,供应产能仅为12万吨,出现了8万吨的缺口。

曹卫东认为,高端再生PET行业还处于发展期。由于废料进口的限制和国内回收体系的粗放,高端再生PET的原料还比较稀缺。

据他预计,今年市场对高端再生PET切片的需求将达40万吨,产能供给缺口或进一步拉大。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也在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表示,市场对高端再生产品的需求大规模存在,但现阶段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3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回收、再生PET等领域的企业。今年初至11月10日,以工商登记为准,中国新增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近2.5万家,同比增长15%。

从低端到高端:待解的产业难题

“之前的废弃塑料瓶都是做低端产品。”曹卫东对界面新闻记者称,“低端再生塑料产品含有的杂质较多,主要可用作再生水管、塑料桶以及沙发的填充物等”。

近三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禁废令”)的实行,叠加环保整顿的双重影响,国内再生塑料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废塑料进口量为705吨,2018年的进口量骤降为7.6吨,同比下降98.92%。

“散、乱、差”的低端再生塑料企业,也成为当前环保整顿的重点目标。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7年国内约八成的再生塑料企业,面临环保整顿或取缔的尴尬局面,上万家企业面临间断性停产整顿。

再生塑料原料供应减少,促使价格上行,但市场整体对再生塑料的需求较为平稳,这导致生产厂家利润被不断压缩。

曹卫东在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上表示,2017年前,再生PET领域主要分成回收、清洗和纺丝三个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泾渭分明,互不干扰。

“禁废令”实施后,该领域上下游企业全线面临薄利甚至亏损的局面。为挤压利润,企业纷纷往其他环节拓展,上下游企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即便如此,全行业的利润依旧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曹卫东说。

在第23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会长郑恺表示,要改变这一低利润的行业困境,企业需要抓住客户的需求。

他指的是上述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方对高端再生PET的需求。

目前,制约企业向高端再生PET行业进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对于类似威立雅华菲的上中游企业,主要受困于回收运输、分拣导致的高成本。

曹卫东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中国的高端再生PET切片价格约在1万-1.3万元/吨。这是原生PET切片价格的两倍。

他分析,高端再生PET切片价格高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回收的塑料瓶体积较大,整体运输成本较高。二是回收后的塑料瓶有部分需要人工分拣,清除瓶子标签背后所黏有的胶水等,人工费较高。三是高端再生PET的产能仍较小,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他表示,高端再生PET切片价格过高,可能会导致很多终端企业接受不了。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对高端再生塑料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曹卫东认为,高端再生PET切片价格约比原生切片价格贵三成,是终端企业可以接受的价格。

对于盛虹集团等下游企业而言,高端再生PET切片质量不稳定、加工过程损耗大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王中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较原生切片而言,再生切片的质量均衡性更差。因为再生切片的杂质更多、分子量分布更宽。”

这会导致纺出来的丝质量不佳,影响后续纺织品的质量。纺出的丝容易断,甚至成为废丝。

此外,用再生PET切片纺丝,对生产流程的损耗也更大。例如,纺丝设备中的过滤器需要经常切换,组件周期短;对丝线加弹过程中,刚性大,对瓷件磨损更大等。

王中明表示:“再生切片纺丝的每一道程序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导致加工损耗成本要比原生切片高出一倍多。”

从回收到包装:变革的塑料市场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盛虹集团决定改进工艺,省去其中一个生产环节。

王中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年底,盛虹集团还将投产6万吨的再生纤维项目。该项目是直接从PET瓶片开始纺丝,省去了从瓶片到切片的这一生产环节。

王中明称:“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省去中间的切片环节,可以节省8%-10%的成本。”

威立雅华菲则选择用扩大产能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宋平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威立雅华菲除了目前的10万吨再生PET瓶片产能、2万吨再生PET切片产能外,还在建设二期项目。

他预计,二期项目将在明年春节前完成,届时威立雅华菲的再生PET切片产能将增至10万吨/年,和公司的再生PET瓶片产能相匹配。

王中明和曹卫东都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重新构建精细化的塑料回收体系,是提升切片质量的主要出路。

目前中国的塑料瓶回收体系较为粗放。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居民回收塑料瓶前会先对塑料瓶进行清洗、晾干,并对塑料瓶的瓶盖、瓶身和标签进行分离。

这种精细化的回收方式,既可以节省塑料瓶回收后人员的分拣工作,还可以减少塑料瓶的污渍、杂质,从源头上提高塑料瓶的回收质量。

塑料瓶在消费前的包装设计,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大众熟知的雪碧瓶为绿色瓶身,这种带颜色的塑料瓶会加大回收后制成透明PET切片的难度。

一些塑料瓶身上的标签采用的是非水洗的胶黏剂,需要人力手动进行刮除,残留的胶黏剂还会影响塑料瓶的再生质量。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副秘书长刘丛丛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塑料瓶回收难题,需要构建塑料制品消费前易回收体系。即所有的塑料制品都有统一的可回收标准,从而减少回收环节,降低回收成本。

已有些塑料包装企业,开始进行变革。

在今年的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欧芬蓝泰的PET瓶可水洗胶黏剂标签、美国艾丽丹尼森的Clean Flake PET等产品获得了“金苹果奖”,以表彰这些企业的塑料可回收性设计理念。

这两款获奖的标签均采用了可水洗的胶黏剂配方,在回收过程中,标签和瓶身可以洁净地分离。

艾丽丹尼森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生产的标签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饮料和个人护理品牌上有所应用,例如可口可乐,百事和联合利华等。在国内,这一标签已开始在大众消费品牌上进行测试。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是对此前“限塑令”的重大升级,因此被业内称为新“限塑令”。

大宗商品资讯商金联创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新“限塑令”中,除了禁止、限制等字眼外,可循环、易回收、绿色产品等词语,为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方向。

该报告称:“塑料的未来终究是光明的,但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仍将有较长的探索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