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家电  · 松下  · 三洋

日本家电真完蛋了,还是中国家电企业真无知?

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真会欺骗自己。比如说,在日本家电企业衰败这件事情上。

 |  家电圈

作者:华辛

最近几年来,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不乏一些对日本家电企业的衰败论调。特别是索尼,这家日本的全球老牌消费电子巨头,几乎最近几年以来,每年都会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一场“被死亡”、“被破产”的谣言中伤。

当然很多中国人看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曾经中国家电产业的启蒙者们日本松下、索尼、三洋、东芝等一大批企业,如今可以在各大家电卖场和渠道看到的频率越来越小。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三洋被松下收购后,三洋品牌就不再做自营家电了,将品牌分别授权给长虹、惠而浦中国等。而东芝也大致如此,过去几年主要是通过日本原装进口在中国做高端市场,而今年终于通过将品牌授权给创维。

松下同样也很明显,就是要从B2C市场竞争全面转向B2B市场布局。就是要逐步退出缺乏发展空间的个体单一硬件家电的市场竞争,然后全面转向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市场竞争。虽然,当前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在中国消费市场上还在发展,但势头也大不如多年前。

如果说,结合这一轮日本家电企业的整体变化,中国同行需要通过媒体的炒作和舆论的策划,来打击日本企业的士气,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信心,鼓舞中国同行创新和变革的脚步。那么这么做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将其真的当作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强势崛起的信号和标志,从而炒作什么日本衰败论调,那么无疑也太过于盲目自大了。

对于日本家电企业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衰败,以及被迫退出或者收缩在中国等全球不少国家的市场战线这一现象,中国的家电同行们一定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待:一是,日本家电企业的这种变化,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真的被中国同行打败了,还是基于自身的战略变革而进行的主动换防;

二是,日本家电企业在终端消费市场的这一变化背后,又在哪些新的市场展开了布局和探索?这些日本企业的转型路径、方向和思路,是不是值得中国家电同行来借鉴、参考和学习,并成为接下来中国家电产业转型的新方向?

其实早在今年初家电行业的一位大佬就已经公开发出信号:“我们与外资企业在家电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上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因为,中国家电错过了过去10年最好的黄金转型期,一味地还躺在“规模化制造和低成本分销”的传统经验和模式上混日子。

其结果就是,面对今年以来的家电市场下滑和需求低迷,很多家电厂商却束手无策,只能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终端引爆来自救。无疑这早在十年前,日本家电企业就已经预判到当前中国家电企业可能会在市场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明确发现自身必须要改变过去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贴身肉搏。

所以日本家电企业才主动抽身从竞争已经从红海进入血海的家电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快速转向了利润更高、技术门槛更高,而竞争却相对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由单一的硬件产品竞争成为一家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这不是简单的退出,而是另一种形态的转型与变化。

其实这个方向很多中国家电同行都知道,也都羡慕并希望可以成功转型。但是在还没有转型过程之前就已经遭遇了“主业不保、新业务乏力”等尴尬,既想要利润,又想保规模,总是希望可以通过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没想到最后却是“鸡飞蛋打”,最终在转与不转的纠结与彷徨之中错失了过去十年的最好机会。如今只能采取“硬着陆”。

正所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追求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型道路上,中国家电企业还真是急不得,只有夯实内功,强壮自己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