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制造”总资产超6000亿央企巨无霸 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五矿集团

2015年曾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如今,这一说法再次得到印证。

 |  熊少翀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国资委又“制造”了一个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央企巨无霸。

国资委网站12月8日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冶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这是继南北车、中电投和国核技合并之后,又一起央企大合并。市场预期,央企兼并重组或将进一步提速。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左右。

合并之后,新的五矿集团总资产将超过6000亿元。在经营层面,五矿集团的业绩表现优于中冶集团,2014年,五矿集团的总营收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437亿和43亿,而中冶集团分别为2158亿和40亿。但中冶集团的体量更为庞大,总资产3259.78亿,略高于五矿集团的3104亿。

2015年曾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如今,这一说法再次得到印证。

五矿集团成立于1950年,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主要海外机构遍布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7万员工,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今年中国五矿位列世界500强第198位。

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在沪、港两地上市,拥有5.3万名工程技术人员。2015年中冶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326位,在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位居第10位。

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中冶集团参与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

事实上,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合体”的传闻早已在坊间传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者强强联合有望形成资源共享、优略势互补。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廖明兵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冶的资源业务或将切割给五矿集团相关板块,而五矿集团的基建地产业务或可能划拨给中冶集团。

国企改革已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有人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国企改革将成为中国经济不致过于疲软的最大驱动力。

哪些央企将会合并重组,成为眼下最吸人眼球的话题,因而各类传闻不绝于耳。国金证券研究的一份报告称,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和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关注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

具体的推荐标的则包括:中海集运和中国远洋,一汽轿车、东风汽车和东风科技,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则梳理出四种国企兼并重组类型。在外向型国企重组上,包括“一带一路走出去”和“高端装备走出去”两项战略下的央企兼并重组;国内方面,包括“淘汰过剩产能”和“提高行业集中度”两类重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目前经济形势不如从前,制造业、大宗商品、航运、钢铁等诸多行业都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需求过于低迷的困境,行业整合将有望在较大程度上破解这些难题,对于股市也是一大拉升。”

但他并不认为巨无霸们的合并会对行业形成垄断。“现在行业还是很分散的,谈垄断还为时尚早。”林伯强说,强调规模化效应、提升集团竞争力,是国际潮流做法,中国政府亦希望在国家战略层面指引央企真正做大做强,从而能够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他预测,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将会有更多央企重组成为现实。

不过,两家央企合并在一起,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要想实现1+1>2的效应,还有更多功课要做,力争从物理反应升级为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林伯强说,一方面,企业必须在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使得二者原有的资产板块能够切实互补。

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参与合并的央企通常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内部已经形成诸多传统做法和行为风格,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合打通,那么各种人事决策和经营业务矛盾激化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