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打出结构性泡沫,已然接近2015年高点:老乡,要不要换辆车上?

上车、下车、or换辆车?

 |  愉见财经

文|愉见财经

开篇先说清楚,以下纯属个人瞎掰,不做投资参考,断人财路概不负责。如果你还愿意看下去,那OK,说我的几个判断。

一、

上周初“愉见财经”在某投资群里扯了一句,说再这样下去A股的结构性泡沫快要赶上2015年疯牛高点水平了。很多群友说不至于吧,好不容易盼来个牛市,刚到3400就偃旗息鼓了?2015年高点难道不至少该上5000点嘛?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迷思,大部分人判断股市还是习惯于看上证综指,但这一轮其实已经出现的疯牛影子,并不在上证,泡沫打在了结构性的地方。

我们来聊聊用PE来估值吧。2015年高点的时候,显然当时的创业板是最疯牛的,相比当时深市的60倍PE,创业板高点大概在130倍出头。如大家所知,2015年下半年就急转直下了。所以我当时就给自己敲了个警钟,PE能到130,虽不能一概而论大祸临头,但至少是要警惕的。

然后我在上周那轮回调前,又一次领略了这种高度。是的,3400的上证不说明什么,但这次是科创板大牛啊,创业板还算好,但也紧随其后了。

我大科创顶着人们心中YY出来的“政策导向”,已然飞往了130倍的方向。当然经过上周下半周稍微凉了一凉,现在首批25家的PE平均下来在120倍出头。

当然也有句说句,120倍对科创板而言倒不是峰值,这25家刚上市那会更高。

2015年的时候我们管创业板叫“神创板”,现在创业板虽然还是挺高的,但“神创板”这顶帽子估计是要送给科创板了。他们才是股民们膜拜、会带上你的财富飞的新大神。

二、

“愉见财经”在老早前的一篇《扒一扒上市公司的那些“套路”》里曾记叙过我的一个炒股只会一种死脑筋的朋友,他管他的死脑筋叫“守株待兔”,并且结果是赚多赔少。而这次,他用“守株待兔”守了科创板首批解禁25家(本周开始解禁)。

如我早前专栏中所写,所谓“守株待兔”,就是在限售解禁前一大段时间里,先买好要解禁的股票埋伏着。如果被解禁的股东们“能量大”,这些股票在解禁前的那段时间,总会涨。

我自己呢一开始还傻观望呢,后来当我发现科创板ETF基金连接科创板50,带了上市时间需满6个月的要求后,我好像顿悟了,也跟着“守株待兔”了一下。

嗯好吧我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观察成立,反正这次“守株待兔”很成功。

三、

依然有人在说,疫后经济基本面虽复苏有力,但可能还带不动一个牛市。

这个问题其实“愉见财经”在早前专栏《你这么放不下股市,到底想赚谁的钱?》里也聊了,股市里其实有三种钱可以赚,一是价值投资思路,赚企业创造的价值的钱;二是赚别人在股市里丢了的钱;三是赚央妈的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货币创造时整个市场多出来的钱。

我看到经济学家管清友分析本轮牛市时提了一嘴“流动性牛市”的概念,大抵如以上第三条了。

但是管清友又同时分析说,在流动性牛市后期,整体投资观会从投机转向价值,从追求估值弹性转向安全边际,分化会更加明显。这句话我很赞同,因此录入在此,尤其是,“从追求估值弹性转向安全边际”。

结构性泡沫,有安全边际吗?

这样说吧。理论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科创板应该同时满足赚钱第一条的“价值投资”的,但问题是,也得看看估值的溢价、乃至泡沫吧:

- 如果已经price in了未来十年的发展了,那为啥要在现在买?
- 我相信10家里真有1、2家未来发展可期,真金不怕火炼能出N倍股,但问题是,你有没有看过财报认真分析,会不会踩错到另外8、9家去?

以及,解禁潮里,资金是“出来”的多,还是“进去”的多?潮后自能见分晓。

四、

“愉见财经”有两个朋友,在股市里都有不错的业绩。一个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一个则更偏向监测大资金,并跟着抬盘的资金一起进某只票。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都很爱市场的非理性。跟大资金的,会赚市场“错误”的钱,在抬升的泡沫里享受向上;价值投资的,会赚错误的市场终会“矫正”的钱,比如在市场非理性悲观时提前埋伏低估值的好公司、或者在市场非理性疯狂时抛出被过于高估的股票、耐心等其跌回合理区间。

没有非理性,或许就没有了大起大落的机会。

又或者,面对非理性的股市,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吧。

今天我想说的是第二条思路,价值投资者会在各种非理性的市场里都能“借假修真”,他们也注重好公司的成长性,但仍然会坚持看“当期价值+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顺着上文的科创板话题继续说。

