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不提倡社会力量紧急救援阶段自行进灾区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日前表示,在灾害紧急救援阶段,必须突出救援效率。对于其他不具有救援专业设备和技能的非专业救援人员,不提倡其自行进入灾区。

 |  界面中国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民政部将通过掌握全国参与救灾的社会力量和资源状况,建立一个具有救灾宗旨和行动能力的社会力量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为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提供信息支撑。

杨晓东表示,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总体呈现出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贡献越来越大、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等特点。

但与此同时,在救灾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仍存在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活动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社会力量彼此之间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在项目上缺乏持久性等。这给灾区的救灾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中,就曾出现社会救援车辆堵塞“生命通道”,救灾物资车辆一天一夜无法进山的情况。

杨晓东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

他列举了民政部今后将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搭建协调服务平台,依托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协调服务中心;二是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立具有救灾宗旨和行动能力的社会力量数据库;三是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信息记录制度,研究信息导向机制和方法,推动建立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四是协调争取资源,加大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力度;五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络与互动。

杨晓东还专门强调说,不提倡社会力量紧急救援阶段自行进灾区时称。

他进一步解释,考虑到重灾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区域空间,交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的条件制约,不具备专业设备,不具有专业能力的非专业救援人员不提倡自行进入灾区,应该经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有序进入灾区,而不是自行、盲目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