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2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中国将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2018年起,中国开始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
从今年12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中国将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相应的体制机制。而从2018年起,中国开始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10月19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上述的政策实施步骤。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中国国官方最早在中美BIT(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正式引入“负面清单”概念。2013年7月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
同年9月,上海自贸区出台了我国第一张针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
在随后的两年里,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几经删减至122条,到了今年4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已经开始共同使用一张负面清单。
今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国将重点推进八大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其中第一项即为持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具体包括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投融资、价格、统一市场等改革,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
负面清单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适用于境内外投资者的一致性管理措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管理的统一要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适用于境外投资者在华投资经营行为,是针对外商投资准入的特别管理措施。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国家在针对外商投资时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但很少有国家在国内市场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尝试。
在今年10月30日的国新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吹风会上,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说,进一步扩大负面清单的试点范围,在选择条件上,一是这个地方改革的基础要比较好,有很好的改革基础。第二是有主动改革、主动探索来实行制度创新的要求和愿望。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条件省份的差异化、一致性,所以会慎重选择下一步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