科创板里当然有好公司,但核心问题在于,该在多少估值之下去买好公司?合理的溢价放在成长性面前还是划算,但泡沫不是。

科创板里面也有发展后劲不足的公司,泡沫的确有可能越打越大,但没有永远不破的泡沫。贪心会让人选择晚些收手,“还有一波”;但价值投资者往往理性,看到的很可能是“凶兆已现”。

五、

“愉见财经”就不挑后劲不足、最后可能被大浪淘出“沙”的公司了,就干脆挑好公司、大浪要淘出“金”的公司来说吧。

先踩第一个热点,半导体材料。选取龙头H公司,对,就是那家上市一年里可以累计涨超1200%的。

这的确是一家有质地的公司,说大数,我们算它年产硅片300万片、每片500元、年收入15亿;利润的话,当期财报暂时还是亏损状态。目前市值超过1100亿元。

问题是,只要其后续能发展,就能消化1100多亿的市值了吗?还是只要一个“国产芯片”的概念,值也得值、不值也得值?

看基本面。目前全球的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大约110亿美元,这个行业每年增速5%~10%,亦即到2030年,市场规模大约220亿美元。

对H公司而言,首先,国内也会有竞争者;其次,日本信越目前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占27%。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做个最佳情况的模拟,H公司果不其然扬我国威地雄起了,10年后真的变成了全球第一,假设它占据了全球25%的份额,算大数350亿人民币的营收,这个行业净利润率5%~7%,也就是说,最佳模拟路径下H公司2030年净利润是20亿~25亿的利润。

OMG,H公司今天已经1100亿市值了好嘛,算它10年后年赚25亿,10年不涨也已经44倍市盈率了。所以,当前市值直接透支到多年后——还是得当上全球老大的前提下。

再踩一个热点,芯片设计。仍然选取市场热爱的、市值近1100亿的科创板L公司。

L公司是做内存接口芯片的(就是你打开电脑长长的内存条中间有一个芯片),是接口芯片不是存储芯片,是让CPU和内存之间读写数据更快的芯片,属于内存条的一个部件。

所以呢,这是美光、三星、海力士这些存储芯片的上游,这个行业跟随着存储市场增长变化。内存接口芯片目前整个市场规模是8亿美元,由三家公司作为主要players,包括我们的L公司,以及IDT和Rambus。

存储行业年增速14%左右,换算成10年,就是增长3.7倍。

老规矩,假设未来10年L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全速前行,那么2030年,L公司的营收就能从目前的17亿增长到65亿,并且假设L公司一直都能保持这么高的利润率,利润从8亿到30亿。那么现在将近1100亿的市值,也已经是10年后30亿利润的37倍PE。

是的,芯片半导体行业已经发展了60年,行业发展是规律清晰的,材料、设备、设计、制造都有对标企业,也有市场规模上限;并且,芯片半导体是重资金投入行业,每一代进步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

因此,踏踏实实靠业绩来拉动市值,完全不像市场吹故事,充满一夜暴富的性感与想象力。

六、

我赶着写稿子,上述计算略显潦草,也比较静态,只是给大家打个样。也许有我没有预估到的世界新变化,欢迎拍砖。

但“愉见财经”仍然选择保持理性。所以在解禁潮前,我下车了,并祝福你们继续飞吧。后面的钱是不属于我的,所以我不赚了。

那你呢,上车、下车、or换辆车?

最直接的问题或许是,如果换车的话,换哪辆呢?

按发展稳定却被低估的板块而言,很多人会想到银行和地产,银行股也是愉记我的最爱。

但问题又是,银行处于“让利”话语体系中,利润是不可以太高的啦,那基本面展现在财报上,就还是要打折的,并且这一波之后的资产质量表现,仍然还待时间检验。

地产呢,其实周期性去化已经让中小地产公司死伤一片,这对龙头而言反而带来“集中化”的优势,同时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仍然偏低,而地产最致命的资金难题,在偏宽的市场里,已经有所缓解。

但,别以为基本面听起来还不错,股票就会涨。事实又有矛盾的,因为地产是一个非常受政策制约的行业,即便人家今年的预估销售就是明年要出的财报,但只要政策一直重提“房住不炒”,股市的筹码,就是反反复复不待见地产。

还有更多行业想说,到发稿时间了,先这样。

我写金融多,写资本市场少,因为后者真不能乱说。即便说对了,只要说早了,还是会因断你们财路而挨骂的。

(特别鸣谢:张银旗同学对半导体行业的深度分析和对本文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