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中国王牌,为何交给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他来打

金立群,一个很多人可能还没听过的人,凭什么在波诡云谲的场面里,成为亚投行的领衔人?

 |  华商韬略

文/华商名人堂主编毕亚军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致辞。在当天的亚投行理事会上,66岁的金立群被任命为亚投行首任行长。

按干部级别,金立群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亚投行这张中国王牌,为什么要交给他来打?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出版《华人金融家》一书时,曾与金部长(当时甚至至今,更多人对金立群的称呼)有紧密交流。今日,特分享几个金部长的片段,或许这些就是问题的答案。

一、首位中国籍亚行副行长

2003年,53岁的金立群成为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称:亚行)副行长,也是亚行自1965年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副行长。

亚行一共设有4个副行长。其传统是,并列第一大股东的日本和美国,永远要占一个行长、一个副行长,欧洲诸国共推一位副行长,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其他成员一起竞争两个副行长。中国为此争了20年,但一直以败告终。

亚行拒绝中国人做副行长,除复杂地缘政治因素,还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不相信中国人的国际化能力和专业水平。

金立群和他的履历彻底摧毁了这些理由。

他学的是外语,在国外顶尖高校读过经济学,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还写得一手漂亮的英语好文章。到亚行任职之前,他已在中国财政部工作23年,官至副部级,并一直主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其中包括,在世界银行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6年,以及作为主管世行和亚行在中国贷款业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担任世行和亚行副理事。

二、有这两套书就足够了

初入亚行,金立群的分工是,主管南亚、湄公河国家及所有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贷款业务。

2006年,地区业务局重新组合之后,他分管南亚局、中西亚局和私营部门业务局。作为三个局的领导,如何管人,是金立群面对的第一大挑战。因为之前他都是管中国人、自己人,而在这里,他要管的大部分都是“洋人”。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亚行有一半以上专业人员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中国部长,能够成功领导一班高素质且充满挑战精神的国际金融精英。

但金立群认为,这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且,他对大家强调的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并不那么在意。

他认为,做领导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与下属之间的互相信赖关系。中、西概莫能外。“外国人,中国人,大家都是人”,金立群说,只要把人搞懂了,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在亚行的办公室里,金立群一直放着两套书,一套是有毛泽东批注的《通鉴纪事本末》线装影印本,另一套是英文原版《大英百科全书》。

这是他搞懂人的秘密武器。他风趣地说,有了这两套书,治亚行恐怕足够了。现在,在亚投行行长的办公室,这两套书估计也会是必备。

三、领导的关键是抓关键

作为领导,金立群的一贯作风是,抓大放小,不干预细枝末节,但也从不放过关键问题。

他说,所谓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都是片面之词。只有战略,没有细节,或者只有细节,没有战略,都是做不好事情的。

精力有限,如何既有战略,又有细节?金立群的办法是抓关键。做战略时抓关键问题。执行时关注关键环节的细节。他说,领导要关注细节,但关注的目光要聚焦在关键问题的细节上。

对当时的他来说,各重点工作的文件,表格,是关键的细节。因此,这个他从不怠慢。文件细细读,表格行行看,是他经常对下属讲的话。

四、温和的“拆弹专家”

亚行借款成员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让他们接受亚行的政策建议,搞好项目的执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金立群的另一个挑战。

金立群认为,发展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决不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所有答案,建立良好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才是保证资金有效使用的前提。但是,做到这一点,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金立群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处理所谓“良政”(governance)和反腐败,这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如何既解决问题,又不至于越俎代庖,干涉主权国内政?

金立群的办法是,在肯定对方的前提下,站在对方立场表达不同意见,而不是直接告诉人家,你错了,你应该这样那样。

他总是平心静气地和有关国家的总统或总理一起商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的措施。事实证明,这个办法,不但让他比那些一开场就对人指手画脚的人更受欢迎,而且还更能解决问题,能更好地改变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与金部长接触期间,感受最深的,有他的严谨、谦逊以及平易近人,更有这种温和的“拆弹”作风。

“我认为这里不应该这样处理,但你们才是专业的。具体怎样,我们都再去核实核实,以客观事实为准。”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又肯定别人,同时强调要在你我现有结论之外再找事实真相与正确答案,这就是金部长的风格。

