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  · 转型  · 云峰集团  · 500强

500强排名一夜滑落100位也在所不惜?绿地主动剥离业绩惨淡的能源子公司

绿地大刀阔斧地砍掉能源业务,最直接的影响或许是张玉良引以为傲的世界500强排名。

 |  李一帆
图片来源:CFP

图片来源:CFP

一直在做加法的绿地做了一次减法。

10月27日,绿地集团的母公司绿地控股股份(600606.SH)决定解除对上海云峰集团的委托管理协议,云峰集团将不再纳入集团报表范围;同时还宣布,云峰集团董事长李权不再担任绿地副总裁职务。

1992年成立的云峰集团主营煤炭、油化产品贸易,也从事房地产和汽车业务。绿地集团直接持有云峰集团大约20%的股份,不过,另一位大股东曾与绿地签署委托经营协议,将其拥有的云峰集团34%的股权全权委托绿地经营管理,绿地因此拥有了超过50%的表决权,也可以将云峰纳入财务报表。

长久以来,能源是绿地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业务——绿地是上海市经信委指定的上海地区主要供煤企业。而云峰集团是绿地能源业务的两大公司之一(另一家是绿地能源)。绿地近年来逐渐成为一家巨无霸公司,云峰功不可没。

以2014年为例,云峰集团的收入为692亿元,而整个绿地集团的收入为2600亿元,这意味着云峰集团为绿地贡献了超过1/4的收入。它帮助绿地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上升至268位——要知道,这个榜单是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的。

如今,绿地解除对云峰的委托责任,也就等于放弃了500亿左右的营业收入,必然影响到今年他们在500强上的座次——很可能因此滑落100位。

500强的排名一向是绿地骄傲的资本,按照绿地的公告,解除委托管理协议“符合公司主动收缩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经营结构,改善公司盈利状况”。

作为上市公司来说,绿地做了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结构上的调整或许可以抵消业绩平淡引起的担忧。

绿地的能源业务规模虽大,但是近年来衰退得厉害。绿地能源业务主要是煤炭、油化产品的批发销售,受能源价格的影响很大。2012年至2014年,煤炭单价下跌了19%,油化品下跌了5%。到了2014年,绿地的能源业务收入锐减1/10;2015年下滑幅度更大,前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减少50%,仅为430亿元。绿地方面称,这是能源产业主动收缩业务规模的结果。

云峰集团的下滑更为明显,收入在2013年达到850亿后,开始一路下滑,2014年降为700亿,2015年前三季度仅为315亿元。

这样的衰退已影响到了绿地的整体成长,前三季度,在市场的巨大压力下,绿地的房地产业务依然保持平稳,甚至略有增长,但因为能源业务的拖累,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下降了16%。

此外,绿地的能源业务常年亏损,毛利率仅为1.5%,是所有业务中最低的——酒店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高达83%和25%。所以,即使云峰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达到315亿元,依然亏损接近5亿元。

更加紧迫的是,近年来云峰集团一直以高投入维持能源业务,这对绿地的现金流极为不利。2012年至2014年,绿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为负数,2013年甚至接近-50亿元,这意味着现金流的收入远远小于支出。

绿地方面认为,除了股权投资增多,云峰集团的高投入也是主要原因。比如,云峰集团收购贵州三个煤矿,但是因为迟迟未获得当地政府核发的煤矿整合资格,有将近7亿元预付款没有及时结算。

虽然失去了云峰的营收,但是绿地正在全力打造新的业务亮点——金融,并希望借此增强资本市场的信心。各个业务板块中,能源在亏损,房地产利润持平,金融正在爆发。张玉良称前三季度金融板块利润总额已经同比上涨了219%。金融有望成为绿地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金融是绿地转型的三大方向之一。按照绿地的规划,四大金融业务分别是房地产基金投资、二级市场投资、IPO项目直投和小额贷款公司。上半年,绿地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动作有联手蚂蚁金服及平安陆金所推出“地产宝”,以及在黑龙江发起设立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0月27日,绿地发布了新的互联网金融发布平台吉客网,张玉良希望3年内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规模可以达到1000亿。吉客网也会择机上市。

基建和消费是绿地转型的另外两个方向,目前来说还不像金融这般有亮点。从三季报可以看出,房地产、能源、建筑、汽车贡献了1304亿元的营收,其他业务的营收仅为56亿元。

绿地正在按部就班地保证地产主业的平稳。根据绿地公布的数字,前九个月房地产的合同销售额为1409亿元,虽然这和预想的进度差不多,但这也意味着如果要在剩下的三个月里完成全年的目标,每个月的销售额要达到460亿——这个销售数字如果放到2014年房企销售榜中,可以排到第18名,比雅居乐、远洋全年的销售额还高。

不过,他们在去年也是凭借着最后一个季度的发力,超越了万科成为了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房企。当然,他们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在业内争论颇大。

房地产保持平稳、能源主动收缩,绿地向来以规模取胜,现在需要找到新的、规模足够大的业务。“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费”三大战略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贡献利润也需要相当长的培育期。除了基建方面的优势明显外,绿地要进入的金融和消费领域都不乏强大的对手。绿地新引擎的打造将注定是行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