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10月15日,乙未年九月初三,宜纳采、订盟。神州专车和e代驾在这一天宣布双方的合作计划,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思量。
最简单的商业逻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要讲清楚这件事,必须先回顾一下滴滴是怎么对付Uber的。
一个月前,滴滴快的投资美国出行共享公司Lyft。后者在美国是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出行平台。更早些时候,滴滴快的投资的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同样是Uber在当地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同的是,Uber在美国占有绝对优势,在与Grabtaxi争夺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则处于下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神州专车和e代驾结盟,和滴滴快的投资Lyft的逻辑并没有本质区别。
在专车市场,神州专车已经成为滴滴专车最大的竞争对手。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止二季度国内专车市场份额的格局是滴滴快的82.3%、Uber14.9%、神州专车10.7%。不过和5月相比,滴滴快的的市场份额下降了3.9%,和滴滴快的模式相近的Uber下降1.9%,神州专车则增长了2.4%。
在代驾市场,e代驾则一直顽强对抗着滴滴代驾的野心。今年7月滴滴代驾上线,立刻首单100元内免费的补贴政策,试图重演用钱“砸死”竞争对手的一幕。e代驾则以首单200元以内全免和每周三免费等大招应对,虽然估值只有滴滴快的的1/20但气势上却丝毫不落下风。
于是,滴滴快的成了神州专车和e代驾共同的敌人。和滴滴快的的曲线救国不同,神州专车和e代驾直接杀入了滴滴快的的腹地。
滴滴快的会遭遇非对称打击吗?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提出“非对称打击”的概念,就是利用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悬殊,充分利用在武器技术和军兵种运用上的优势寻找对手军事力量中的薄弱环节,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简而言之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强调超越常规,出奇制胜。
那么,神州专车和e代驾联手,会让滴滴快的遭遇非对称打击吗?
必须承认,代驾确实是滴滴快的这个大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在出租车和快车领域,滴滴快的已经没有竞争对手。在顺风车市场,神州专车并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反观代驾市场,滴滴快的面对的是e代驾这样的“地头蛇”。今年5月完成D轮融资后,e代驾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比专车市场上的滴滴快的更加强大。滴滴前一段时间在代驾市场上凶猛的攻势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又遭遇到近期O2O领域资本寒冬,对刷单补贴的不利风向,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更何况滴滴代驾业务上线以来一直饱受质疑。根据滴滴公布的数字,其代驾业务上线一个月之后司机数达到100万,单日订单超过50万,相当于每个司机两天接一单。e代驾则是20万注册司机,单日订单峰值40万,相当于每个司机一天接两单。这样看来,e代驾的经营效率是滴滴快的的4倍。另一方面,滴滴代驾的100万司机分布在161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超过6000人,是e代驾的近10倍,这样的数据着实令人有点心生疑惑。代驾不同于专车,对司机而言代驾是职业而非副业。如果这个数字属实,只能更加说明滴滴代驾并不是一个适合代驾司机的平台,只是滴滴用来烧钱刷单的地方。
专车是滴滴快的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面临政策壁垒坚固、市场份额缩水的尴尬。一方面,新出台的《专车管理办法》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即使在上海获得专车运营牌照,也仍然没有突破“私家车不得接入运营”这条红线。另一方面,二季度滴滴专车市场份额下降,神州专车步步紧逼。
对滴滴快的而言,是先想办法稳住已经占据优势的专车市场,还是在份额不到10%的代驾市场继续努力。过去这个问题可能并不重要,但随着神州专车和e代驾的结盟,滴滴快的或许必须做出“二选一”的决定。
这样看来,神州专车和e代驾的这次联合,让滴滴快的在专车市场遇阻的同时,在代驾市场也面临更大的阻力。虽然结果是否会严重到“非对称打击”的程度尚未可知,但多条战线高歌猛进的局面恐怕也难以继续。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专车市场还是代驾市场,滴滴快的面临的环境都将更加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