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跨国药企首个本土研发基地 阿斯利康想离中国更近一些

跨国药企需要更好地适应中国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阿斯利康选择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并且更贴近中国本土市场。

 |  夏清逸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12月16日,阿斯利康宣布将追加在华投资,与刚刚完成私有化的生物药生产及研发服务机构药明康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华生产创新生物药,涉及呼吸、炎症、自体免疫、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领域。

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在未来几年可选择通过总额约1亿美元的投资,收购药明康德在无锡的生物制药产能。此外,阿斯利康还将投资5000万美元,在现有的无锡生产基地旁新建研发生产基地。

该研发基地将用于研发性生产由阿斯利康中国及全球研发机构发现的创新型小分子药物,为化学药物1.1类新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目前阿斯利康在中国有4个在研1.1类新药)上市做准备。

该基地是第一个完全实现在本土进行研究、开发、上市、商业的外企研发基地。此外,阿斯利康还将在华设立英国和瑞典之外的全球第三个药物制剂研发中心,招揽上海和无锡两地的50位科学家,支持中国和全球的研发需求。

对阿斯利康来说,这是一次战线非常长的投资,新药研发从早期动物实验、一期临床、二期临床到三期临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最快也要5年,一般都要10年甚至更久。以往跨国药企通常到二、三期才在中国进行研发,但现在阿斯利康选择全程在中国进行。

在中国,外资药企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而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政策优惠随着医疗改革进程逐渐消失,因为医保支付、医院市场准入等外部经济环境情况的变化,加之二次议价等政策影响,整个行业的增速都在不断放缓。

今年上半年,阿斯利康的收入增速为19%。“20%的增速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会越来越难。”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阿斯利康此举能帮助其更快在华上市并享受到新药政策。另外,中国新药上市速度原就远比全球其它市场的平均上市速度慢,从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审批过程就更为漫长,在华研发能有效地缩短这一时间。

另一方面,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正在进行全面综合改革,药品审评标准将提高,新药的定义将由现行的“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这意味着跨国药企在国外市场已经上市的新药在中国或将归属于仿制药一类,无法享受新药政策,直接在国内研发则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对阿斯利康而言,只是游戏规则和政策在不断改变,我们只有贴近这个政策。”王磊说。

药明康德与阿斯利康渊源颇深,前者一直是阿斯利康在中国创新生物药研发生产的独家合作伙伴,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曾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及新兴市场总裁。

阿斯利康最近几年曾多次裁员,2012年,为了应对“专利悬崖”困境,阿斯利康在宣布在全球裁员7300人;2013年,又因为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宣布裁员约1600人。但两次裁员都没有涉及中国市场,相反的,中国已成为阿斯利康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今年在业绩总额中的占比首次超过了10%。

“这一点显著影响了中国市场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属于关键的决定性因素。”王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