五、功夫下在金融之外

亚行的重要使命是要减轻贫困,促进发展。

金立群认为就事论事谈减轻贫困,或者只从金融专业去做,都是治标不治本。他上任后,给自己一个很大的责任:像经济社会策划师一样,携手发展中国家,一道促进其经济增长,从根本上增加国力,提供就业机会。

他说:“减轻贫困,目标要远,路子要宽,不能就事论事,舍本逐末。济困扶危,可解一时之难,但从根本上减轻贫穷的关键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使落后地区融入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维持和提高他们各自的竞争力”。

如何做到?金立群是两手抓,两手都硬。

一是促进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帮助老挝发展一项大型水力发电站项目,他曾在深山老林转了3天,住“万星级旅馆”。因为山中破陋的宾馆可以看到天上无数星星,所以他为其取名为:万星级。

二是促进这些国家开放。他多次指出和呼吁,资金来自于改革,经济活力来自于开放。不少国家都认真听取他的建议,并采取一些他认为值得欣赏的措施,令局面焕然一新。

▲图注:与时任财务部部长项怀诚、亚行行长千野忠男

六、一直对外的金部长

金立群1980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第一份工作就与“外事”有关: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加上后来的再次“回锅”,他在这里累计工作了差不多8年,这对他一生的影响甚大。

“完全是当学徒。有太多东西值得去学习,需要去学习,所以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搞工作,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回忆说。

1983年,金立群奉调回国,进入财政部外事财务司负责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担任财政部外事财务司副处长。当时,中国已开始大规模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银行的贷款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金立群负责了很多项目的准备和谈判工作,这也加深了他对中国经济和各地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世界银行和西方金融体系的理解。

1988年,金立群被任命为财政部外事财务司副司长,并被派往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中国副执行董事。1993年初回国后,金立群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副司长,司长。这一时期,他的国际金融经验和能力进一步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让他成为“国际金融”的行家,也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出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金立群也是主管“对外”工作,更加马不停蹄奔跑和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期间,他着力最多的工作之一是两个重要论坛,即亚太经济合作财长会议(APEC Finance Ministers Process,简称APEC财长会议)和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20)。

1994年APEC财长会议举行首次会议时,金立群就陪同时任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先生到夏威夷出席了会议。1999年由七国集团(G7)正式发起成立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20),金立群同样是其成立、成长的见证人,并陪同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出席了第一次会议。

这期间,金立群也把相当多的力量投入到亚洲地区之内。同时,他不仅主管财政部的金融业务,特别是国际金融经济工作,也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中国金融行业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工作,包括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帮助银行清理呆账、坏账,健全银行体系。这些专业又不失多元的经历,为他出任亚行副行长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从亚行回国后,金立群先是被任命为中投公司监事长,并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长。

七、领衔亚投行

亚行的工作经历让金立群发现亚洲基础建设存在的巨大资金瓶颈,以及中国参与其中的机会。回国后不久,他就向中央建议,牵头在亚洲设立一个新银行,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建设。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投行倡议。早就有类似见解与构想的金立群,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亚投行中方筹建工作组组长,之后辞去中金公司董事长,出任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专心致志于亚投行的成立。在诸多关键时刻和关键环节,确保亚投行开局成功,一直到今日成为亚投行首任行长。

作为中国向世界打出的一张王牌,亚投行的筹备面临诸多纷繁复杂的挑战,起初更受到相当的质疑。金立群的一位美国朋友甚至建议他说,这个不会成功,你不要去做,那会有损于你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良好声誉。但金立群告诉对方,中国做成亚投行是一定的,他参与其中不但不会有损,而且还会提升自己的声望。

起初,金立群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至少会有20来个国家加入亚投行。一路努力下来的成就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到目前,亚投行的成员国已达57个,覆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拉美五大洲,而且还有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国家正在启程投怀送抱。这种在极短时间内汇聚如此众多力量的案例,在全世界都还没有发生过。因而金立群评价,习主席倡议下的亚投行是一个伟大的成功。

这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温和的“拆弹专家”自然功不可没,社会各界也给予其高度评价。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宣布金立群将成为亚投行候任行长中方候选人的消息时评价说: “金立群先生具有在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和私营部门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的经验,为筹建亚投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同样以国际化见长的龙永图,则在金立群出任行长后强调:金立群出任亚投行行长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是他能力在这。

