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界面全程直击:“海峡组合”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进行时(3)

10月15日、16日,女子攀登者易思婷、刘赟卿在攀岩训练圣地印第安溪(Indian Creek)连续攻克复活岛、太阳花、痛苦之王和拇指姑娘四座高塔。

 |  北美30座荒漠高塔计划

女子组合台湾攀登者易思婷和中国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将在2015年10月到11月的单一攀爬季,连续攀爬北美科罗拉多高原30座荒漠高塔。这不仅将开创国内攀爬的新纪录,在全球也属创举。

和她们同行的还有美国摄影师Dave Anderson,中国户外摄影师王松和媒体记录蔡志杰。这个自发组织的5人团队来自中、美、台三个国家和地区,将从四面汇聚,一起在北美荒漠中生活50天。

界面将全程记录这两个女孩的高塔攀登故事,同时也会介绍高塔历史,荒漠环境以及整个团队荒漠生活的点滴。北美荒漠的独特地貌和肆虐气候,两个女孩的超耐力攀爬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都将在此一一展现,敬请关注,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一起感受高塔攀岩和荒漠生存的极限体验。

第三站:传统攀岩的训练场——印第安溪(Indian Creek)

在北美,提起印第安溪(Indian Creek),很多攀岩爱好者都会竖起大拇哥,因为它山形众多、裂缝多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统攀岩训练场,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聚集此地。女子组合台湾女子攀登者易思婷和中国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也来到印第安溪,赶在连阴雨来临之前连拔了四座高塔。

印第安溪其实是对印第安溪谷(Indian Creek Canyon)攀岩区的总称。与Ship Rock一马平川的的荒漠地貌不同,印第安溪属于峡谷地形,一丛丛独立的红岩尤为独特,因为有河流的经过,峡谷里仍然覆盖很多的绿色植被。而也因为这种地形,暴雨就显得有些可怕——曾经这里发生过多起暴雨引发的山洪。

“天气最大”的原因,易思婷和刘赟卿赶在连阴雨之前来到了印第安溪,首战选定Bridger Jacks,这一排屏障式的高塔群。

Bridger Jacks,印第安歌谣命名的高塔群

Bridger Jacks高塔群远看像一道锯齿,近一点仿佛一道屏障,直到走近他,才会深刻体会道他的压迫感与震撼。

屏障式高塔群Bridger Jacks,摄影:王松

整个Bridger Jacks高塔群包括7座高塔,从南到北(图从左到右)依次是Thumbelina(拇指姑娘)、Sparking Touch(闪亮接触)、Easter Island(复活岛)、Sunflowers(太阳花)、Hummingbird Spire(蜂鸟尖峰)、King of Pain(痛苦之王)和Bridger Jack Butte(布里杰.杰克敦),所有这些可爱而充满韵律的名字,大都来自印第安原住民的歌谣。

早在美洲新移民发现科罗拉多高原是攀岩者的天堂之前,印第安文化就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千百年。在印第安溪峡谷区,除了进谷处有一整片用于消息沟通的岩画(Newspaper Rock新闻岩),到处可以看到被烟燻黑的岩壁,石造建筑的遗迹,还有零星的壁画等。所以某些路线的真正首登说不定早在久远前就已经发生了。

人类学家考据这些遗迹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之久(十一、十二世纪),研究他们悬崖建筑的设计、以及陶器的制作——那个年代的印第安人有相当高度的文明,但突然这个文明凭空的消失了,这些令人惊叹的遗迹,和现代的印第安生活几乎接不上线,中间有大片的空白和断层。至今这都是北美人类学研究上的一大谜题。目前统称那时的文明和人物为阿纳萨吉文化和阿纳萨吉人(Anasazi),意指“古代的那些人(the ancient ones)”。

印第安原住民的悬崖住宅遗址,摄影:王松

加油!灵境追寻(Vision Quest)

在最初的计划里,易思婷和刘赟卿对Bridger Jacks群塔必选,即是痛苦之王的“灵境追寻”线路。这不仅是因为这条线路被北美攀岩资料库Mountain Project(http://www.mountainproject.com)指称为印第安溪最好的路线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许多的印第安部落“灵境追寻”是相当重要的仪式。

印第安人藉由此仪式向灵界追求精神上的引导或是人生方向的启迪。通常首次的灵境追寻都发生在从少年转向成年人的过渡期,仪式一般要求独自在自然界隐蔽的地方生活个一到数天,专心致意的与大自然做深度的沟通,启迪可能经由梦境、在似真似幻的氛围中产生,经由这个过程,当事人对世界以及自我得到深层的认识。

