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普生教授:做公共卫生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国富,首先需是民强。而人民的身体健康,就是像王普生教授这人的医学专家所肩负的使命和一生所要奋斗目标。

 |  中访网

作者:《中访网》全媒体记者余林倩、编辑一土

人物背景:王普生,先后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主要专业是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和卫生管理。毕业后就职于汕头地区卫生防疫站、汕头市卫生局、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担任汕头市卫生局副科长、市防疫站副站长、市疾控中心主任等职。目前是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汕头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五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他是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二等功奖章获得者,奖章上镌刻着“无私奉献,顽强拼搏”。

他从汕头市疾控中心主任的岗位退休后,却退而不休继续呕心沥血主编系列卫生保健科普读物,他是多部公共卫生读物的主编,人们称他主编的书为“贴心的卫生顾问” 、“身边的保健医生”、“健康保健百科全书”。

他把自己称为“健康义工”,他祈愿“天下无疫”,他祈愿“授受以爱,共享晴天”。

全国教学名师王声湧教授评价他主编的书“是不可多得的健康保健科普读物”;中国工程院赵铠院士评价他的书“内容翔实,概念清晰,图文并茂,取材可溯,操作性强;贴近实际是其亮点”;著名学者曾庆馀教授评价,“本书医理融合中西,理论贯通实际,吸收了大量文献资料,不但深入浅出,而且反映当今学科前沿”。

他的名字是——王普生。中访网记者对健康顾问王普生教授进行了特约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公共卫生领域的辛勤耕耘者——王普生。

当记者问及从业三十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王普生拍拍手中翻阅的书籍,感叹地说:“都在这了,收获了这一本本的书。”

三十多年来,王普生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各项工作均有建树,多次获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应记者之约,王普生从家中带来了一部分的奖状和证书、报刊报道。

大红的奖状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桌上,记者一边翻阅,一边倾听奖状的获得者回忆起那一个个光荣的时刻。

光荣事迹:1998年王普生率领广东省援藏医疗队到海拔4600多米的雪域高原那曲地区援藏,克服了高原严重缺氧反应及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努力工作,热心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受到西藏那曲地委、行署的表彰。西藏日报也给予报道。

1998年援藏医疗工作队的经历,美丽的西藏,艰苦的环境,淳朴的藏民,雪白的哈达,辛勤的付出获得的荣誉感,至今令人难忘。

往事历历在目,三十六年弹指一挥间,让王普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参与了抗击非典的这一生死斗争。金色盾牌,热血铸就。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王普生担任汕头市“非典”病例确认组负责人,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卓有成效,被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二等功”;

抚摸着这枚镌刻着“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奖章,至今仍有很多唏嘘和感慨涌上心头。

左4王普生与同事们因抗击非典成绩突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建设汕头疾控大楼

2007年建设汕头市疾控大楼。首任中心主任的他废寝忘餐,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多方支持,确保了大楼顺利竣工。为提高汕头疾病防控能力,他奔走于各高校之间,与多家高校合作,引进人才、建立、完善应急体系、信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使汕头的疾控能力空前提高,汕头市疾控中心成了五所大学的教学点。他被誉为汕头市疾病预防控中心的开拓者、奠基人。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 自2012年以来,王普生教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连续出版学术专著。作为一名多产的学者,王普生对健康保健知识颇有研究。他为自己的学术专著能在我国卫生界最权威、公信度最好、专业水平最高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书,深感欣慰,他认为这是一种肯定,说明书的质量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为社会专业人士、学术界所认可……

2015年5月,他撰写的论文,被授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学术征文评奖活动二等奖,并被收入年会论文集。

论文获奖证书

记者翻阅了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内容涉及工作、生活的各种问题,覆盖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基层单位、家庭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例如《健康保健大视野——您贴心的卫生顾问》,全书约五十万字,有近600个知识点,涵盖了生命全程各个时期所遇到的形形色色常见事物。

记者:祝贺您学术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工作之余,您专心钻研专业,主编出版了大量论文和书籍。和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

王普生:谢谢。到目前为止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20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手册》(1~4册)、《社区医生预防接种工作手册》、《健康保健大视野》、《痛风解码》、《百问百答你关心的高血压》、《百问百答你关心的糖尿病》。近期即将出版的著作有《食品知识知多少》、《食品与安全》、《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疗病》。已完稿和正在编撰的还有《养老地产与汕头市太阳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记者:您一直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吗?

王普生:可以算是,也可以算不是。我本人是从同济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和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而今是这两所高校以及汕大医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退休之前,我大部分时间还是从事卫生管理工作及部分重点专业,或许是因为我这个年龄的人受文革影响较深,青春被耽误,自己感觉到学业先天不足,所以必须发愤图强以勤补拙。从业几十年来一直都勤勤恳恳,经历多个专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所以几十年来我没放弃专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才有了临近退休年龄,专业著作陆续出版,我为此也感到欣慰。

记者:“官员”与“医者”、“学者”,在这几个角色之间,您更偏重哪一个?

王普生:行政方面,我是从一个普通职工逐步晋升到市级疾控中心主任;专业方面,是从一个普通初级医生逐步晋升到主任医师,多个大学兼职教授。曾有位领导看我工作之余,潜心著作,笑我说:“目前汕头的处级干部像你这样书呆子的真难见到。”但我感到很自豪,我始终认为我是个医生,是一个卫生顾问,而不是所谓的“官”,因为医生是圣洁的职业,能当医生是一辈子的荣耀。所以,我还是比较偏重于“医者”和“学者”这两个角色。如果只能取一个,那我选择“医者”。

记者:能谈谈您主编这一系列公共卫生科普书籍的感想吗?

