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文佳:关于特斯拉7.0自动驾驶背后的故事

王文佳对于当前自动驾驶的理解是,不是所有路况,所有道路可以完全把驾驶任务交给机器,驾驶人还是负主要责任。

 |  智东西

智东西| 小智

近日,特斯拉亚太区总监王文佳先生接受了包括智东西在内的媒体专访,就特斯拉自动驾驶谈到了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王文佳对于当前自动驾驶的理解是,不是所有路况,所有道路可以完全把驾驶任务交给机器,驾驶人还是负主要责任。在高速公路上的某些情况,我们自动驾驶可以减轻驾驶员疲劳,但主要驾驶路况监控管理者还是我们驾驶员自己。

循序渐进

王文佳作为工程师把特斯拉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孩子不是一天长大的,所以特斯拉把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作为长期目标,用渐进式方法做到这点,而不是技术完全到位一下子推出来。

比如6.2系统推出辅助驾驶,主动巡航控制,侧撞预警;7.0推出自动变道等等。而另一方面,用户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也是缓慢成长的。

产品细节

王文佳表示:“我们的远景是能够让交通可持续发展,让大家驾驶更安全。”特斯拉将会把基本的安全功能作为标配,比如Model s的自动紧急制动,侧撞预警,便利的功能减轻你驾驶疲劳,自动巡航,主动泊车等功能都可以通过选配包进行自主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高度定制化车,而不会简单根据价格来配。”

而软件方面,特斯拉大概会以季度更新的频率升级系统。王文佳表明升级包成本将不会很高。“基本安全功能我们坚持标准标配,而不会单独去收费;便利性功能,舒适型功能我们会适当去收费。就算自动驾驶选配包大概2万多人民币,加起来也还是要比很多车便宜,这种价位是很良心的价格。”

发布的时候提到的与百度合作是指语音识别,以及导航上面的搜索框,目的地搜索引擎提供是百度来提供的。

体验反馈

记者们在现成还是对于体验自动驾驶后的感受以及发现的问题更愿意拿出来讨论。王文佳爆料称:“前两天梦工厂老板因为我们的车救了他一命还特意感谢马斯克。”他指出很多道路细节问题都会通过未来更高精度的地图来解决。

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自动驾驶模式在堵车和长途驾驶时会特别有用,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人们在试驾时要慢慢了解系统的特征和边际,建立起信任后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研发过程

王文佳坦言,中国道路标识比美国高速公路好很多,而中国的驾驶行为却比美国复杂一点。中国工程师团队从去年10月份,全球做同步测试,带着我们电脑记录仪器不断做各种调整,自动驾驶必须要实际道路的数据,才能够去修正软件的行为。大团队我们分很多小组,各个小组都有中国工程师团队参与。

与传统汽油汽车相比,特斯拉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即电动车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因为它的传动机构更简单,操作逻辑更容易实现,汽油车则需要相当复杂的逻辑需要去完成。电动车通过电动转向系统就可以做到,传统汽车涉及到别的操作零部件。王文佳还指出,传统汽油车花几年投放到市场上,三四年小改款七八年才有大的改款,我们车几个月就可以有改款。

有人提出疑问,我国发电主要靠煤,那这样算起来开特斯拉的碳排放也并不比汽油车少太多?王文佳的回答是釜底抽薪似的。“中国煤占的比例是逐年在降低,现在降到60%多,增加的是新的水电、风电清洁能源。中国的电以后也会越来越清洁。”总体发电方法结构性的变化是一点原因。第二,发电厂集中管理碳排放,也比放几千万辆车在路上更好管理。第三,汽油车燃烧效率只有30%左右,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能达到80%以上。从这个方面来说,电动车要比汽油车节省很多。

而关于驾驶者使用自动驾驶模式与手动驾驶的比例,王文佳不肯透露。“这是内部的数据。刚开始不敢用,建立信心以后越来越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系统会做统计学分析,有多少次自动驾驶功能被起用,但不会记录车主隐私信息。”

下一步方向

下一步具体而言特斯拉会完善导航与自动驾驶的衔接;而畅想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王文佳表示,特斯拉积极参与国家标准,智能交通标准,车联网,充电标准等各种产业标准的建立,并把思想和专利分享给大家。现在其实很多国内市场都在用特斯拉的产品,也在做研发。“我也在面试一些工程师,有一些直接介绍说其实我已经研究过你们的专利了,我还在我们企业里做过相关的报告。这就是特斯拉对新能源产业的推动吧。”

特斯拉还会通过车联网将驾驶员自己的行为与保险公司联系起来,“保险公司会根据你的价格专门定制,老司机不光出事故很低,而且很稳,这样你的保费会比别人低很多。而机器犯错比人要低得很多,针对保险公司,降低索赔率,也是好事。”

王文佳先生是一个工程师型的人,“揭开特斯拉7.0自动驾驶的秘密”如此煽情的话题,他的介绍却是真的“枯燥乏味”,“这个测试做了很长时间,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是一年,一年时间里我们在路上跑了上万公里做测试,每天做测试,都要出去跑。尤其7.0推出那几天,天天出去跑,工程师版本的软件一天可能就出来几个版本,一出来马上去测” 。如果问自动驾驶模式如何能让车主真正信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靠得就是这样枯燥乏味的海量测试和高频迭代。踏实地前期研发,才有车主踏实地驾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