而这,也正合易思婷和刘赟卿此次“北美荒漠30座高塔计划”的目的之一——与自然、与高塔做一次深度的对话。

路书上说“灵境追寻”是条很硬的路线(A burly route),光看难度级数,它不起眼,只有5.10d,但在很多资深的攀岩者眼里,这条路线很不简单。一位在摩押当向导的朋友,几乎爬遍印第安溪所有岩壁,在砂岩上可以传统先锋到5.13的,也啧啧说这条路线会比想象中更硬。 

它总共有四段,开头是内角中的陡峭指缝,第二段上是让人难有安全感的大手和拳头缝,结束之前还给你个讲求技巧和全身张力的宽缝,第三段则要翻两个仰角,第二个仰角还是个外开内缩的喇叭缝,除了看不到脚点以外,还很难重置手点。最后一段则大开大合,需要从一个小隧道穿到另一面,继续攀爬岩面才能登顶。

易思婷和刘赟卿轮流先锋,整个攀爬的过程就是一直在出力,而且不仅是指力、臂力、脚力,这条路线轮番的要求两位姑娘身体各部份的力道,持续不断的需索她们的心力和脑力。易思婷在一下得出来一下得进去的宽缝蹭了很久,最后终于经由横切手缝屋檐到了保护站后,还心生疑虑怎么这条路线只完成了一半。而一向以攀爬难度线著称的刘赟卿也在登顶以后表示:“比想象中的难”。

事实上,痛苦之王,从最开始就提醒了你。

易思婷和刘赟卿登顶痛苦之王,摄影:蔡志杰

勇敢!“拇指姑娘”(Thumbelina)

由于痛苦之王的这条“灵境追寻”线路用时4个多小时,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此前一天,她们还连续攀爬了“雷电”(Thunderbolts,5.10)和“东壁路线”(East Face,5.10d),分别登顶了复活岛和太阳花塔。但精疲力尽的姑娘们还是希望按计划继续攀爬拇指姑娘,就像易思婷所说:“虽然痛苦之王很有挑战,但这个过程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拇指姑娘的“学着爬” (Learn to Crawl)线路虽然不长,只有一个绳段,50米,但难度有5.11c,属于face climbing(在岩石表面攀岩),是犹他地区砂岩构造的岩壁少有的线路类型。

整个线路在岩石的侧棱上,而这块岩石,准确的说是一根巨大的石柱,直入云霄。

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王松

在大石板上休息了一会,刘赟卿首先来了个漂亮的先锋,直接先锋掉,让已有疲惫之意的易思婷大为佩服。紧接着,思婷也丝毫不懈怠的跟攀其后。

刘赟卿和易思婷,摄影:王松

“学着爬”这条路线是一条非常考验胆量和平衡技巧的外角路线。靠近顶端的岩壁,表面很光滑,而且没有裂缝,只被打上了几个膨胀螺栓和岩钉来作为保护点,不小心就会冲坠。而难点在最后两个保护点之间,岩壁甚至连一个薄薄的凸起都没有,完全需要借助整个身体的平衡发力动作。

刘赟卿介绍:“这种不需要力量的动作有时可以很简单有时可以很难。大多数攀岩者通过爬陡峭岩壁提升难度,却已经不习惯这样斜坡的地形”。也难怪,在接近50米高的地方,再高超的攀爬者也不敢有半点松懈。

“Off Belay!(解除保护)”“Belay is off!(保护已经解除)”“Thank you!”(结组攀登专用语对答,这里的“解除保护”表示先锋攀登者刘赟卿抵达终点已经做好自我保护),在几公里以外的营地,还是可以非常清楚的听到思婷和刘赟卿结组攀登的沟通喊话。她们的声音时时回荡在峡谷,感觉整个世界都只有我们。这一讯息也直接表达了整个团队的喜悦——拇指姑娘,成功了一半!

仅耗时1个半小时,两位姑娘又成功的站在了塔峰之巅。

易思婷和刘赟卿登顶拇指姑娘,摄影:Dave Anderson

 

▲登顶

易思婷和刘赟卿,山巅快意,摄影:刘赟卿

我们的北美荒漠高塔攀爬之旅还在继续,敬请继续关注。

我们成功攀爬了北美30座荒漠高塔,关于攀岩的种种历险,欢迎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