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无人机产业的全球变局,大疆这家中国独角兽该如何破局?
文 | 华商韬略 杨扬
当各科技新秀和老巨头们纷纷上市或者二次上市后,大疆的投资者有些坐不住了。
为如何退出而焦头烂额,是大疆不少投资者的真实写照——这与2018年4月大疆“霸气”的竞价融资盛况形成了强烈反差。
对于全球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大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家成立于深圳的中国公司,已坐拥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并撼动了GoPro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中国苹果”、“技术驱动”、“独角兽企业”、“IPO预期强烈”,这些优质标签让大疆从投资者的心目中脱颖而出。
正因如此,早在2015年大疆的估值就已经突破100亿美金;2018年投前估值跃升至150亿美元,如果算上D类股,大疆投后估值或超240亿美金。
但到了今天,当年那些为成功拿到入场券而欣喜的投资者,却有不少已经后悔了。
这只仍未上市的中国独角兽,十多年以来的历程一直顺风顺水。但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大疆几度踩上“大举裁员”的风口浪尖。
2018-2019年,大疆的收入和净利润表现均显露疲态,不及2017年的巅峰表现。
这大概与大疆的杀手锏——“消费级无人机”屡屡受挫有关。
IPO方面,大疆接触券商准备登上科创板的消息时常传出。但在大疆的多数投资者看来,仍是尚未看到实质性进展,还被一次次的传言消磨着感情。
大疆自身可能不着急,但一些失去耐心的投资者寻求股权转让的意愿已经愈加强烈,但大疆目前的情况及现在的市场环境导致这并不容易。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大疆肯定到了IPO的阶段了”。但一直以来,大疆都没有与自己的投资人沟通过关于IPO或者下一轮融资的安排,这不免让人焦虑和担忧。
据媒体报道,几年前,上交所计划推出战略新兴板的时候,相关政府部门就特地去找过汪滔,沟通大疆的上市事宜。
但随着战略新兴板的夭折,这件事情也就无疾而终。
有接近大疆的人向媒体透露,作为技术型创业者,汪滔本人不太想被资本牵制。这一点,颇似任正非之于华为。
大疆自2006年创立到如今的壮大,已经积淀了15年。无论从司龄还是发展阶段来说,都有着上市IPO的必要。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的标杆,大疆也是各家交易所和投资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如今面对着无人机产业的全球变局,大疆这家中国独角兽又该如何破局,走向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