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陷入僵局,3M骗局还在蔓延

MMM金融互助平台继续蔓延,一方面反映了举报者以及有效线索缺失导致的监管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监管部门少作为的现状,暴露了诸多法律缺陷与监管漏洞。许多投资者积极投身其中的利令智昏心态,更使得监管难度加大。

 |  网贷舆情

11月11日,中国银监会官网发布银监会等四部门对MMM金融互助平台发布风险预警后,11月30日,央行网站再次发布由四部委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四部委二次预警,充分表明了政府打击非法集资诈骗活动的决心。

然而,迄今为止,在监管部门多次预警后,MMM金融互助平台仍在国内各地继续非法传销活动,引发各媒体广泛关注。目前,从多处媒体报道中暴露出乱象迭出,多地监管已陷入困局之中。MMM金融互助平台继续蔓延,一方面反映了举报者以及有效线索缺失导致的监管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监管部门少作为的现状,暴露了诸多法律缺陷与监管漏洞。许多投资者积极投身其中的利令智昏心态,更使得监管难度加大。

监管困局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3M,如何有效打击非法集资亟待破局。对此,多方关注3M的媒体继续呼吁政府尽快出手整治。继11月21日深度预警报道后,今天舆君再次关注MMM金融互助平台,为大家揭露该庞氏骗局的近期发展。

1.MMM继续蔓延:猖狂行骗、有恃无恐

舆君发现,在四部委对MMM金融互助平台发布风险预警后,MMM金融互助平台组织的诈骗活动仍在全国多地蔓延,甚至祸及到从未投资的不相关人士。据公开媒体曝光,在湖北,近期甚至出现了受害人手机号被MMM金融互助平台盗用,受害者一天接到几百个催款电话的怪诞案例。

其微信公众号目前依然在按日更新中,不改其猖狂行骗、有恃无恐的本色。从其发布的内容中,不难窥见其狂妄态度与对监管当局的蔑视。如11月28日《我们是相信媒体?还是相信现实的自己》一文中,其列举一系列政府无法制裁该组织的理由:

早在11月17日,其发布的《如何看待MMM负面信息?》一文中,甚至引用了央行四部委预警全文,并对其进行歪曲解读。令人震惊的是,在该文的解释中,甚至有假冒“二级警司”身份的MMM会员现身说法,分析我国当前的法律无法对该组织的诈骗、传销活动进行定罪。假冒国家执法人员宣传歪理邪说,其猖狂可见一斑。

舆君发现,自四部委对MMM金融互助平台发布风险预警后,甚至出现提现困难后,其微信公众号点击量与点赞数仍居高不下,每篇文章点击量均在万人以上,可见受众之广。

3M何以如此猖狂,与其服务器设在境外难以屏蔽取证是有密切关系的。其作为源于俄罗斯的国际性诈骗组织的中国分支,背后亦可能有境外势力的支撑。

11月2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完善相关措施有效应对境外金融攻击”,即是对这一类现状的反映。如何应对当前国内日益滋长的境外金融攻击,亟待有关部门完善落实相关政策。

2.监管部门少作为:各说各话 推诿责任

对于当前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却无明令禁止的现象,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曾表示:

这实际上反映了监管层的智慧,如果像以前的监管手段直接叫停的话,可能会有误伤的情况。这个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新的形态,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的,下面的监管层之所以用这种软法的形式来处理,我认为是合适的。我觉得,是可以从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角度,把这些事情打掉的,所以没有必要用行政管制的方法强硬地一刀切。

尽管中央监管部门充分表明了政府打击非法集资诈骗活动的决心,然而从媒体近期的相关报道中可见,在3M骗局的应对上,地方监管部门少作为现象非常严重,这无疑对进一步打击该诈骗团体是十分不利的。

如人民日报在12月8日《举报MMM社区,咋就这么难》一文深入揭示了地方监管部门少作为、难作为的消极现状。在亲身调查中,记者连续遭遇了一系列闭门羹:

参与者表示:怕报复,怕伤害身边人,不敢当地报案。

公安经侦大队表示:没受害者,没组织者,我们没法受理。外地的事情不归我们管。

工商稽查大队表示:够刑事案件了,我们没权限调查,去找公安比较好,或者建议打市长热线。

派出所表示:受理举报,但只能先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发布警示。

从记者的遭遇不难看出当前地方监管部门存在的各说各话、推诿责任的少作为现状。举报者以及有效线索缺失导致监管困难,暴露了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法律缺陷与监管漏洞,如文中警察对记者表示,“刑法规定没有传销罪的罪名,只有组织、领导传销罪,你找不到领导(传销)的,我们就没法管。”。监管部门的“少作为”,更大程度上是“难作为”。部分受害者胆小怕事,惧怕报复的心态,更助长了行骗者的嚣张气焰。

3.投资人利令智昏:利益驱使 赌不是最后一棒

对陷入该骗局中的投资人心态,媒体已有多次报道关注。相比一部分无知下水的受害者,更多的投资人居然是主动蹚浑水。

如每日经济新闻12月8日发布的《MMM金融社区年收益高达23倍 投资者赌不是最后一棒》一文中,曾援引温州L女士的举证事例:

温州的L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劝阻母亲投资MMM金融互助社区,母女两人产生间隙。L女士认为,MMM金融互助社区提出的日利息1%高到离谱,但其母却表示,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我不会是最后一棒,这两个月先做做,没事的,到时候及时收手就行了。

据L女士介绍,目前MMM组织正在温州疯狂扩张,其母的推荐人下面有三四百人参与,其中不乏银行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推荐人)光‘人头费’收入就可达上百万元,听说有人赚了上千万元”。不过,对于这种说法,记者未能获得相关人士证实。

通过和投资人线上线下的接触,记者甚至发现,这些投资者,一部分是被忽悠进入,相信所谓的“互助”,而更多的是类似于L女士母亲的想法。

类似温州L女士的经历料想在各地并不鲜见,这充分反映出了该投资群体的利令智昏心态。如兰州晨报在12月8日《投资理财,四类人最容易“中招”》一文中指出:

抱着侥幸心理的人。像“MMM金融互助社区”这样的骗局早已“臭名昭著”,一些投资人可能明白这是“庞氏骗局”,但仍抱着侥幸心理,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棒”,就可能“一夜暴富”,因此就拼命拉“垫背”的。

舆君认为,愚昧与天真并不可耻。比愚昧无知更可怕的是部分投资人利令智昏、损人利己的心态,在利益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骗局之中分赃,导致骗局蔓延,更多受害者陷入泥潭。对此,舆君奉劝当事人早日迷途知返,及时抽身。为追求眼前私利而参与非法传销,纵能获一时微利,终将难逃法网制裁。一旦骗局彻底败露,资金突然断裂,行骗者亦无法全身而退,沦为可悲的受害者。切莫让“损人利己”的行径变成了“损人害己”,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风险预测:亡羊补牢 刻不容缓

鉴于当前MMM金融互助社区仍在多地蔓延,参与人数居高不下的现状,当局应提高警惕与重视,及时取证,尽快进采取进一步有效行动,对犯罪分子绝不姑息。各地方监管部门的防范措施不应仅局限于消极的媒体宣传预警,而应积极调查取证,掌握传销组织者的信息与证据。

利令智昏的投资者应及时警醒,脱离犯罪团伙,主动举证。尽管当前相关法律与监管政策存在一些漏洞,但在多方配合,积极行动下,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亦能对该事件作出有效解决处理。否则,一旦平台崩盘,将货及百万群体,贻害无穷,引发社会动荡。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正如人民日报在12月8日的经济时评中所呼吁的:“别等骗子跑路再立案,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