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 招股书  · 养殖业

“西南种猪王”天兆猪业冲港股:涨价一时爽,无法一直涨

作为一个强周期性行业,猪肉行情处于轮回之中,靠涨价拉动业绩并非可持续。

 |  斑马消费

文|斑马消费 沈庹

猪肉价格涨势凶猛,众猪企2019年业绩飙升,最高的直接涨了10倍。一开年,种猪毫无意外成了抢手货。

在这波行情的刺激下,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种猪大厂天兆猪业在新三板摘牌退市,2月27日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正式向港股上市发起冲击。

天兆猪业前身天生畜牧2004年11月在四川成立,2011年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37座养猪场,其中大多数位于重庆及四川,其余位于黑龙江、甘肃和贵州。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年度最大出栏产能为30万头。

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出栏量分别为23.81万头、22.47万头、21.33万头。2019年前三季度,出栏量同比增长24.59%。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5亿元、4.49亿元、4.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4008.20万元、2.48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9.21%、2154.22%。

虽然出栏量有所增长,但并不足以支撑业绩增长超过21倍,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涨价。

报告期内,公司每头猪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992.73元、1997.35元、2231.64元。不过,分拆来看,公司主打的种猪产品,单价增幅较小,从2017年的2798元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2873元,增长聊胜于无;主要价格增长为商品猪和商品猪(幼猪),商品猪从2017年的1657元增长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1809元,商品猪(幼猪)从771元增长到1077元。

也就是说,虽然公司的核心业务为种猪,但业绩增长的根本原因却是商品猪2019年的价格上涨。

除此之外,近几年公司通过2018年7月收购广安天兆,拓展到生猪屠宰及鲜肉销售业务。同时,公司还提供附属服务及产品,主要包括饲料销售及向养殖公司提供养猪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种猪销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8亿元、7662.3万元、9709.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40.6%、15.1%、18.6%,整体呈下滑趋势。

商品猪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但3个多亿的营业收入,在中国养猪行业实在是排不上号。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种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强势。

公司2006年与加拿大一养殖公司订立育种合作协议,引进866投纯种猪,奠定公司的业务基础;上述协议2015年6月到期后,公司与法国一公司订立育种合作协议,引进975投纯种猪,业务得以继续,该协议有效期为10年。

核心技术被国外育种巨头掌握,中国企业均通过引进开展育种工作,企业开展种猪业务的门槛并不太高。

于是,近些年,大型养猪企业们顺手就把种猪业务给做了,温氏股份、正邦科技(002157.SH)均大规模囤积种猪,最近益生股份(002458.SZ)也独资成立种猪公司,加紧扩产。

大型猪企布局种猪业务,以降维打击的姿态,挤压了公司的业务空间。以市场份额及销售收入而言,2017年公司在中国所有种猪养殖公司中排名第二,2018年跌至第四。

其次,种猪市场总体规模呈现收缩的趋势,为了继续扩大规模,公司依托产业链进行多元化扩张也算是顺其自然。

2016年中国种猪市场规模达到886亿元的高峰之后,连年下滑,2017年、2018年分别为808亿元、660亿元,估计2019年-2021年分别为534亿元、605亿元、617亿元,并最终稳定在600亿元当口。

另外,作为一个强周期性行业,猪肉行情处于轮回之中,靠涨价拉动业绩并非可持续。

逆周期时,大型企业如温氏股份(300498.SZ)可以通过投资业务或鸡肉业务对冲下行风险,像天兆猪业这种规模较小的市场参与者,首当其冲。2018年逆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5.41%和74.74%,其惨烈历历在目,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行情刺激之下,猪企们纷纷斥巨资扩产能,猪肉供应即将突破平衡点,周期转换已经在路上了。公司做好准备了吗?

不过,公司股东们早就想着落袋为安了。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分红4640万元、5790万元、4640万元;2019年10月23日,公司再度突击分红69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