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是什么?我们问了一位心理专家。
图片来源:Kirn Vintage Stock / Corbis
要说回不回避社交活动,今天的人们可能跟过去几十年也差不多。但现在他们却似乎更喜欢说自己“避世”。
网络和通讯工具的兴起似乎孕育了一个宅男宅女的国度,所有人都在说自己的性格有多么内向,看似谦虚实则在夸耀。他们用软件叫车、买菜,从来不跟人交谈。
然而,有时候回避他人可能是某些严重问题的信号。社交焦虑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但是在科学界之外人们对它仍然知之甚少。不过好消息是,波士顿大学的社交焦虑项目主任史蒂文·G·霍夫曼(Stefan G. Hofmann)认为,这种病有很高的治愈率。
我最近和霍夫曼聊了聊社会焦虑的机制和社交焦虑患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下是我们的谈话内容:
为什么人们会在派对、联谊活动等场合感到社交焦虑?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强烈渴望成为某个群体的一分子,被这个群体所接纳。社会焦虑是我们担心同类不接纳自己所导致的。我们害怕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而被人喜爱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生理性的需求的一部分。这就是社交焦虑产生的原因。
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交焦虑吗,还是说只有某些特定的人会有?
嗯,没有社交焦虑其实是极其不正常的。社交焦虑是儿童必经的正常阶段,包括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这些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发展阶段,医生反而要担心没有经历这些阶段的儿童。
长大后,很显然我们仍然在新的社交场合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感到过于紧张,那它就是个问题了。如果这种焦虑干扰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胜其扰,它就确实是个问题。这时候我们就称它为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与一般的焦虑有什么区别吗?它是不是比一般的焦虑要更常见,或者症状更轻些?它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在精神病学中有一组病症统称为焦虑障碍,其中包括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等等。社交焦虑是所有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实际上在所有精神障碍中,社交焦虑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仅次于抑郁症和物质滥用。一百个人里就有十三个人(在其生命的某个节点上)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的标准。
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和社交焦虑的患者会有重叠吗?
对的,在各种焦虑障碍类型间存在着高度的共病性。共病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最常见的共病其实是抑郁,然后是焦虑障碍的其他形式,特别是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但其实所有的精神障碍之间都有很高的共病性。这给精神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我们没有预想到有这么高的重叠,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一个人怎么知道自己的社交焦虑程度是否达到了精神障碍的标准呢?
精神障碍的定义是,要么它给你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要么它对你的生活造成显著的干扰。或许你可以正常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宜,但是在社交场合中你却倍感苦恼,比如会见他人,发表演讲或者在别人面前做事。这些事情带给你十分严重的困扰,会让你想要寻求帮助。
或者,有些人找到某种绕开这些问题的方法,他们过着相当孤僻的生活。他们可能不结婚,只有很少的几个朋友,不参加聚会。换句话说,他们因为在生活中不太与人接触,所以不会感到太多的苦恼,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内心还是渴望社交生活的。他们会感到必须想办法去应对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并非真的是独行侠。但他们就是没法跟别人呆在一起,因为那样太难受了。有些人就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你说到他们感受到很多的痛苦。那么他们会体验到哪些症状呢?
他们常见的症状包括惊恐发作,焦虑发作。有人说,当自己不得不在一群人面前讲话时,他会感到焦虑万分,一句话也讲不出来。有的人会从社交场合逃跑,有的人从来不参加面试。
他们可能错失了人生当中许多重要的机会。他们不愿意结婚,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和人谈恋爱,他们还害怕参加自己的婚礼。他们并不仅仅是害羞而已——社交焦虑障碍跟害羞不是一回事儿。社交焦虑障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真实的,严重的困扰。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跟别人沟通,这会不会造成社交焦虑的患病率增加?
这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因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定义会变。这个定义不同得出的患病率也会随之不同。
但我们确实知道,社交焦虑在不同文化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多少显示了社会同样也能塑造和影响社交焦虑。我们知道在某些亚洲文化里,比如中国和日本,社交焦虑障碍要少一些。越是集体主义的文化,个体就越不占据社会的中心位置,社交焦虑的问题也就相应地减轻。在个人主义的文化里,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是特别重要的,因此社交焦虑的问题就更严重一些。因而在西方社会里社交焦虑障碍更加常见。即使是在美国国内,亚裔人群的患病率也是最低的,白种人最高,西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处在中间。这说明社交焦虑肯定是和社会,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等方面相关的。
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都会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在联谊活动上?
一开始,他们会害怕参加活动。到了之后,他们又会认为自己设想的最坏情形会真的发生。他们会因此而担忧很长一段时间。一旦你把他们带到社交场合里,让他们去面对社交上的挑战,他们通常会反映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焦虑。他们相信会出现某些差错,这些差错会造成灾难性的、长时间的、无法逆转的后果。他们会失去对自己的身体控制,无法压制自己的焦虑反应,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焦虑的窘迫,然后他们会努力回避或逃离社交场合。
有时候他们会采取某些更巧妙的策略,比如在和别人谈话时用手紧握住杯子,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他们在紧张地发抖。或者有的人会一直盯着地板避免跟别人的眼神接触。
在社交活动结束后,他们经常会陷入事后的反思。即便是某些并非特别糟糕的场景,他们也会从负面去解读,然后找出自己表现出的弱点。这形成了恶性循环,下次如果他们进入相似的情形,他们会认为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或者战胜社交焦虑呢?
人们要做的就是直面自己的焦虑。我们采用的方法叫认知行为疗法。它是一种不用药物的疗法,从长期来看它比药物治疗更有效。我们要努力识别人们在这些场合中有哪些想法,哪些因素造成了焦虑。
然后我们会要求患者逐渐去挑战自己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我们称这种做法为暴露。他们将自己长时间地反复暴露在这些场合中,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并不会发生什么坏事。
这种疗法很有效,有效率至少有75%。认知行为疗法的替代疗法是用药,主要是SSRI(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类药物。
那么你们会让人们参与到什么场合中去?像“发表演讲”这种吗?
一开始,我们会让患者对治疗小组的其他人讲话。到第七或者第八个阶段,我们开始进行一些更加个人化的暴露治疗。我们会进行一些“社交事故”的练习。我们让患者暴露在最坏的情形中。例如,如果有患者因为害怕被人拒绝而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话,我们会让他们到餐馆里向每位女性问电话号码。很显然,他会被拒绝很多次,但这就是练习的目的。
这也太疯狂了!他们要怎么开口?
我们把要说的话先写清楚。我们对患者说,你现在要去餐馆,然后你要说这些话:“嗨,我觉得你长得挺好看的。你愿意跟我约会吗?可以给我你的电话号码吗?”对方当然会说:“不行,滚开,你个变态”这样的话。这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女生这么说就太好了。
还有其它的方法,比如说给他人造成不便。假设你去咖啡馆,然后你把咖啡弄洒了,你对服务员说:“我想换一杯新的。”或者在书店你让店员给你拿一本关于愉悦性爱的书。你让患者做一些过分的、没人愿意做的事情,这些行为触犯了他们的个人社交准则,然后他们会重新评估自己的适应不良的信念。这种做法非常有效,非常成功。患者经常谈起这种疗法,他们很喜欢。
(翻译:李孟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