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其实是简化版的《雍正王朝》(文末有彩蛋)

《琅琊榜》中的政治斗争技巧有点简单,一个简单的回合就能拿下一位六部尚书。相比于《雍正王朝》中的复杂剧情,《琅琊榜》的政治斗争剧情有点小儿科。

 |  商业周刊中文版

撰文:汪吕杰

编辑:王雪蓉

《琅琊榜》vs《雍正王朝》

最近似乎所有人都在看《琅琊榜》,这部由胡歌、刘涛、王凯等人主演的古装宫斗剧以34.4亿的点击量成为新浪微博上毫无疑问的最热话题。《琅琊榜》的大结局在搜狐视频上的播放量截止10月19日也达到了惊人的5.1亿次,远超同期播放的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第8季。

《琅琊榜》“架空”的设定导致对其进行历史考据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必要去纠结为什么云南的对面是南楚,也没有必要去论证大渝是不是和重庆有什么联系,亦或是考究“滑族”究竟是什么民族,以及拷问三省六部制是否已经出现在了萧梁时期。

《琅琊榜》的主题是“夺嫡”与“复仇”的交织,或者说是通过“夺嫡”来实现“王子复仇”。如果分析在“夺嫡”过程中人物的设定,我们其实可以发现,“琅琊榜”的故事可以在1997年就已开播的《雍正王朝》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与《雍正王朝》相比,《琅琊榜》增加了一些有很强情感纠葛的部分,包括祁王的悲剧命运和梅长苏的复仇。但是《琅琊榜》的核心依然是夺嫡,只有成功夺嫡才能昭雪冤案,电视剧戏份的主体也是太子、誉王和靖王之间的权力斗争。

之所以说《琅琊榜》是简化版的《雍正王朝》是因为《琅琊榜》中的政治斗争技巧有点简单,一个简单的回合就能拿下一位六部尚书,然后就对该部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誉王和废太子在朝堂上无人可用;誉王和废太子与康熙时期的八阿哥胤禩相距甚远。相比于《雍正王朝》中的复杂剧情,《琅琊榜》的政治斗争剧情有点小儿科。

当然《雍正王朝》也并非全是独创性的构想,它的许多设定也和历史存在很多的重合之处。下文即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早逝的贤王

曾被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晚年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晚年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反复无常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孙吴政权陷入混乱之中,就连曾击败刘备,为孙吴立下大功的陆逊也牵连其中。孙权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的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南宋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曾评价孙登“德兼于能,知人则哲,深达治要,临殁一疏,不论三代以前、三代以后,世子藩王之贤,少有及者”。当时孙登身边聚集了以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谢景、范慎为代表的贤达人士,东宫以“多士”著称。史书上还描述孙登体恤农民、孝顺养母、友爱兄弟。

虽然孙登是病逝,并不是冤死,但孙登的种种表现,不就是《琅琊榜》中的祁王吗?

对于掌握无上权力的皇帝而言,他执政的目的毫无例外包括一项,即巩固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但是对于中华这样一个庞大帝国而言,皇帝所要处理的事务又过多,所以皇帝一方面需要得力的助手,另一方面也要提防这位助手严重削弱皇权。这个道理既适用于丞相,也同样适用于太子,尤其是过早显露出才能的贤明太子。这是为什么强势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胡惟庸,也是为什么汉武帝一再地废除太子。

非常可悲的是,对于那些贤明太子而言,早亡反而保留一个好名声。而那些被废除的太子,却往往安上各种各样的罪名。

对于祁王这样一位素有贤名的皇长子而言,强势是因为他有清晰的政治远景,也因为他掌握了自认足够的朝堂势力。这就必然会导致祁王与心胸狭隘又手段残忍的梁帝之间产生非常激烈的冲突,所以与其说是谢玉和夏江谋害了祁王,还不如说祈王的强势和梁帝的狭隘害死了祈王;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在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之间,只是刘据选择了反抗,祁王选择了接受“赐死”。并没有太多证据证明祁王掌握了除赤焰军以外的军事力量,所以祁王对抗牢固掌握悬镜司和禁军的梁帝并没有什么把握;又或者,他心里对于梁帝还充满了忠孝之情。

祁王以及林燮的悲剧的是《琅琊榜》与《雍正王朝》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份悲剧也给梅长苏的复仇提供了充分的正当性理由,但也没转移《琅琊榜》的主线。