海外权威媒体甚至直接写到:中国真的想做好亚投行,因为他们任命了金立群。

八、知识改变命运

金立群始终坚持一个信条:只有辛勤的耕耘,才会有丰硕的收获。

祖籍浙江镇海的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市。1968年,到江苏省常熟白峁公社插队落户,而且一去就是10年。

这10年间,他和农民打成一片,种地、在乡镇企业工作、当中学教师。10年中,很多人放弃了对知识、对理想的追求,自怨自艾。“读书无用论”盛行,而金立群却在“书读得越多越蠢”的论调下,始终坚信:知识是有用的。

“现在大家都不读书,那我就读书,将来国家必有需要之时。”他回忆当时说。

1978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持续读了10年书,把英文原版《莎士比亚全集》读到滚瓜烂熟的金立群,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为英语专业研究生,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回想当时,他说:“其实那已不只是考的那几张考卷,而是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考的是意志、毅力、理想和抱负。”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金立群为日后的国际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毕业时,金立群得到了令人羡慕的留校工作的机会。这很符合他的理想,他说,他一直很想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学术研究,“留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但就在此时,他的恩师、著名外语教育专家许国璋教授却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当年,中国加入世界银行,财政部请许教授推荐一位毕业的研究生到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

许国璋教授第一个想到了金立群。

九、写书读书两不倦

通过在世界银行的工作,金立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经济学教育的中国人。1987年至1988年,他还曾作为汉佛莱学者(Humphrey Fellow)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依托这些优势,金立群在此后的岁月里发表了很多译著和专著,满足了自己要从事学术和研究工作的部分心愿,也为中国了解西方经济,尤其是金融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由他组织翻译,并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此书再版数次,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远销东南亚各国,在华语读者中广受欢迎。“利于余暇,历时二载,凡三校”,他曾这样总结这本书的翻译过程。

金立群还和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Ernest Stern)合作,撰写了《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旁征博引,点评诸论,很受欢迎。2001年11月,金立群出版《新国际金融体制与中国》一书,详细介绍和总结了他对国际金融体制的理解和看法,以及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些认识。甚至,他还参与编辑一本文学书籍——《英国诗歌选集》,且备受读者好评。

金立群喜欢写书,更喜欢读书,最喜欢做读书笔记,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他在财政部当司长时,还曾出台一个特殊要求:督促司里的年轻同志认真学习,每年工作之余必读5000页“严肃读物”并做笔记。他本人至今读书不倦。

除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金立群还学习法语,并在攻读研究生课程时取得法语免修的好成绩。这让他可以读全世界的书,直接与读者对话,进而笔记。他有中、英、法三种阅读笔记,分门别类的,书写工整,一丝不苟,内容丰富。

十、了不起的金公主

干事业热火朝天的金立群,过着普普通通的温馨生活。工作之余,他的时间几乎都留给了家人。

独生女儿金刻羽是金立群夫妇的骄傲。金刻羽在人大附中念初中时就通读莎士比亚原著,14岁时获得纽约一所名牌私立中学哈瑞斯曼高中的全额奖学金,然后只身一人赴美求学,3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

哈瑞斯曼高中高手如云中,金刻羽同班的14位小伙伴有12位被哈佛的录取,剩下两位也分别被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录取,而金刻羽不但是班级第一,也是整个哈瑞斯曼高中的总分第一。

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金刻羽又继续在本校攻读了经济学博士,并在25岁时获得经济学博士,随后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成为LSE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金刻羽还经常在一些著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如在《美国经济评论》(AER)发表论文《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Flows》,提出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理论;2012年与父亲联名在《金融时报》发表《欧洲应向亚洲取经》一文,批评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解决问题不力。

出于对其成就,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贡献,2014年,金刻羽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

金立群说,他的夫人对女儿的教育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提倡并采取开放式教育,尽量让孩子去探索发现适合自己的事业,则是他们的教育理念。

金立群夫妇注重通过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其死读书。

他们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讨论各种问题,激发其独立思考。同时,还非常注重在学习之外,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弹钢琴、吹黑管、游泳、溜冰、打网球等都是金刻羽课余的爱好,而她在音乐方面的修养还令美国老师深为赞赏。此外,金刻羽还精通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和文字。

金立群认为,多放时间到家庭中,维护好小家庭的幸福和谐,加强对下一代的引导与培养,应是家长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和责任。■

版权所属:华商韬略如需转载或有任何建议,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长按可复制)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