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估值550亿美元的市场,谁敢怠慢?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了社交媒体以后,人们的炫耀欲和分享欲都开始了野蛮生长,这些欲望为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新商机。现在,又一个巨大的市场看上了社交媒体们,那就是本来就基于炫耀欲和分享欲的婚庆。
据Digiday报道,Instagram和Twitter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情侣在上面分享喜事,这其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建立一个标签,放在发表的照片或文字前。
一个带着#号的标签对于一对新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两个人的名字、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是只有两个人能看懂的暗语,再加上点“永远”、“爱”或是“幸福”等字眼,它们就像非信息化时代的手写签名,是为了向所人宣告:这场婚礼是独一无二的,且欢迎更多人祝福。
定制标签已经成为了一桩生意,这一点初看还是令人费解。然而当你搜索Google时,竟发现不胜枚举的婚礼网站首页都提供自动生成标签的服务。
比如这个名叫Weddingwire的网站,它的首页上就罗列这一张表。只要用户填写自己的姓名和昵称、配偶的姓名和昵称、以及婚礼年月日、婚礼举办的地理位置等详细信息,网站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独属于这对新人的标签。
另一家名叫TheKnot.com的婚庆网站也是一样,据网站总监Anja Winikka向Digiday透露,TheKnot.com的婚礼标签服务开始于2012年。这些类似#SaraLovesBen或是#HappilyEverEaton的标签最早是为了满足顾客在instagram上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
以往那些摆在婚礼现场餐桌上的名字卡片常常只是简单地写着谁和谁结婚,它们是礼仪结束就功德圆满的废弃垃圾,再难以回到人们的记忆里。但定制化的婚礼标签就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结婚时希望朋友们能把照片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如果他们能标上标签,主人就不会错过这些照片,所有的记忆都会汇总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网站生成的标签可以更好地解决重复的问题。在人们还自己起标签名字的时候,由于社交媒体基本没有私密性,复制标签太容易了。据Vogue报道,就曾经有一对情侣发现一些陌生人也开始使用他们的婚礼标签,乱七八糟的内容扰乱了他们的婚礼照片流,最后他们不得不换掉曾经的标签。
但网站能够结合用户的多个信息进行生成的标签,就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自从2012年后,这股风潮开始激增。TheKnot网站和社交媒体博客网Mashable曾一起做了一次调研,发现2014年,整个婚庆市场中,已有55%的情侣说他们使用了电子婚礼标签。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年末时还只有9%。“真的没想过这个市场已经如此大了。”Winikka说道,“你在生命中做的每一件是都已经被Instagram记录了下来。而结婚当天,你也希望你能够让那短暂的瞬间特别瞩目。还有什么比定制一个自己的话题标签更好的方法呢?”
WeddingWire的主编Kim Forrest曾表示,这个标签工具已经能够自动生成2600万个标签,而现在距离这项服务发布才刚刚半年。但精明的公司们不会不知道,标签即使再完美,也不会是个赚钱的服务,更别说一些婚礼标签的服务是免费为新人们提供的。
因为标签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带来价值的,是标签背后的用户信息。正如我们前文所讲到的WeddingWire网站,填了一大堆表格之后,页面就会自动导入网站注册。
对于WeddingWire来说,标签生成更像是一个营销工具,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前来注册,而它提供的服务也涵盖了礼服、结婚照、婚礼策划等等。即使客人们不会全部用到所有服务,他们也基本会选择将标签印成贺卡或标签卡,以发送给宾客们,提醒大家使用标签。在这个基础上,不同风格、颜色的卡片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资费,为公司提供不同水平的盈利点。比如提供标签卡印制服务的Eversnap公司给出的价格是每套卡片服务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不过,这趟标签潮何时会消退,也是很难预料的。当独特的标签太多了,这个潮流就会变得有些荒谬。“为了看起来聪明,人们创造出这些一语双关的标签,其实他们自己根本不懂。”一个参加婚礼的常客Kate对Vogue说道,“为了记录婚礼:一个强制性的双关语并没什么用。它就像一个没人会笑的笑话。”
但无论将来如何,至少在目前,“你的婚礼标签是什么?”已经是三个参加婚礼必问的题目之一了。另外两个是“穿什么?”和“宾客在哪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