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例外”后又创立个人品牌 但班晓雪说他其实是个野路子

和大多数中国设计师不同,班晓雪没什么漂亮的留洋履历,而他的成名经历颇像一部电视剧。

 |  许悦
BAN XIAOXUE 2016春夏系列 图片来源:BAN XIAOXUE

BAN XIAOXUE 2016春夏系列 图片来源:BAN XIAOXUE

班晓雪说话的时候很是字正腔圆,白色的衬衣搭配黑色的裤子,看上去更像是个教书先生而不是时装设计师。

去当一名教师确实是班晓雪父母的期盼,不过美术生班晓雪违逆了父母和老师的意思,报考了天津美院。他还记得临去填写志愿前,离开家乡河北张家口下面的那个小村庄时,父母在坡上跟他挥手,妈妈最后还不忘提醒一句:一定要报师大!

现在的班晓雪,辞去“例外”的主设计师一职后,又成立了个人时装品牌BAN XIAOXUE。但在中国如今声名鹊起的一批时装设计师中,班晓雪的成长路径不同于他的大多数同行。他没有优渥的家境和留学背景。用他自己的话说,“应该算是野路子,从小成长的环境其实跟设计这条路差得比较远。”

班晓雪出生在一个封闭的山区,如果硬要说什么是他的美学启蒙,可能是班晓雪的妈妈有三年曾经在村子里的裁缝铺工作,亦可能是和很多农村手工业者一样,他的父母在家接过两年织地毯的小生意。它们让班晓雪对做衣服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也让他对编织色彩的排布有了知觉。

在天津美院读书的4年,班晓雪对何谓“好看的设计”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到天津的他觉得马路上的人都那么好看,天津风沙大,所以天津人骑自行车时也习惯在头上罩层纱。

“我觉得好美啊,把婚纱罩在头上。”想到十几年前的自己,班晓雪也觉得挺好笑。

风格到底是什么,品牌又是什么,那时的班晓雪并不确定。他去天津的百货公司逛啊逛,去认识那些他未曾听闻过的牌子。但真正为班晓雪打开大门的,是后来他开始频繁地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服装比赛,由于主题、评委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些比赛的风格也迥异。“这一路上的8个比赛让我拓展风格,知道什么是风格。”班晓雪对我说。

他对参加比赛这件事很执着,哪怕第二天就截止报名,他也会通宵画完设计稿。一开始都是石沉大海,所以当第一个入围通知来到的时候,班晓雪兴奋得到处打电话,把消息告诉高中老师和父母。

班晓雪 图片来源:山东画报
BAN XIAOXUE 2016春夏系列 图片来源:BAN XIAOXUE

但真正对他后来的设计师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是大四那年由香港时装文化基金会和巴黎Pont Alexandre III时尚会所举办的“中国新锐时装设计静态展”。对于一个在国内就读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奖品诱惑力极大:前往国际大牌实习。

得到学校推荐的班晓雪顺利入围了20人的半决赛。从天津到上海参赛,之前坐过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的他,掩藏不住内心第一次坐飞机的新奇和惊叹。过关斩将之后,他又晋级了最后6人的决赛,决赛地点定在了巴黎。那是班晓雪第一次出国,在比赛上的顺风顺水让他飘飘然,对自己赢得比赛充满了自信。

不过那一次,他最终并没有在评委宣布的名单中听到自己的名字。班晓雪在现场没有任何反应,直到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才哭了起来。

“有点幼稚那个时候,我觉得一辈子只能来一次巴黎了,这次机会却没有抓住,回到天津以后我有将近半个月没有出宿舍门,我接受不了自己这样状态。”班晓雪说。

从一无所知到逐渐建立起自信和骄傲,对自己充满高期待的班晓雪重重摔了一跤。

但很难说那次失利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2007年,没能到巴黎实习,收拾好心情的班晓雪开始找工作。他向两家公司投了简历,一家是他2004年时曾经在北京看过发布会的“例外”,另一家是王一扬的“素然”。

中国的时装品牌化来得非常晚,即使纺织代工早在80年代便已经在广东和浙江一带蓬勃发展,但说到把设计师变成一个对公司举足轻重的角色、把品牌建立起来,却是到了90年代后期的事了。1996年,毛继鸿和前妻马可在广州成立“例外”,第二年,陈逸飞在上海创立了“逸飞服饰”,这两个品牌都成为了后来一批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启蒙之地。王一扬和邱昊都曾经是“逸飞服饰”的设计师,而之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分别是“素然”和“QIUHAO”。

两家公司都录用了班晓雪,他最后选择了去“例外”。尽管马可在2006年已离开“例外”,但无碍它在商业上的持续进步。在“例外”的5年,班晓雪从设计助理开始做起,到了第三年,他已经是“例外”的主设计师。

