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摄影大师布列松来到中国,拍下了《北平的最后一瞥》。1958年,他故地重游,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跃进时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2月9日,这两组照片现身巴黎摄影展。
《大淘金》: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因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严重通胀,上海人民蜂拥而至,挤满了银行,加紧抢购黄金。
1948年11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受美国《生活》杂志委托来到中国,拍摄了《北平的最后一瞥》。原本他的摄影计划只有两周,但由于局势混乱,布列松在中国逗留了10个月,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新中国成立前几天,他才离开中国。
1947年,就在来北京前的一年半,布列松与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等人成立了玛格南图片社,力求革新新闻摄影,鼓励更多不倚赖于重大事件,更具诗意,更加超脱的作品。玛格南倡导对人的关注,人文精神与构图平衡同等重要。
卡蒂埃·布列松的首次中国之旅开启了新闻摄影史的一个新纪元,为新式摄影划下了基准线。
布列松在中国的这十个月见证了国民党时期的动荡与垮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
布列松是个中国文化迷,后来还皈依了佛教。过后的十年他总想回到中国,看看政权更迭对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958年,建国十周年庆典将近,布列松重回探索中国之旅,此时已经时过境迁。在随行向导的陪同下,这一次他呆了四个月,跋涉数千公里,在“大跃进”的浪潮中,记录了革命和农村地区工业化的景象。
“我眼里几乎只装得下‘人’。”布列松说。
文中图片均来自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金会及玛格南图片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中国1948/49到1958年”摄影作品由布列松基金会在巴黎展出,持续到2月9日。
(翻译:马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