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聪明还是假糊涂?甩卖学籍引发的三个营销疑点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但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还是能看到不同的世界。真聪明还是假糊涂,考验各方的智慧!

 |  李海刚

这几天,“10元甩卖学籍”事件在微博和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引发一场关于学生价值认知与企业良心的大拷问。恰逢这件事发生在笔者从业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我又从事过网络营销相关工作,索性就来谈一谈我对这件事的一些浅薄看法。

先简单还原一下这起事件的背景。近期一款名叫“财神爷爷”的App理财产品发起了面向大学生的营销推广活动,通过分享邀请好友下载财神爷爷APP将得到10元现金收益,邀请参与好友越多,收益越多。

但活动推介过程中被一些所谓理财人员钻漏洞,用10元兑换学籍,致使大量学生进行私自兑换学籍信息,发生所谓的“10元甩卖学籍事件”。尽管财神爷爷出面回应称收购学籍不知情,是被钻了漏洞,但就甩卖学籍和理财魔爪伸向学生的问题仍然引起社会的激烈争论。

很明显,财神爷爷APP本身的推广是一次“借贷宝式”的病毒营销——在“注册送10元、收益无上限”的经济效益刺激下,引发了核聚变式的连锁反应。但没想到的是,这一活动被脑袋瓜子灵活的“黄牛党”(可能包括学生和社会理财人士)钻了空子,从而促成一个挑动公众神经的社会热点话题。如你所知,哪里有“黄牛”,哪里就不缺乏话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就结合在互联网金融和营销领域的经验,来谈谈“10元甩卖学籍”事件引发的三个营销疑点。

疑点一:“财神爷爷”的病毒式推广营销到底合不合法?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起“毒”营销。说它有毒,不是说有毒害,而是说它是一起具备传播毒性的“利益驱动+病毒传播”的营销活动。这类营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同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借贷宝8月份就上演了几乎同样的一出戏。

这里的利益驱动主要在于理论上无上限的收益可能性——A注册得10元,A推荐B注册A抽佣金,B推荐C、D、E注册A还能抽佣金。这样以来,这条价值链条上的A、B、C、D、E都会竭力去宣传推广以获取最大利益,从而形成核聚变式的病毒传播效应。

正因为具备这种魔性,所以我看到很多评论(包括部分媒体的观点)质疑这种营销手段的合法性,自然而然地将之与传销相提并论。但成熟点看,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传销最大的特征是交钱进门、逐层压货,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财神爷爷App这类推广并不触犯这些“天条”,因此只要兑现承诺排除虚假宣传嫌疑,就是绝对合法的营销行为。至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黄牛”插足引发“不和谐插曲”,那就是另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了。总之,在商言商,不能因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插曲去质疑活动本身的合法性。

实际上,从广告效果和用户互动层面看,财神爷爷App的这类营销反而是与时俱进,符合潮流的行为。今天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免费思维。

今天,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产品推广初期都选择了将原本用于电视、网媒、平媒等的广告预算直接回馈给用户,手段包括更低价格的产品、客观的补贴返现,以及这种最新式的利益驱动型补贴下载等。

疑点二:互联网金融公司该不该将理财魔爪伸向学生市场?

不可否认,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时间还不够长,网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但如果时至今日信息高度对称的互联网还没教会你独立思考,那自身也是应该反省反省了。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络暴力——譬如想当然认为“马云就应该为每一次天灾人祸捐款”、“明星在重要节庆日就不该有自己的生活照片”……这些都是病,得改。

回到这起事件本身,说“魔爪”本身就是最大的偏见,谁说理财就是魔爪?谁说理财产品不可以面向校园推销?要知道,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是18周岁的成年人,是具备全部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国家公民。当然,中国的家长一辈习惯是为年轻人操心——操太多的心——这是爱,但也是害。而年轻一代,又基本上是“被代表”和“被发声”,谁又真正为他们“长远计”?

有点激动,因为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知大学与社会的天壤之别。今天我真心呼吁,象牙塔里的学生不应该被一味当做花朵来对待,及早普及理财知识、培养理财习惯,让他们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很有必要。进一步从能力培养角度讲,为什么我们的青年总是落后于欧美青年(哪怕在少年时并不落后甚至更优秀)?其中大学教育无疑是关键,美国的大学生上大学时基本已经独立,包括生活和经济。投资理财、社会实践……他们对这些完全不陌生,出社会后竞争力高下立判。

另外在商言商,今天的学生注定是明天的社会人士,在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高的今天,一些有资金实力和发展远见的企业,提前从学生市场开始培育用户,哪怕前期投入不菲的营销费用也是值得的!

疑点三:营销活动被钻漏洞引发的后果到底该谁来买单?

感性的人看问题总是不能看全貌,而会只关注爆眼球的点。“10元甩卖学籍”这一事件中,挑动感性派公众神经的无疑是“学籍”这个扎眼的字眼。他们的第一印象是:花几万块钱历时四年才换来的学籍,10块钱就卖了,这还了得?!

先冷静冷静,来看看学籍是什么?百度百科说,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简单说,学籍包含了一个学生详尽的身份信息,是“学生是学生”的唯一证明。学籍泄露了有哪些危害?基本上等同于信息泄露的危害,譬如不法分子可能借此了解你的家庭情况,然后从事绑架勒索,或虚张声势的电话敲诈勒索等。

既然有危害,就应该防范。而今这个危害隐藏活动过程中,那么参与其中的各方就应该联合起来摒除之。为此,我提出三点可执行建议:

第一,“我不杀伯乐,伯乐却因我而死”,财神爷爷APP有必要在知情后及时堵死漏洞,让事情回归正确的轨道;同时应加强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确保入库的信息不被盗取和随意挪用。

第二,作为“受害者”的学生自身也应该反省,慎重对待学籍,明白数据信息存在的价值,以及丢失所带来的危害。第三,“黄牛党”应该注意到,倒卖产品可能算合法,倒卖数据则必定会惹祸上身,须自重。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但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还是能看到不同的世界。真聪明还是假糊涂,考验各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