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粗口都有什么?苦难有什么价值?学历究竟能决定什么?有哪些可以令人清醒的句子?我想上脸书看看外国人对中国看法 怎么办?
从古至今粗语不过就是人身攻击、数祖骂娘、下三路那点事儿呗。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中心思想大概都差不多。其实要说学古人粗话,四大名著通看一遍简直受用终身了呢。原问答中有些极粗鄙的段子,比如声名远扬的茗烟……就不一一列举了,看看博学多才的知友们都怎么说:
刘弃:
行者闻得,急纵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 孙猴与观音对骂
预调:
《水浒》里的梁山好汉鲁智深:嘴里淡出个鸟来! 小时候看到这句话就想,这口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啊……
麦尼玛:
彼其娘之?
黄粱:
说个古代文人的粗口吧:何不以溺自照!
很容易翻译:为啥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这话是王世贞评价谢榛的,王谢二人同位【后七子】之中,谢榛虽然只是一介布衣,未有功名,但才学甚高,颇受诗社的其他人尊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与李攀龙,王世贞交恶,李攀龙写绝交书,甚至将其除名【后七子】,李王二人对其人品以及文才多有侮语。
文人相轻,着实令人唏嘘心寒。
常常会被长辈斥责:你们这一代人,什么苦都没吃过,懂什么?仿佛吃过苦是一件光荣的事,仿佛真的不经历苦难就不能成功(然而说出这句话的长辈,往往经历了苦难也没有很成功)。苦难只是一段经历,他的价值最高也只在于回忆与激发思考,苦难本身只有苦难,既不该被歌颂,也不该被拿来炫耀。成功也许源自机遇、源自努力、源自天赋、源自思考……唯独不会源自苦难本身。下面有个回答我很喜欢,“贝多芬之所以是贝多芬,是因为他是贝多芬,而不是因为他耳聋了”。不要颂扬,不要夸张,不要感动中国,只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避开苦难,活得安宁富足。看看知友们怎么说: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看见》
钱韶华:
周国平: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葛易: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
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张晓东:
有价值的从来都是人,很多人听多了伟大人物历经磨砺在与苦难斗争中展现出各种杰出能力和品质并最终取得成就的故事,就以为苦难和伟大相关甚至有因果关系,但事实上:
贝多芬之所以是贝多芬是因为他是贝多芬而不是因为他耳聋了。
苦难是否有价值看碰到了什么人,大多数人遇到苦难只是遭受痛苦而已。而那些有才华和天分,有能力有意志力的人碰到苦难,克服苦难,展现自己的品质,就像一颗种子在缺乏阳光和水分的环境中依然努力生长,并开出花朵结出果实——和正常环境下生长的种子相比,这种历程也许有别样的美感,但如果你不是那颗种子,再多的苦难也是白搭。
就好比只有随时可以选择荣华富贵的人才有淡泊名利的资格,随时可以舍弃学历、或者说有那纸证书可以拿来舍弃的人,才有资格说能力更重要。这样的话或许有些言重,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看看知友们怎么说:
啊邦同学:
如果你曾有“人生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事情与你错过,原因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机会’、‘够不到那个门槛’”的类似经历的话……
那大概就能同样体会和理解,“学历”的意义和决定性。
朱晓平:
hr在筛选简历时,第一步就先叫手下的实习生把学历没有达标的全部干掉。这部分简历,只会被实习生干掉前看上两眼,连被hr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非富非贵非二代,学历就是第二出身。
一大波反鸡汤还有30秒到达战场,喝下它们!
不过话说回来,指望通过几句话就来让自己清醒的人,怕是还会继续装睡吧。
顺超: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By于宙.《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
人间卧底:
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1.没人嘲笑你的梦想,他们都是在嘲笑你的实力。
2.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3.依我看,你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多赚点钱来解决。——谢耳朵
4.大家不是因为你蠢才不愿意跟你深交,还因为你又懒又丑!
5.不要总觉得自己周围的人都又坏又没思想,其实你跟他们一样
银教授:
“您的账户可用余额,七元八角整。”
很多人在讨论这样的话题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你看到的只是张三、李四、王五、Peter、Tony、Amy、小野太郎、松下芳子、闲的没事儿干夫斯基……既不是“某国人”,更不是“外国人”。他们和你一样,喜欢看萌猫动图、明星八卦,会发自拍、会转鸡汤,给自己国家的大事件助威、也给其他国家的大灾难点蜡。墙里墙外,这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同。多了解一些,关于你未知的那个国家和素昧平生的人们,信息越对等、偏见就越少,我们看他们如此,他们看我们亦然。
匿名用户:
1. 肉身翻墙
2. 自己电脑翻墙(要是连这个也不会也就不要上去看了,首先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
以新浪微博为例:
你如果关注一众公知,你会觉得中国肯定是要完了,
你如果关注一帮自干五,你会觉得中国崛起干翻美帝,
然而以上两种都是扯犊子。
国外的网友对中国观点也分好几派,就像中国有亲美的,有仇美的,也有无所谓的。
所以你想看的,那些老外对中国的态度,取决于老外自身的思想角度,而并不关乎中国实际情况如何。
何况老外也不一定来过中国。
就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完全主观的评断好恶,不会有完全客观的看法。
而且看法这东西永远是片面的,不存在全面。
所以你想看的那些并没有什么卵用。
易涵:
不用看了,最火的转发量最高的东西永远是萌宠视频和“看过这个泰国广告,知道什么才叫爱”,“这个视频一出,一亿人放下了手机”之类的视频。跟你家长一辈的朋友圈差不多,没有什么好看的。
类推一下,你可以翻一翻你家长的朋友圈是怎么看古巴的。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看都不看
当然,这里指的是大部分以英语为母语,对中国没有特别兴趣的普通外国人。中国粉和中国黑的言论并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