“愚蠢”的太子

如果有多个继承者可供选择,历史上许多皇帝要么选择一位平庸的太子,要么在临终前再选择一名优秀的继承者,后者以康熙皇帝为代表,前者依然以康熙为代表。太子胤礽任太子36年,直到康熙51年,即康熙去世前10年才第二次被废。九子夺嫡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花落皇四子胤禛。

两次被废的爱新觉罗?胤礽与太子萧景宣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虽然都贵为太子,但却始终笼罩在强大的皇权之下,并陷入在皇帝直接扶持的党争之中。誉王被扶持起来限制太子的权力,康熙帝的几个儿子也被康熙赋予参政的权力,胤禩的“八爷党”是在康熙眼皮底下壮大的。

俗话说“富贵多败儿”,在强大皇权笼罩下成长起来的相对平庸的皇太子们,在父亲和兄弟的双重竞争压力之下,很多时候会选择明哲保身,更激烈的反应则是荒淫度日和扶持自身势力。

胤礽扶持在地方和军队扶持太子党,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索额图是太子的最大倚靠,此外还有户部尚书麻尔图、漕运总督邵甘等人。萧景宣手下则聚集了宁国侯谢玉、户部尚书楼之敬等人。为了维持各自的官员体系,胤礽和萧景宣都通过额外的产业和卖官等形式获得收入,也都因为这些产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追缴国库欠款的过程中,太子胤礽卖官却被康熙察觉;私炮坊爆炸案给萧景宣引发了巨大的危机。

两人的受宠也都是“子凭母贵”。胤礽一出生便被封太子主要是源自康熙对于难产而死的皇后赫舍里的思念以及嫡子的身份,萧景宣也主要是因为梁帝对于妩媚的越贵妃的喜爱。

最后两人的结局也有所相似。胤礽与康熙后妃郑春华私通被康熙发现,引发了胤礽第一次被废;萧景宣则是在太皇太后的祭期饮酒作乐,被梁帝禁足。胤礽第二次被废后被幽禁,但死后被追封理亲王;萧景宣被废后则稍微好些,改为献王,迁居献州。

与他们两人情况接近的还有一位悲剧性的人物:李承乾。作为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年少时也算聪明可爱,但在成年之后因为足疾,开始变得叛逆起来,对繁复的教导开始逆反。尤其在李世民表现出对次子李泰的过分宠爱之后,李承乾不仅不听从李世民为他选择的良师益友的劝告,还沉溺于宫殿建设和歌舞娱乐,以及宠爱男优和虐待宫女,更是尝试暗杀多次直谏的太子詹事(即太子老师)于志宁。

之后李承乾在试图暗杀李泰失败,遂与汉王李元昌,名臣杜如晦之子、驸马都尉杜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黔州辖境相当于当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之后也是黔州过世。

太子的愚蠢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愚蠢;相反,很多太子,包括胤礽和李承乾早年都比聪慧、孝顺。但在皇权的压迫之下,能干的太子被肆意夺权,甚至陷入残酷的党争之中。亲情的缺失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将许多太子推上了不归路。

强势的竞争者

《琅琊榜》中,在靖王得到梅长苏的辅助之前,誉王萧景桓得意满满,是当时太子萧景宣最大的竞争对手,不仅掌握了由庆国公柏业、刑部尚书齐敏、吏部尚书何敬中、大理寺卿朱越等人组成的豪华班底,而且在智商上全面地碾压太子。誉王的种种表现无疑就是另一个八爷——廉亲王胤禩。胤禩鼎盛时被称为“八贤王”,在朝堂之上掌握了极大数量的官员和贵族的支持。

他们都出身相对低下。在《雍正王朝》中,胤禩生母来自身份较为低的辛者库,这一点甚至被康熙明文指出,直接剥夺了胤禩夺嫡的希望。誉王甚至并不知道确切的生母是谁,要么是居住在外宫的祥嫔,要么是滑族的玲珑公主,要么两人是同一个。但无论是谁,誉王的生母都不是贵妃,在“子凭母贵”的传统中不占一点优势。虽然誉王的养母是皇后,但这只能使誉王获得来自后宫的支持,但却不能让他名正言顺地获得嫡子的身份。

他们也都“类父”。康熙临终前评价“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的不像,朕是以宽仁治国,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而在《琅琊榜》中,誉王也是多次被梁帝和其他人评价为最像梁帝。

