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很自在”专题中,TOP HER找到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女性,通过线上专访,讲述她们和环保的不解之缘,以及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将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到底。
文 | 尚清
编辑 | 赵瑾
编者按: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
1970年,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2千万美国民众集结起来,提醒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表达共同为地球寻求更美好的未来的愿望。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做大自然的守护者。今年的主题为“气候行动”,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也蕴藏了无限机遇。
TOP HER认为,人生的意义,如果在“自在”中生活,不为物质自我束缚、自我设限,浑然天成,更为成就感。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重新反思自然的力量,以及低碳生活的意义。希望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都很自在的生活在我们热爱的地球上。
在“她很自在”专题中,TOP HER找到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女性,通过线上专访,讲述她们和环保的不解之缘,以及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将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到底。
赵畅(Sissi Chao)是REmakeHub再造衣生创始人、2018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普华永道中国Next Gen 代表、低碳主义者、可持续时尚的创变者。
16岁出国,毕业于杜克大学富卡MBA商学院,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拥有三个硕士学位。
在外生活11年,游历48个国家,在全球最大咨询公司埃森哲做过分析师,并曾担任希腊最大旅游集团Mouzenidis Group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2018年,赵畅创立REmakeHub再造衣生并担任CEO,江湖人称“垃圾公主”。
从“污染源”变成“解决者”
最早在2011年日本海啸的灾难中,赵畅与朋友曾在大学里组织募捐,筹集到5万元人民币后交给日本大使馆。
2013年,孟加拉国萨瓦区的制衣工厂轰然倒塌,致使超过1100人死亡。在这场灾难中,孟加拉服装工人用生命付出了廉价服装的代价。
孟加拉是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血汗工厂里的工人拿的是日薪2美元的最低工资。
在资本主义操控的整套生产机制中,工人本身就成为了整个供应链中唯一能够持续压榨的环节。
在欧内斯特的《消费者理论》中曾提到:“有两种产品,一种是你能用的,比如洗衣机、汽车,买了就能用很长时间;一种是能用完的,比如口香糖、香烟等产品。消费者理论讲的就是要把人们的想法里,原本是能用的变成能用完的。”
快时尚行业不余其力地把衣服从能用的变成能用完的,产品更新频率增加,从每年、每季到每月、每周上新,一年划分52季,产品的价格不断地降低,暗示着人们穿两次扔了也不可惜。随之而来的是工人工资的降低,以及节奏更快的生产。
据统计,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年平均会扔掉约82磅的服饰,这意味着每年仅从美国就产出超过1.1亿吨的布类垃圾,大多数这类垃圾是不可自然分解的,它们至少会在垃圾堆里掩埋200年以上,同时向空气中不断散发有害物质。
很多消费者只看到眼前账单上的费用,但很少会想:这些费用中包括了哪些看不见的成本?
这些看不见的成本,也被称作隐性成本,其中包括污染水源的成本,利用工人的成本,把窗户焊上铁杆的成本,当工厂着火时,没有逃生方法的人们的成本,当农民和他们的子女,得不到教育健康保障的成本……这些都是我们长久以来忽视的成本。
灾难发生后,赵畅组织了许多小伙伴加入了全球时尚革命组织,声援孟加拉国的纺织女工,并号召更多消费者重视快时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赵畅坦言,她曾经和大多数女生一样,爱美又追赶潮流,在孟加拉国的服装厂倒塌事故发生之前,也是非常喜欢去快时尚店购置衣服,因为款式新颖又价格便宜,所以一堆堆的快时尚衣服堆满了家里的衣橱。
后来,赵畅看了一部关于快时尚血汗工厂的纪录片,发现原来在无节制的疯狂购物狂欢背后,剥削的是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制衣工人,也意识到了快时尚产业对发展中和贫穷国家的巨大影响。
从那之后,赵畅受到很大感触,励志让自己从“污染源”变成“解决者”和“环保传播者”。
流淌着公益基因
赵畅说:“公益是做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的事情。”
与老一辈相比,现在的80后或90后的年轻企业家接受过更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对公益事业有更加深刻和独到的认识,并且越来越多地热衷于亲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或高中期间就已经开始实地考察和实践,一些国际高中曾组织学生去孟加拉国的公益组织实习。稍微年长的在做企业的时候也会和公益紧密联系,让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赵畅觉得,一定要去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才能对公益事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环境、能源、物种和生态资源的多重危机下,千禧一代青年应该为消费和生产买单,停止过度消耗的恶性循环,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赵畅本身来自于快时尚行业家族,经过在家族企业的短暂工作后,她发现自己并不热衷当时所做的事情。她回忆起自己在供应面料厂的观察:“我回到了家乡,其生产面料占全中国的70%,那里的空气污染严重到无法呼吸,在河里还能看到死鱼。”
回到家后,赵畅告诉妈妈她不想继续这么做;相反,她决定专注于清理父母行业所制造出的所有垃圾。
时尚行业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仅次于石油业。每年全球丢弃1500亿件衣服,全球每人约等于20件衣服。我们捐赠的旧衣只有9%可以继续使用。
实际上,95%的废旧衣服都是可以通过“高科技再生材料”以及“创意设计循环再造再利用”的方式解决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制作出新的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产品,真正做到人、大自然和利益的三者平衡。
赵畅认为,每家企业都能转型为一半公益,一半商业的融合状态。在赚钱的同时,不停地回馈社会,作为一个自然的连接,而不是用盈利做捐助。
企业自己的血液和DNA中就流淌着公益元素。不仅是捐款捐物,还可以在产品的设计上体现出环保可持续的理念,设计出能够帮助他人的好产品,这便促成了REmakeHub的诞生。
REmakeHub再造衣生是一家在线旧衣物设计改造平台,专注于垃圾再造时尚,是一个以解决方案为前提的商业模式。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年轻公司的主要服务包括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和咨询、环境保护教育以及把可回收垃圾设计成日常用品,并将其出售给合作企业和机构。
减少浪费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使用原始材料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垃圾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它可以像黄金一样有用。”
REmakeHub就研发过一种新型衣物回收再生循环系统,可以回收旧的棉制衬衫,通过物理开松技术制作新的纱线,最终制作成企业员工的制服。
在赵畅看来,跟企业合作首先能达到产品数量上的规模效应,接着该效应能够从企业人群扩展到一般社区民众,从而建立起全社会在废物利用产品方面的消费基础。
目前,和再造衣生合作的公司以外企为主,这是基于外国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的社会文化基础。不过,赵畅也相信,借助中国实行垃圾分类这股东风,再造衣生能够和更多的中国企业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人类都会向海洋撒出64万吨渔网,相当于6千只蓝鲸的重量,其中有些渔网,单个就重达200-300吨,这对海洋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是,赵畅也计划将渔网做成耳机,每年只需替换耳机市场的1%,废弃渔网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再造衣生正在尝试把不同类型的垃圾做成各种生活时尚用品。塑料瓶可以做成衣服、包包和家具,咖啡渣能做成铅笔,过期牛奶则会变成纽扣。随着垃圾分类在中国的强制推行,民众也会更多地认识到不同垃圾的不同用途,这能够和公司的理念和产品形成良性互动。
换一种角度看垃圾,我们会发现它们也是一种宝贝。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 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