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常规叙事的电影怎么写?看许鞍华如何反高潮

用戏剧来传达人生,这是很大的野心,需要极强的功力才能把握好。

 |  编剧帮

文/江寒园

有人问:反高潮(anticlimax)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或许可以用许鞍华的《桃姐》和《天水围的日与夜》为例来分析一下。

这两部都是叙事寡淡的电影,没有一般好莱坞电影里的戏剧冲突,甚至是刻意在避免这种戏剧冲突,可以说完全的违背了常见的编剧教材。凡事可以有矛盾冲突的地方,编导均绕着走。

《桃姐》

比如说《桃姐》,桃姐是侍候了李家数十年的老佣人,把第二代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抚养成人。

按常规套路,罗杰(刘德华)要是对桃姐很友善,刘德华的妈妈必定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此外,他的亲戚朋友最好表露出这样一股情绪”你怎么像伺候妈妈一样伺候一个老仆人呢“?这样方能凸显刘德华对他桃姐的无私。最好刘德华连工资也拿不到,付不起养老院的钱,疲于奔命。而桃姐发现罗杰的难处,主动失踪,无意中加深罗杰的内疚,经四处寻找,最终两人抱头痛哭,感叹世道艰难,真心不易(如李安《推手》)。

《天水围的日与夜》

《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面,人物也有相当的冲突可能。比如家安完全可以是很淘气的孩子,不爱读书,四处惹事,踢足球踢坏人家玻璃,跟小流氓到处厮混,让贵姐到处费神,可是完全相反:

家安参加校外的社团,主题是“爱恨家庭”,candy问他们和妈妈的关系怎么样,有什么矛盾吗,其他人都说说妈妈催人做作业,不让看电视等等,而candy问到家安平常会怎么回应妈妈让他多加些衣服,不准他看电视这些问题,家安只是乖乖地“哦”。

贵姐让他记得下回买报纸他就记得买,喊他一句下来帮婆婆搬电视,按灯泡就立马下来帮着干。要搁我们身上,一般都是坐在电脑桌面前,回一句,等会儿啊,等会儿啊,然后半个小时没动静,被催急了索性发脾气不去了。

家安是个乖孩子,许鞍华尽可能地剔除了一切可以产生戏剧冲突的因子。

还有贵姐供他的弟弟去美国念了书,现在弟弟一家人都在国外,而贵姐和他的儿子家安还都住着小破楼,每天辛辛苦苦。这完全是一个很好地制造戏剧冲突的可能,但是许鞍华刻意淡化了这一点。弟弟出门时对家安淡淡的一句话就够了:“好好学,以后舅舅供你出国读书”。

这部电影里可以避免的戏剧冲突还有很多,比如贵姐陪婆婆坐车去找他的孙子和孙媳,准备送给他们戒指。但孙子拒绝了,这也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拓展话题。婆婆老了还独自居住,谴责孩子的冷漠无情,或者两代人的代沟。但他们吃完饭就回来了。这段就结束了。

仅仅冲着这部电影不煽情,叙事克制,就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优点了。我之前讲过“克制比抒情高尚太多”。这个时代的文字煽情太普遍,眼泪太廉价。

《桃姐》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成功之处

许鞍华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对于戏剧冲突的完全决绝地摒弃。而这又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到的。因为如前所述,这违背了戏剧创作的基本准则。冲突乃戏剧和电影的基石,学电影和戏剧的人把制造和处理冲突当作基本功。

但前提是作者导演必须有很高超的艺术水准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从而真正拍出优秀的艺术佳作。

许鞍华说:“我拍的电影从来都不卖座”,还有蔡明亮、娄烨、贾樟柯这些人,在这个票房和市场为主导的大环境下,他们仅仅是存在就值得让我们心存感激。

反高潮用意

那么许鞍华刻意地避开戏剧冲突,反高潮的用意何在呢?我写过一篇《人生没有伏笔》,是对《少年时代》的影评。许鞍华和理查德•林克莱特或许用意相同,力图用电影传达人生的真实感,戏剧本身的立足点就是给平淡的人生来点刺激和不太可能在真实生活中体验到的东西。

而用戏剧来传达人生,这是很大的野心,需要极强的功力才能把握好。

《少年时代》有长达十多年的时间痕迹,很容易体现出真实人生里的平淡生活,而在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许鞍华也同样地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其要诀就在于琐碎的真实的生活细节。

编剧吕筱华笔下的生活细节

吕筱华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担任编剧的吕筱华,在剧本里详细写出了剧中每一餐饭的细节,心领神会的许鞍华一顿顿予以还原:独居的老太太买来一捆青菜,分作两顿炒;母子俩每餐必有青菜,以及以鸡蛋为主料的菜肴,唯一一次有肉,是聚餐之后打包带回的乳鸽;更有神来之笔,母子俩上一餐饭的主菜是老太太送的花菇,下一顿,一枝花菇单独承在碗里——大约是上顿的剩菜热来吃。

对于独居的婆婆来说,超市里流行的“家庭装”食用油对她来说是一种困扰,一个人独居真得用不了这么多,而贵姐体贴地和她搭对一块买下了“家庭装”的食用油。

什么叫琐碎的真实的生活细节,婆婆送来的花菇是,贵姐热的花菇剩饭是,“家庭装”的食用油也是。

这些无懈可击的真实,琐碎而又真实的生活细节,实实在在的反映了生活本身。

《1Q84》里青豆要搞到一把枪时,Tamaru告诉她,“契诃夫这么说过,如果故事里出现了手枪,它就非发射不可。”这是讲,故事里不要随意搬出不相关的小道具。蒋峰《为他准备的谋杀》小说开头就出现了六颗子弹这个符号,就在小说行将结束,人们几乎快忘了这六颗子弹的时候,他们发射出去了,最大BOSS倒地身亡,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人生没有伏笔

小说里面总有伏笔,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一个人物或者道具,当这个人物或道具出现,后面总有照应或者相应的交代。这就使得整个故事有趣生动,更能博人眼球。

但人生不是。

人生没有伏笔。所以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都是平淡的。”

那除了精彩和痛苦以外的90%,才是生活的真相,也才是许鞍华真正所想要传达出的东西。

这也是她所要竭力避免戏剧冲突和反高潮的原因。

作者江寒园,最近写作范围:电影研究,西方文论,书影评论,文史随笔。

版权信息:本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江寒园 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编剧帮】及作者信息、并保留此版权信息,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