“学校只是一个皮表,怎么做材料开发、工艺有哪些、什么样工艺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经验是工作中积累的。包括后来做系列的,灵感到衣服如何转化这个过程、衣服里品类规划、上市节奏,这些商品化的东西,都在’例外’学会的。”班晓雪说。

如果你曾经光顾过“例外”,或者只是在它的店里逛过,都能感受到它鲜明的风格。比如它的款式总是很简洁,很少额外的装饰;比如它虽然是女装,却不算太女性化,你不会看到透明薄纱之类的材质被应用在设计里;比如它不太跟随国际流行,甚至排斥流行;而以上都决定了它的顾客年龄层不会太年轻,以35岁至45岁之间的女性为主。

班晓雪是个不错的职业经理人,具有辨识度和稳定的风格是时装品牌成功的前提,班晓雪恪守着“例外”的既定风格,同时也为“例外”开辟了一条“艺术线”。早在今天“例外”因为国家领导人而人尽皆知之前,班晓雪本人和“例外”都已经有了一群固定的粉丝。

如果一直这么工作下去,也算是一条平稳的道路。不过,2012年,合同期满的班晓雪没有续约。这一年,国际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举办的国际羊毛标志大奖复办,班晓雪赢得了中国区赛事冠军。拿着比赛奖金和积蓄,他在广州成立自己的品牌“BAN XIAOXUE”。

BAN XIAOXUE 2016 春夏秀场 图片来源:BAN XIAOXUE
BAN XIAOXUE 2016 春夏秀场 图片来源:BAN XIAOXUE

但班晓雪和“例外”的名字一直绑在一起,成就班晓雪的是“例外”这个平台,而创业之后,他需要突破这个框架。

“通过外界来帮忙也好,或者是你加班也好,其他的都可以付出努力解决,料子不好多找几天就找到了么,但是最困难是找到班晓雪是谁。”班晓雪说。

“BAN XIAOXUE”的第一个系列是2013年的春夏系列,但直到三季之后的2014年的秋冬系列,班晓雪才觉得自己找到了感觉。“那个发布会第一套开场第一套衣服就是一套欧根纱上面有百合绣花的衣服,是例外绝对不做的这种透的东西,但我喜欢那样的东西。”

他一点点地摆脱“例外”刻在他意识里的种种禁忌,款式和面料都开始考虑流行因素,按照班晓雪现在的理解,每个新潮流到来之前必定有社会背景的变化。但他不强求在形式上和潮流一致。譬如这些年流行印花,班晓雪觉得那是因为人们需要能在心理上感到更轻松的服装。除了使用欧根纱,他还会在严肃的衣服上加蝴蝶结,让衣服的距离感变近。

“BAN XIAOXUE”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店,也在一些买手店有售,在我接触过的买手店里,买手们常会提及“BAN XIAOXUE”的面料总是颇为特别。班晓雪说,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面料开发上,因为实际上款式设计的局限性非常大——人就是两只手两条腿,不可能弄出三个袖子来,还要符合人体工学,动起来要舒适才行。但是,面料却有更大的设计空间。

班晓雪很少去很多设计师都不会错过的巴黎PV展(法国第一视觉面料博览会),他的工作顺序是先定了当季主题,再找合适的面料去体现主题,比如和面料工厂合作,改造布料的成分、组织花型和肌理。

从“例外”辞职后,过去“例外”的客户有的也成为了“BAN XIAOXUE”的顾客。而逐渐淡化“例外”的烙印之后,班晓雪还发现他客户群体变年轻了,28岁到35岁之间占超过一半。

但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满意这种变化,有的老顾客会向班晓雪表达一下对旧作的怀念之情,不过他很坚持现在的变化方向,“设计不是取悦谁的,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只知道自己做得开心不开心。”

他对怎么经营一盘时装生意的看法也在变。之前他反感外部投资,以保证自己对品牌的控制权。但2013年底,班晓雪改了主意,正式接受了外部投资。

“这个自由到最后变成了障碍,我的思想自由的,但是技术设备都是局限的,我没有资金,想用料子用不了、加工厂不愿意配合我、想开的店也太贵了,这个全部都变成了局限。”他说。

2014年8月,班晓雪把第一个独立门店开在了广州正佳广场,之后第二家开在了上海新天地,加上代理商在各省市开出的门店,现在全国一共有超过30家的“BAN XIAOXUE”。事实上,这几年中国的零售环境都不理想,开独立门店对资金要求很高,风险又大,所以绝大部分的独立设计师都只在买手店卖货。

但班晓雪认为这是品牌在市场打开局面必须要做的——在买手店只有一个杆、两个杆的货,呈现不出品牌整体性,但是有独立店后会不一样,所有的货品在里面,由自己把握的装修还能体现出气氛和气场,大家对品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想玩儿这个游戏必须首先遵守游戏规则,要不然就会被踢出来。”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