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纽约宣布向叫车平台Lyft投资1亿美元,并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中国用户在美国可以直接用滴滴叫车,另外还会有更多的补贴手段被引入美国市场。
图片来源:CFP
在Uber这家美国租车应用杀入中国市场之后,滴滴也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与美国本土叫车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投资1亿美元。
Lyft是Uber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样起家于旧金山。Lyft号召有空余时间的私家车主能够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服务,强调乘客和司机之间的社交。在费用上,它比已经进军全球市场的Uber稍贵。
据界面新闻了解,在今年5月份滴滴与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其他投资者,一起参与了Lyft总额为10亿美元的融资。这是滴滴和腾讯第一次参与Lyft融资,而阿里巴巴则是继去年投资Lyft后又继续跟投。
“我们这次投资的金额是1亿美元,阿里和腾讯的投资金额应该由他们自己宣布。”在滴滴纽约发布会的现场,滴滴总裁柳青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除了单纯的财务投资,滴滴与Lyft也会在产品层面进行合作。比如中国用户在前往美国出行时,将可以直接利用原有的“滴滴出行”应用,使用Lyft在美国的租乘服务。同样,美国用户在来到中国时,也可以通过Lyft应用使用滴滴在中国提供的服务。
看上去这个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资本支持,Uber筹集的资金已经超过70亿美元。而道琼斯VentureSource数据显示,滴滴本周完成了30亿美元的融资,创全球私营科技初创公司单笔股权融资规模之最。
柳青则表示,资本越来越认识到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这个行业算法很重要,如果没有算法,不能匹配附近合适的司机,再多的钱也不能改善用户体验。”
柳青在担任滴滴总裁之前原本在投资银行高盛从事投资工作。在她看来,对投资行业来说,出行行业是一个少有的估值规模能够达到万亿,且极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所以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资金积极地进入这个领域。
此次合作标志着出行行业竞争进入到新竞争阶段——不仅仅是资本层面,而是跨国平台资源的的整合。
从2014年开始,Uber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价格优势对当时国内兴起的各种打车软件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当时滴滴和快的还是两家公司,双方依靠高额补贴占领市场,彼此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但也是由于Uber的牵制,2015年2月,本来打着架的滴滴和快的通过股权合并成为一家公司,根据北京易观国际研究公司报告,合并后的公司市场份额接近80%。
两家公司的合并对于Uber的打击是巨大的。“Uber成功进军了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在中国内地的扩张看起来也将毫无问题。”CrossPacific资本合伙管理人Greg Tarr表示,中国市场较为特殊,地方保护和Uber缺少本土投资让这家公司在中国内地发展受阻。
但Uber仍然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发展中国市场,比如它不久前从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那里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更大的意义是本土资金所带来的政府等本土资源——Uber和滴滴都曾因涉嫌“无证经营”而于今年春天成为中国政府的制裁对象。
而此次滴滴出手投资Lyft,更像是对竞争对手Uber的反击之举。
Lyft刚刚进入纽约市场,但根据Lyft创始人John Zimmer的说法,他们在纽约发展十分迅速,吸引了一些作家以及一流的厨师等创意人士入驻这个平台当司机。Lyft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继续拓展美国本土市场,所以,滴滴投资的目的也是希望在Uber的大本营美国给对方带来更大的压力。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未来美国市场的补贴战预计会进一步加大。2014年4月开始,阿里巴巴投资了Lyft之后已经将中国策略应用到美国市场——Lyft经常向乘客发放金额为5美元的优惠券,单次搭乘费用甚至会比Uber更低。柳青也表示,不排除未来将抢红包、补贴等方式搬到美国市场。
另外看起来滴滴确实能给Lyft带来一部分中国用户。根据柳青提供的数据,中国去年前往美国的访客人次为750万,她预计能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群转化为Lyft乘客。Lyft看起来也倾向于通过合作去拓展国际市场,John Zimmer表示,“当我们在向外拓展市场时,我们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复杂性,包括不同城市之间文化差异巨大。”
虽然这次滴滴主动把战火引到了Uber的大本营美国,但是双方在中国市场的较量还会继续。Uber的一位发言人曾表示,“全球十个Uber用户数最高的城市中有五个都位于中国。”而滴滴的目标也很明确,“我们战略非常清晰,3000万乘客,1000万司机。”柳青说,目前平台司机已经接近800万,离目标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