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安全碰撞很要命,聊聊仪表板和副仪表板的安全性

当我们对内饰小细节的处理不太理解,可以尝试用安全角度来解释。

 |  雅斯顿

文|雅斯顿

上篇我们聊到了座椅和车门内饰板,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些零部件的安全性虽然平时不太关注,但也同样重要。今天我们会接着聊聊仪表板和副仪表板的安全性,有意思的是,在C-IASI、NCAP等碰撞测试中也有相关的技术指标与他们有关。

不仅是好看,仪表板安全不可忽视

说到仪表板,不太关注汽车产品的朋友可能会不清楚指的是啥,因此我们先来认识仪表板这个零部件。

上图方框部分就是仪表板,大家也习惯叫它中控台。这部分是汽车上集成度最高的区域,像安全气囊、转向系统、空调系统、多媒体系统、储物箱等都与之相关。

为了避免人头部与仪表板发生激烈撞击,工程师分别在方向盘中间区域和仪表板副驾驶位前方安装了安全气囊。不过受成本限制,副仪表板安全气囊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配置的;又或者因为未系安全带,副驾驶乘员依然有可能与仪表板发生碰撞。

因为这些原因,工程师设计了仪表板头碰测试。像GB 11552(国标)和ECE R21(欧标)都明确了关于头部碰撞的相关法规。

具体做法是用模拟锤头以24.1km/h速度撞击仪表板(副驾驶位区域),来观察仪表板是否会出现凹陷或碎裂,导致尖角、棱边刺伤乘员头部。同时还要需要满足头部的减速度超过80g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ms。

这些数据是怎么理解呢?

锤击速度24.1km/h,大概就是快速骑着山地自行车头部撞击墙面的效果。减速度超过80g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ms,可以理解为希望能够快速吸能,不要出现硬碰硬(越是硬碰硬,大力撞击的持续时间越长)。

比如下图这种测试结果就比较理想,没有出现减速度超过80g的时候,并且超过53g的时间控制在4ms左右。

通常来说,软质材质包覆、尽量少的突出物是比较合理的仪表板设计。不过因为成本原因以及运动型内饰开始流行,像下图这种设计风格的内饰也会存在。并不是说这种设计的安全防护就无解了,安全气囊可以很大解决此问题,又或者通过结构改进、座椅及安全带装置改进,也能有一定缓解。

说到尖锐物,某些企标中还会要求头碰过程中,手套箱和仪表板表面的储物盒都不能打开。为的就是避免打开后的尖锐物伤害腿部,并且压缩了逃生空间。像下图就是头碰测试的实际效果图,虽然手套箱有轻微的开启,但整体是比较理想的。

消费者平时没机会见到此类测试结果,但大家可以在看到碰撞事故时稍加留意,如果手套箱被撞开,就要注意了。

你有重视腿部保护吗?

我们平时看汽车碰撞,最先关注车身损坏程度,再就是安全气囊有没有正常打开。但其实腿部挫伤也时有发生,甚至还可能造成交叉韧带撕裂。

为了避免此问题,像C-IASI、C-NCAP等测试机构都会对假人腿部进行评价。

这里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大腿压缩力和膝盖滑动位移两项指标,碰撞发生的过程中,腿部会撞击仪表,膝盖和小腿区域产生大小不同的接触反力。当腿部与仪表板之间的接触反力主要集中在假人小腿区域、或小腿区域的接触反力过大时,大腿就会相对小腿产生明显的相对滑动,导致很高的膝盖滑动位移。

综合各因素分析,大腿撞击仪表板所受到的伤害影响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安全坐姿很重要,建议座椅调整不要太靠前,会增加膝碰损伤风险。

就这部分来说,因为影响原因众多,我们消费者平时很难用肉眼评价测试结果,加之仪表板产品因为是大总成件,很难后期改进,所以完全要看厂家的用心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我统计了2019年C-IASI各测试车型(正面25%偏置碰撞)大腿和髋部、腿部和脚部测试结果。整体情况让人满意,不过也有像帕萨特、奔腾T77、东风AX7等车型的表现不理想。

这里只列举品牌,具体型号可查阅C-IASI官网。

后排中间位的安全性如何?

所谓的副仪表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间通道/中央扶手,它是用来操控挂换档,放置茶杯等物件的一个机构,复杂的还会将充电系统、指纹操控系统,甚至显示屏等集成在这里。

我们说的副仪表板头碰,是为了防止后排中间位置乘客遇到追尾时,头部撞击副仪表板后盖板而设计的一项测试,它的撞击速度也是被设定在24.1km/h,测试要求扶手对头部模型的减速度超过80g的时间不得超过3ms,不能有可致人严重伤害的凸起。

以下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出,理论上扶手箱掀开式结构比对开式结构更安全,这也是这种结构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当然对开的便利性会好一些,也更新潮。

类似的道理,除了副仪表板头碰,还有座椅的头碰测试,目的是考察后排乘客头部撞击前排座椅所受到的伤害。像安全气囊供货商ZF-TRW,在2014年就设计了两种新式的后排安全气囊,一种是将气囊设置在车顶,一种是设置在前座椅后背上。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种产品现在也未见使用在哪款车型上。

这两项技术原计划是2017年底投产,不过随后一年被ZF收购,以及2019年的安全气囊大面积召回案,这项计划就此搁浅了。

雅斯顿小结

这两期给大家介绍了汽车内部的安全碰撞测试,这些测试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但当我们掰开来研究,会发现其实有不少学问在里面。一些小细节处理我们不太理解的(比如为什么对开式结构不多见),某些时候可以用安全角度来解释。这些测试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系安全带,否则内饰件对我们的伤害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