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 环保  · 十三五规划

胡鞍钢:“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应为7%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大体花二十年的时间从黑色增长转向绿色增长。

 |  危昱萍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十三五’规划是绿色发展的规划”,“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称政研中心)2015年年会上说,“从‘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乃至‘十四五’,中国大体花20年的时间从黑色增长转向绿色增长。”

将于10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其核心议题就是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

10月12日,在环保部政研中心举办的年会上,胡鞍钢表示,“十三五”规划的主题之一就是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

绿色增长是一种既要绿色又要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含义是考虑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下的增长。

根据政研中心战略部主任俞海的介绍,这种增长模式强调绿色和增长的正向关系,目标是增长的绿色绩效以及绿色的增长绩效。

胡鞍钢认为,为了给“十三五”规划的节能减排任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率应该大体在7%左右。他给出了6.6%-7.4%的范围,并解释称,6.6%作为底线是为了确保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而7.4%作为上限是为了避免出现“十五”规划时期,没有有效控制,未能实现节能减排等指标。

与“十一五”和“十二五”相比,中国经济增速将在“十三五”期间下降。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经济增速下降对绿色增长来说是利好。“增长速度变快的话,资源消耗越多,环境污染压力越大,经济增长下行反而减轻了一部分压力。”

而从量化角度来说,“绿色发展”体现为“两降低”、“三提高”。“两降低”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为达到消耗总量峰值做准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三提高”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各类资源生产率水平,明显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针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胡鞍钢补充说,希望主要污染物能从“十一五”的两项、“十二五”的四项提高到“十三五”的六项,甚至是八项。“十一五”期间,被控制排放总量的主要污染物有两种,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十二五”又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

俞海分析了2001-2014年中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利用效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十多项量化指标发现,到2020年,部分绿色增长指标很难实现设定目标。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就是其中一例。

“假设‘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保持15%的增速,且增加值率保持不变,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9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9%,与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俞海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也是类似情况,当下占比较设定目标相差较大。

俞海认为,“十三五”时期将是中国实现绿色增长的攻坚期。在这个五年阶段需要通过能源资源效率提升和总量控制,双管齐下推动绿色增长。

“中国绿色增长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全面的环境质量改善,是中国实现绿色增长目标的最大短板和重大调整。不同地区绿色增长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就全国绿色增长作出综合判断。”俞海说。

对此,他提出,中国绿色增长可以从调整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绿色化整个经济链和产业链、创新驱动这三个途径实现。

“‘十三五’期间,中国各级政府应由过去的直接参与推动行业、企业的绿色增长,转向为地方、部门和行业绿色增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和创新环境,运用约束和激励手段为‘十三五’绿色增长提供保障,并未未来更长时期的绿色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俞海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