王普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健康问题引起各地人们普遍关注,比如疾病防控、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家庭护理、安全用药等等。从社会大环境到居家小环境,个人的健康保健,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职业防护,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成了我们编书的主要内容,例如《健康大视野》所搜集到的就有大约600个知识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的问题日显突出,我国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人数将近4亿人,如何预防治疗就成了人们时下关注的热点。所以我们编撰了《痛风解码》、《百问百答你关心的糖尿病》、《百问百答你关心的高血压》、《食品知识知多少》、《食品与安全》、《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疗病》等专业书籍来帮助大家了解健康、防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对每个知识点的回答我们都非常慎重,每个答案我们都要找出3个以上资料来源,反复校对医学文献,验证论点,做到知识点有源可溯。书中的健康知识,我们除查找医学文献,反复验证外,还到多家“三甲”医院征求医学专家的意见,绝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家之言。我们主编的系列读物,最大的亮点就是接地气,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可作为大众贴心的卫生顾问。我们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浅出,把最实用、老百姓最想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

记者:编写组编写如此详尽的健康知识参考书,支撑您们的信念是什么?

王普生:我们编写组的同事都是业余作者,但有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编好书作为向社会献爱心的实际行动。虽然非常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很快乐。我希望我们的书真的能够成为群众贴心卫生顾问,我们的书就是群众身边的保健医生。

每周三早上,王普生教授都会做客汕头电台健康热线栏目,和广大听友共同分享“谈养生、话健康”知识,深受听众朋友的欢迎。

记者:你从业30多年来欣慰的事情是?

王普生:我从业30多年来欣慰的事情说起来有很多,其中有一点值得自豪的就是在我任汕头市疾控中心主任期间,我市各类传染病疫情平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退休之后,我又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继续前进,学习到老,工作到老,继续为社会发挥光和热,永不言休,这也是我的一大收获。

“天下无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奋斗了一辈子的王普生他的心愿

记者:有什么感悟跟我们大家分享?

王普生:说到感悟,我始终觉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才活得充实,获得欣慰!我感到虚度时间是最大的浪费,时间是金钱买不来的宝贵资源,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所以,我要用我剩下的有限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都会坚持下去。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回馈社会太可惜,社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要知恩图报。人的一生,也该想想我为社会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记者:能和我们说说吗?

王普生:我想留下些经验和心得。我把学术主攻方向放在健康保健专业上,是有原因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几十年,我深知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许多地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不落实,导致传染病流行。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触目惊心,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里面固然有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公民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我国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不到位,公民自我保健意识、卫生意识不高引起的,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王普生:要知道,临床医生面对的是一个病人,而公共卫生医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所以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特别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更有意义。我有这方面的专业优势,所以我必须尽力发挥。我撰写的专著都是面向社会、面向每个家庭的,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健康保健工作却放松了,我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这样发展下去的危害性。我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公共卫生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指导做好疾病预防保健工作。如果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裨益,我就觉得无悔人生了,我不求任何回报,也不想招摇过市,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您的名字在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道路上,激励过您吗?

王普生:是的,应该说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父母给我命“普生”之名,是希望我能好好读书,有本事有出息,能普度众生,有益于社会。我虽然是小草,但枯萎之后也应为哺育自己的土地留点草灰,反哺大地,提高地力。医者,作为杏林中人,悬壶济世是职责所在,不仅是我,相信大多数从医者都有这“普渡众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记者:  如果问“时间去哪儿了”,我看您都用在工作上了。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退休了,会好好休息吗?

王普生: 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这么多年来,我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她做出了很多牺牲,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她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希望我能为社会多做点实事,发挥点作用,为百姓“呵护健康,普渡众生”。退休之后,除了多陪伴家人之外,我仍很珍惜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个工作狂。我想用我剩下的有限时间再做点专业前沿的工作,比如学习探索高端医学、精准医学、老年养生疗病等的有关问题,争取做点跟得上形势发展的实事。

记者:“退而不休”?您接下来研究的方向是高端、精准医学吗?

王普生:应该是学习与探索。高端医学、精准医学可以说是当今比较热门的探索方向,与我们老祖宗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身体的器官功能在发生改变前,就能精准地被发现、跟踪和治疗,我们就能大大减少疾病发生所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果我们能从不同层次开发出适宜技术,如高端养老、高端妇产、高端健康管理等项目,与我们目前开展的中、低档次服务相搭配,那我们的医疗保健工作就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这些工作需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平台和团队,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采访后记:

采访结束了。我信手翻阅到了王普生教授即将出版的一本书《食品与安全》的手稿,厚厚的稿纸上王普生教授亲笔修订处,红色笔迹如心血一样凝重,多少个日夜伏案工作,呕心沥血。是捍卫生命的使命,是这意志力在支撑着一个公务繁忙的学者挤出休息时间,在伏案耕耘。这点点殷红,如红十字精神溯源之一:生命,一样令人心生感叹唏嘘。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本大红的奖状上,它们或鲜艳或因历经岁月而泛旧,却仍红得那么耀眼。铺满了满满一桌的无数本大红奖状,鲜红得像一面旗帜。

在中国,有群人,很特别。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经历坎坷曲折,他们推动了时代的巨变,也被时代所推动。他们集体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化成了国家和儿女发展所需要的土壤。他们意志坚韧,成为了中国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王普生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和工作,他代表了生于五十年代的这一代高级知识分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默默履行的责任感,他们肩负着使命感……历史会记住这代人的奉献。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回馈社会太浪费,社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要知恩图报。人的一生,也该想想我为社会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王普生教授朴实的心声发自肺腑。

国富,首先需是民强。人民的身体健康,王普生身负使命,仁心仁术人如其名,他是一名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辛勤耕耘的学者!愿更多人从王普生的论著中受益!更多读者能从王普生的论著中增进保健知识获得身体健康,这或许是医生学者王普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