他们也都有着悲剧的命运。誉王举兵反抗梁帝,最后功亏一篑,在狱中自杀。胤禩虽然没有举兵反抗康熙,但在雍正即位之后联合几位关外的铁帽子王试图恢复“八王议政”,削弱雍正的皇权,甚至扶持雍正三子弘时为新皇帝;当然胤禩的政变也因为怡亲王,也就是十三阿哥胤祥掌握了丰台和西山大营而终归失败,胤禩也成为了雍正口中的“阿其那”(可能意指狗)。

对于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而言,辅政其实是一种威胁,历史上发生太多次太子弑父自立为帝的事情了。所以扶持或者默许一个反对派的存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个反对派看到了夺嫡的希望,对太子一派往往是不遗余力地打压,但最终也无法获得绝对得胜利,在新皇登基之后往往就是非常悲剧的结局。

最终获利的第三者

靖王的性格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只是对于一个皇帝而言,靖王的性格有点过于耿直了。很难说历史上是否存在类似靖王的皇帝;但《雍正王朝》中塑造的雍正皇帝倒是与靖王有几分相似之处。在电视剧中,雍正皇帝嫉恶如仇,重处了任伯安和刘八女;雍正扶助弱小,迫使扬州盐商捐款赈灾,也在法场之上挽救了张五哥;雍正还容易被别人欺骗,甚至给弄虚作假的山西巡抚诺敏赐予“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

而靖王不就是如此吗?嫉恶如仇,不愿与朝堂上的虚伪小人同流合污;扶助弱小,私炮坊爆照后调拨军用物资救灾;靖王还容易被人欺骗,一直要到电视剧的终点他才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

但毫无疑问的是,雍正皇帝的政治技巧还是高于靖王的,而靖王则是多亏了梅长苏和祁王的其他旧人。

在夺嫡的斗争中,第三者获利的事情并不鲜见。“九子夺嫡”中的主角——太子和八阿哥在经历龙争虎斗之后两败俱伤,四阿哥最终获胜,原因是康熙认为胤禛心肠坚硬,可以刷新吏治。而在太子和誉王的激烈斗争之后,靖王也差不多成了梁帝唯一的选择,另外两个王子没有什么露脸的机会,也未曾被百官所提及。

智计百出的谋士

最后再来谈谈《琅琊榜》的主角,曾经强健的林殊,如今孱弱的梅长苏。说到底,《琅琊榜》彼《雍正王朝》多出的部分就是梅长苏所领导的“王子复仇记”,这部分复仇给《琅琊榜》带来了情感纠葛和多重看点,所以许多人将《琅琊榜》的主题定为复仇。在历史中,快意恩仇是很多人的选择,“复仇”也是很多事情的理由,比如越王勾践复仇吴国,再比如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复仇明朝但事实上,对于这些政治人物而言,复仇是很强的动机,但也差不多只是个理由。

跑去梅长苏的特殊身份和背负的血海深仇,他在根本上是一位优秀的谋士,帮助靖王在完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夺嫡成功。中国历史或者影视剧中所展现的谋士形象很多,包括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等。如果将《琅琊榜》和《雍正王朝》进行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梅长苏的形象恰恰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邬思道。邬思道早年因为大闹科场被受刑,在辅佐四阿哥胤禛之后,一门不出,二门不入,仅凭风声耳报就洞穿了错综复杂的朝野局势,尤其是了解康熙皇帝的想法,并帮助胤禛提出合理的对策,获取康熙的欢心,最终登顶。梅长苏所做的不就沿着这条轨迹吗?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琅琊榜》抄袭《雍正王朝》。《琅琊榜》以其精良的制作和不狗血的剧情,已然是近些年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良心剧了。当大多数频道的电视剧时间都被抗战剧占据的时候,《琅琊榜》的风行并不令人意外,而且应该得到提倡;如果中国能出现更多类似的高质量的电视剧的话,那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将丰富许多。

《琅琊榜》的流行却也无法掩盖《雍正王朝》的魅力;虽然没有帅哥美女,电视剧的制作也略显粗糙,但《雍正王朝》却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们的充分表演给一代中国人留下了关于政治斗争的深刻回忆。

哎呦不错呦~彩蛋来了!

网友Archsnet制作了一个琅琊榜的英文剪辑预告视频,预告片的台词取自《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钢铁侠》,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意境、气势、情节感十足,丝毫不逊好莱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