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迪士尼宣布停止使用“福克斯”一名,将“二十世纪福克斯”改名为“二十世纪工作室”,而“福克斯探照灯影业”也被更名为“探照灯影业”。
文|北京电影学院 陈思航
可能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二十世纪福克斯”将会不复存在。
去年三月,在将近两年的谈判之后,迪士尼终于正式收购了二十世纪福克斯。今年1月17日,迪士尼宣布停止使用“福克斯”一名,将“二十世纪福克斯”改名为“二十世纪工作室”,而“福克斯探照灯影业”也被更名为“探照灯影业”。
在福克斯的开场动画中,那来回照射的探照灯、响亮的小号与军鼓,早已成为数代人的电影记忆。
但从今往后,我们或许再也看不到那金色的、硕大的“20th Century Fox”标识。
从约翰·福特的《愤怒的葡萄》(1940),到玛丽莲·梦露主演的《七年之痒》(1955),再到《音乐之声》(1965)、《星球大战》(1977)、《泰坦尼克号》(1997)、《阿凡达》(2009)……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兴衰史,始终伴随着好莱坞的发展史。
从1935年成立,到2019年被迪士尼收购,他已然是一位寿终正寝的老者。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从他讲述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电影记忆。但没有一种记忆,会比这位老者本身的记忆更为厚重。
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名字源于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他是一位匈牙利裔美国人,原本在纽约市从事电影生意。他于1904年开始发行电影,并于1913年开始制作电影。
到了1915年,他将工作室搬到了洛杉矶,并将其命名为福克斯电影公司。
威廉·福克斯
但是,在1930年,福克斯在一次恶意收购中,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祸不单行,他又遭到了股市崩盘、车祸事故、以及政府反托拉斯行动的打击,这一切使他陷入了破产危机。当他于1952年逝世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位好莱坞制片人参加他的葬礼。
这个已经不属于他的公司,在1935年与二十世纪电影公司合并的时候,更名为我们熟知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带有“福克斯”字样的探照灯动画,将被数代影人与观众铭记,但它的出处早已被忘怀了。
同样,在早期福克斯的代表导演中,有些人始终被铭记,但另一些人却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在那些被记住的导演里,约翰·福特和F·W·茂瑙是最为重要的两位。
约翰·福特
在1920年的时候,福特从环球影业跳槽到了福克斯工作室,《朋友而已》(1920)是福特为它拍摄的第一部作品。默片时代,他在福克斯最重要的作品是著名的《铁骑》(1924)。西部片是好莱坞最早诞生的电影类型之一,而这部《铁骑》恰恰是西部片的早期代表作。
福特也是带领福克斯进入有声时代的导演,在他的《圣母颂》(1928)中,演唱了福克斯的第一首银幕歌曲。当然,他在福克斯最富声望的有声片,仍是《愤怒的葡萄》,这部影片被许多评论家看作是最伟大的美国电影之一。
《愤怒的葡萄》
有趣的是,该时期福克斯的另一位著名大导、来自德国的茂瑙,对福特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茂瑙的表现主义名作《日出》(1927),就是他来到好莱坞的福克斯之后拍摄的作品。福特的《一门四子》(1928)甚至对茂瑙用剩的奢华布景进行了再利用。
与这两人相比,拉乌尔·沃尔什和弗兰克·鲍沙其这两位导演,自然可以算是“被遗忘”之人了。
作品序列超过一百部的沃尔什,创造了好莱坞的一些最具个性的作品,他在福克斯导演的《光荣何价》(1926,战争片)、《大追踪》(1931,西部片)等作品,同样是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先驱之作;鲍沙其同样受到了茂瑙的影响,创造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视觉风格。
拉乌尔·沃尔什
在好莱坞的萌芽期与发展期,福克斯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公司之一。除了上述这些导演的作品之外,它还从各种维度上参与缔造了好莱坞神话。
首先,它推动了古典主义视听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约翰·福特可以说是早期福克斯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者,他的作品通过结合连贯性剪辑与场面调度的方式,清晰而流畅地完成了叙事任务,它们足以成为好莱坞古典主义风格的范本。
《铁骑》
1953年,福克斯率先推出了西尼玛斯科普(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这标识着现代摄影与放映格式的开端。这种技术上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视听风格的变化。例如创作者们可以在特写镜头中的面庞两侧置入更多的信息,这使得用更近的景别叙事成为可能。
其次,它的作品参与建构了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传统。纵观类型电影史,我们很难否认福特之于西部片、沃尔什之于战争片和黑色电影、鲍沙其之于情节剧的意义。1920年代福克斯那条中等规模的院线以及稳定的导演群体,或许给予了类型片探索与发展的空间。
《第七天堂》,弗兰克·鲍沙其
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制片系统的运作下,德国表现主义名导茂瑙的风格与类型,都被好莱坞的本土作品所内化了。自那以来,好莱坞就一直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其它地域的新锐影视成果,以求从中获得可用之材——这或许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探照灯吧。
最后,福克斯也推动了明星制的缔造。福克斯的当家导演约翰·福特以全明星阵容著称,人们甚至将他的作品称为“明星有限公司”。常常在他作品里露脸的明星包括威尔·罗杰斯、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詹姆斯·斯图尔特、玛琳·奥哈拉等等。
