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奖让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药物被公众熟知,巧合的是,另两位诺贝尔生物(或医药)奖获奖者发现的药物或许也能被用来对抗疟疾。
图片来源:法新社
今年的诺贝尔奖让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药物被公众熟知。不过,在青蒿素逐渐开始面临抗药性问题后,学界正在寻找新的有效药物。
巧合的是,诺贝尔生物(或医药)奖除了颁发给了屠呦呦,还颁发给了发现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的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伊维菌素原本是用于治疗蠕虫感染的药物,但现在它或许也能配合青蒿素一起对抗疟疾。
在1980年代,人们常用伊维菌素来处理螨虫、蜱虫等虫子。这让一些研究人员猜想,伊维菌素是不是也可以被用来有组织地对付传播疟疾的蚊子。初步研究表明,蚊子在咬了使用过这种药的人后确实中毒了,而且即使蚊子没有死,它体内携带的疟疾寄生虫也被杀死了。
而且,由于伊维菌素现在已经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等同样由寄生虫印发的疾病的发病率,人们相信它对疟疾也产生了效果,只是之前还无法测量这种效果的大小。
不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教授Brian Foy今年在费城举行的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改变了这种情况。Foy和他的同事在布基纳法索进行了一场小规模临床试验,第一次测量了伊维菌素对疟疾的效果。四个村落里除了儿童和孕妇外的村民,每三周接受一次伊维菌素,总共进行五次。而对照组的人群只使用一次——也就是每年常规地对蠕虫疾病的治疗。
Foy发现,在额外使用伊维菌素的实验组里,五岁以下儿童疟疾发病率下降了16%,即使他们自己并没有使用伊维菌素。
美国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的Kevin Kobylinski随即也在泰国做了一项实验,并带回了好消息。这项试验第一次测试了伊维菌素对间日疟原虫的作用。间日疟原虫分布在亚洲,而非洲引起疟疾的寄生虫叫镰状疟原虫。Kobylinski和他的同事将感染疟疾的人的血液与这种药混合喂给蚊子,最后发现杀死了25%的蚊子,并清除了45%的活着的蚊子体内的疟原虫。而在那些还感染疟原虫的蚊子体内,疟原虫数量也下降了一半。
泰国一直希望能从人体内消除这种寄生虫,但很可惜,感染力日间疟原虫的人平时并没有症状。让这些没有临床症状的人使用抗疟疾药就变得很棘手。事实上,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感染了。但是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伊维菌素,因为这种药是他们很熟悉的用来治疗疥疮等常见疾病的日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