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变化注定了充满风险与变数,但固步自封才是艺术家最致命的危机。贾樟柯还在路上,不妨让我们暂且平息一下争议,静待他的下一次归来。
文/黄雅婷
10月30日,在国内影迷的万般期待之下,著名导演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终于在影院上映了。《山河故人》导演贾樟柯第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影片,除却入围主竞赛单元外,主演赵涛将凭借此片第四次角逐戛纳影后。更令人瞩目的还是导演贾樟柯,他斩获了戛纳电影节“金马车奖”,该奖项旨在奖励“纯粹的电影天才”,贾樟柯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之一,贾樟柯从成名作《小武》开始就斩获各种奖项,一路拿奖到手软。他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对电影的认真态度也获得了很多影迷的赞赏。
这次他历时九年重新归来执导《山河故人》,在内地上映之前还斩获了金马奖的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情片三项奖项提名,可想而知,国内的影迷们对这部倍受媒体好评的影片、对天才导演贾樟柯的期望值有多高。然而却面临三重窘境的《山河故人》,又是否对得起这份期待呢?
续写《聂隐娘传奇》的尴尬,票房再扑街
《山河故人》的内容从1999年跨越2014,遥遥抵达了2025年,堪称是一个女人数十年爱与别离的个人情感史诗。影片在中国、澳大利亚两地取景,全片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英文对白,由赵涛、张艾嘉、张译等人主演。
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是,《山河故人》的票房仍旧惨淡,上映四天破1900万的成绩在同期上映的《我是证人》三天破亿的星辉熠熠下显得那样黯淡。而这,还是从9月初开始,贾樟柯就和各位主创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卖力路演宣传的结果。甚至这将近2000万的票房是贾樟柯这个著名导演之前全部票房作品的总和。
尽管不少媒体乐观地评论这是“贾导史上最卖座影片”,但2000万票房对比近几年国内票房市场来看,还是让人难免有些心酸。这让人不禁想起之前同样饱受争议的文艺电影《聂隐娘》在票房方面的惨淡状况,而事实也是如此,同为文艺类电影的《山河故人》和《聂隐娘》的市场状况有太多相似之处。《山河故人》《聂隐娘》绝对不是叫好不叫座的个例,《月满轩尼诗》《吴清源》等同类型文艺片一样寂寞地凋零在市场的冷风中,这或许是小众电影命定的孤独。
观众口碑的两极对立
10月30日首映之后的几天里,向来被视为影迷聚集地、影片口碑重要参考之一的豆瓣给出了对贾樟柯《山河故人》的评分——8.0。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分数,它几乎碾压了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但是对于之前无数对影片报以超高期待的影迷来说,这个分数似乎有点不尽如人意。
除却文艺青年们内部的分裂之外,《山河故人》大众口味和小众品位的不合早在之前侯孝贤的《聂隐娘传奇》中就已经见分晓了:普通观众觉得是烂片,中途退场、打瞌睡、刷差评;文艺青年和影评人高度赞扬,无形中秀了一把让人不能忍受的优越感,两派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谁也没讨到便宜。
相比较《聂隐娘》来说,豆瓣影评里普通观众和文艺青年的撕逼没那么激烈了。说“文艺片闷,文艺青年误导人”的误入观众少了,但走出豆瓣,这种理念上的分歧仍然广泛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山河故人》乃至所有文艺片票房惨淡的根本原因。
双方因为口味不同做出的选择,的确是命中注定的对立,但双方根本没有打口水仗的必要。文艺片本身固有的属性注定了它的曲高和寡,商业片的易懂刺激更符合市场规律。文艺青年为影片辩护的同时,要考虑到票房最终还是由普通大众喜好决定这个事实,尊重别人的口味;普通大众直呼看不懂的同时,也切莫认为自己不懂得东西都是在装X,也尊重旁人的艺术。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各自理性地评论电影艺术不是更好吗?
资深影迷的内部分裂
与《聂隐娘》不同的是,贾樟柯这一次的《山河故人》在资深影迷中也引起了两极分化。
在当代中国,贾樟柯作为少数关注现实的电影人来说注定了不讨人喜欢。他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往往被反对者评价为谄媚西方。这次除却一贯不喜欢贾樟柯的部分人讽刺他又一次谄媚西方之外,贾樟柯的“粉丝团”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豆瓣长评中比较一致的看法为:相比较早期文艺作品的冷与闷,这次的《山河故人》在节奏急促,内容表现手法浅显直白,一贯比较“糙”的风格变得精致了,贾科长是真的在变。
然而这样一部作品却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大面积点赞和影评人的广泛好评,让少数贾樟柯的“粉丝”心生疑虑。中国被“变化”而“变质”的大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给了影迷前车之鉴,有人质疑变了的贾樟柯能否再次平衡好自我与评价的关系,但就从一部《山河故人》来担忧还是为时过早。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贾樟柯的变化,粉丝的内部分裂也是命中注定的结果,除非贾樟柯本人满足于他现有的成就。
虽然变化注定了充满风险与变数,但固步自封才是艺术家最致命的危机。贾樟柯还在路上,不妨让我们暂且平息一下争议,静待他的下一次归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