在1930年代,福克斯最具号召力的明星是秀兰·邓波儿,她的主演的影片在1935年到1938年间连续占据全国票房榜首,她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福克斯在大萧条时期遇到的危机。
到了1950年代,福克斯推出了好莱坞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明星之一——玛丽莲·梦露。她主演的《绅士爱美人》(1953)、《七年之痒》(1955)等作品,已然成为好莱坞史上的经典之作,她的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性,也早已超越了探照灯。
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历史上遭受过很多打击,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那部曼凯维奇导演的《埃及艳后》(1963)。这部当时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房回报,这令福克斯濒临破产。
在这部极其奢华的影片中,扮演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一共更换了65次服装,打破了单部影片更衣次数的世界纪录。不过这项纪录在五年之后就被《星星星》(1968,同样是福克斯的作品)中的朱莉·安德鲁斯打破了,她在那部影片里换了125套服装。
在经历挫折与改组之后,福克斯开始制作一系列廉价而受欢迎的影片。但命运的转折点,是那部美轮美奂的《音乐之声》(1965)。这部赢得五项奥斯卡奖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这让福克斯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我们已经在上文中提到过福克斯对于西部片、战争片等经典电影类型的意义,而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它又投身于新时代的类型——科幻片及其各种变体之中。
科幻片中的某些场景,可能真的是只有大公司才能拍出来的。
我们看到了科幻怪兽片《人猿星球》(1968)、科幻恐怖片《异形》(1979),以及谱写史诗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在如今的好莱坞,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星球大战》恰恰是最初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
纵观福克斯的作品序列,我们当然还可以发现另一股时代潮流的踪迹:从《蝙蝠侠》(1966),到《X战警》(2000),再到《神奇四侠》(2005)和《死侍》(2016)。超级英雄电影对于福克斯来说,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到了世纪之交,我们其实已经很难去概括福克斯的作品。在这些丰富多样的影片中,涌现了无数引人入胜的经典之作,它们包括《泰坦尼克号》(1997)、《搏击俱乐部》(1999)、《我,机器人》(2004)、《阿凡达》(2009)……
在1997年,福克斯还成立了一家名为“福克斯探照灯”的电影公司,主要制作独立电影、喜剧片、恐怖片、英国电影乃至非英语电影。还记得此前提到过的、好莱坞对于新锐影像的敏锐触觉吗?
结合这一点来看,探照灯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合适了。
探照灯影业的代表作,大家一定也非常熟悉。它们包括李安的《冰风暴》(1997)、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黑天鹅》(2010)、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和《犬之岛》(2018),还有赢得奥斯卡奖的《水形物语》(2017)。
斩获今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乔乔兔》,同样也是探照灯影业的作品。是的,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后,现在它已经是探照灯影业的作品了。
而福克斯这个曾经既被铭记又被遗忘的名字,或许将彻底变得透明。
曾经横亘整个好莱坞史的庞然大物,如今终于成为了历史本身。
时间不息,电影不死,让我们期待新的一页缓缓揭开吧。
《日出》(1927)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茂瑙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其独到的视听风格,深刻影响了包括约翰·福特在内的大量好莱坞影人。
《愤怒的葡萄》(1940)
约翰·福特的名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国电影之一,用精炼的视听语言诠释了深刻的社会议题。
《七年之痒》(1955)
比利·怀尔德导演的爱情喜剧,剧照中捂住白色连衣裙的玛丽莲梦露,已然成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形象之一。
《埃及艳后》(1963)
或许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本身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悲剧,但对于观众来说,它或许是最为壮美的电影奇观之一。
《音乐之声》(1965)
经久不衰的唱段与美轮美奂的影像交相辉映,为万千影迷呈现了音乐剧的动人力量。
《星球大战》(1977)
现代系列电影的先驱之作,谱写了史诗级别的电影宇宙,与无数令人难忘的星战形象。
《异形》(1979)
科幻恐怖片的代表之作,在未来科技的包裹之下,表述着人类最为本质的恐惧与欲望。
《影武者》(1980)
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晚期杰作之一。作为黑泽明死忠粉的科波拉和卢卡斯为其筹款拍摄,当时由福克斯公司向东宝株式会社投资,两人担任监制。或许,他们也是某种层面上的影武者。
《泰坦尼克号》(1997)
这部回归经典爱情叙事的作品,用影像上的奇观,创造了票房上的奇观。
《阿凡达》(2009)
卡梅隆用惊人的奇观,让世界观众体认到了3D电影的力量。阿凡达的IP也是迪士尼迫切想要收购福克斯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