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时尚设计师奥黛·斯蒂:为什么需要一个外国人来提高中国人对蜀绣的认识呢?

“你是谁?你代表着什么?你不能妥协的又是什么?”奥黛反复重申。这是所有非遗文化和传统美学在走上商业化道路时所必须要自问与衡量和核心问题。

 |  陈佳靖
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当你正在书店专注阅读,一位位身着风格迥异服饰的模特与你擦肩而过,书店过道成为“T台”。这一幕来自日前在成都方所书店举办的“国际非遗赋新计划——匠心创造未来”成果大展。

该计划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此前已在亚洲地区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多个国家开展。在成都,最受关注的一项非遗工艺便是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为了探索蜀绣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活化,活动邀请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蜀绣大师孟德芝与英国时尚设计师奥黛·斯蒂(Odette Steele)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留共创,同时邀请各大高校的学生通过服装设计作品表达对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理解。

2019成都国际非遗赋新之夜现场,高校服饰设计赛成果展示。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从当晚的时装秀中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设计作品除了含有蜀绣的元素外,还涉及皮影、唐卡、彩扎、滩头年画、点翠、珐琅、剪纸、花丝、蜡染等数十种非遗工艺。令人意外的是,当这些服饰被穿戴在模特身上时,丝毫不显过时,反而别具时尚感。近年来,将非遗工艺与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相结合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如何打破人们对非遗的固有想象,让手工艺产品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工艺家与设计师共同探索的方向。

在活动现场,孟德芝与奥黛·斯蒂也带来了她们共同创作的一系列蜀绣工艺作品,为接下来的实践展拉开帷幕。孟德芝为观众介绍道,蜀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技术水平炉火纯青,但若想要把蜀绣成功地时尚化,使其与时俱进,还缺少一个新的审美理念。

活动现场,蜀绣传人孟德芝(左)与时尚设计师奥黛·斯蒂(右)。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尽管出生于蜀绣世家的孟德芝已有四十年的从业经验,她的多数作品仍属于高端的工艺收藏品,设计风格也较为传统,再加之蜀绣有12大类、130余种针法,制作起来费时费力,这些都为蜀绣在今天的商业化带来挑战。但令孟德芝感到欣慰的是,此次奥黛·斯蒂的设计为蜀绣突破现有的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譬如,奥黛采用有别于传统的色彩表达方式和纹样设计,在保留中国特色元素的基础上,对蜀绣中锦纹针和乱针等具有代表性的技法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使最终创作出的作品更有立体感和时尚感。

奥黛曾表示,“手工教育”“可持续性”和“中国的文化”是她在此次项目中最为看重的三个内容,这些内容正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加速,传统手工艺还会面临哪些挑战?它真的能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生活美学或时尚潮流吗?在展览开幕当日,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就以上问题与奥黛·斯蒂展开了对话。

蜀绣的奢华感是许多工艺无法做到的

界面文化:蜀绣与你在时装设计工作中的其他绣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奥黛·斯蒂:有很多差异,主要体现在刺绣的方式上。蜀绣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还做过其他种类的刺绣,比如有一种巴勒斯坦的十字绣,以及机绣。但机绣与手绣完全不同,因为机绣需要学习编程,也就是说,你要根据机器刺绣的工序进行编程,将设计的图样导入计算机和刺绣机中……因此,学习蜀绣这种截然不同的刺绣和点缀方式对我来说非常有趣,这也是我想尽可能将它运用到我的设计中的原因。另外,我认为蜀绣的工艺非常精美,它很容易为产品带来一种奢华感,这是许多工艺无法做到的。

界面文化:这次项目中,你与孟德芝是如何合作完成作品的?你们的专长并不相同,是否有一些具体的分工?

奥黛·斯蒂: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一开始,孟老师向我展示了她做蜀绣的过程,后来又通过一些教学课程指导我练习蜀绣的基本针法,并帮助我理解蜀绣的文化。因此,有关刺绣的部分主要是孟老师来负责,她给了我很多建议,例如,哪种面料的绸缎适合蜀绣?使用哪种丝线更好看?是否还有其他颜色可以考虑?这些问题我们都会一起探讨,一起决定。虽然大部分设计工作是我做的,但我很重视孟老师的意见,即使在设计这部分,我也会参考她提供的专业知识。

界面文化:你们合作完成的作品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

奥黛·斯蒂:我很喜欢那幅壁挂,因为它是一件艺术品。它不是穿在身上的东西,而是可以放在家中,每天都能观赏的东西。此外,那只小熊我也很喜欢,它代表了一种充满爱意的劳动。制作它并不容易,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来调整,确保它呈现出完美的形象。我也因此对那些靠制作玩具熊谋生的人产生了新的敬意。

展览现场的作品,由奥黛·斯蒂与孟德芝共同设计完成。​​​​​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界面文化:这次来中国,你是否感受到文化的差异?这对你的创作有所启发吗?

奥黛·斯蒂:我不觉得是文化的差异启发了我,但有一件启发我的事是我去了成都博物馆,那里正在举办故宫的展览。当时,我注意到祥云的图案出现在许多不同的传统服饰和艺术品中,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图案,它精美极了。我立刻就想到,我可以利用祥云的图案进行创作,赋予它新的含义。

界面文化:在项目一开始,你曾表示会利用在成都当地发现的元素来进行设计,除了祥云之外,还有哪些元素?

奥黛·斯蒂:没错,祥云是最关键的一个。实际上,在参与此次项目之前,我已经选定了一些设计元素。例如,我在伦敦时就已经选好了调色板。我知道我想用哪种颜色,我也知道我会用自然染料来上色,并且采用丝网印刷。当然,我肯定会做一些刺绣。我还计划在设计中用某种方式体现竹子这一元素。因此,我来到这里之后,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实现我的想法。由于我在成都博物馆参观时受到了祥云图案的启发,后来我就开始根据祥云的形状进行试验和设计。

奥黛·斯蒂手工缝制竹片,画面中是代表传统中国元素的祥云图,配合用蜀绣代表针法锦纹针和乱针搭配产出的新设计图样。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与手工艺品建立联系,也是与其制作者建立联系

界面文化:此次非遗赋新计划中,你不光要完成自己的创作,还要指导学生们。“手工教育”也是你在此次项目中十分关注的部分,可以讲讲你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吗?有哪些教育理念是你特别注重的?

奥黛·斯蒂:我已经有四年的教学经验了,但直到今年我才开始教授时装设计。我目前还在伦敦攻读一个有关教学的学位,帮助我学习如何计划和设置课程,同时做到兼容和多元化。因此,对我来说,能够与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进行互动是很重要的积累经验的方式。这对于学生们也至关重要,我们之间的交流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关注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目前的消费方式进行反思,包括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与我们购买的产品之间建立何种关系。我们对产品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我们与产品之间建立关系的方式,也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它背后的制作者。因此,这里还涉及对道德的思考。在看到如此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应该想到那些制作它的人和他们的天赋,去与这些人建立联系,而不仅仅是关注产品本身。

界面文化:就你的观察,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历史悠久的工艺持怎样的态度?他们能接受非遗工艺通过创新的方式变成一种当代的生活美学或时尚潮流吗?

奥黛·斯蒂:我认为非遗工艺绝对可以成为当代的生活美学或时尚潮流,但困难的是,如何让现在的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生活中总是这样,你会把你所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反而,我作为一个国外的设计师,更容易发现别人拥有的事物有多么美好,意识到这些工艺的价值和潜力。

这其实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有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做一些合作项目来唤起年轻人的意识,因为这很重要。我敢肯定,即使在蜀绣领域,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或许这个项目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我的设计只是我个人的作品,不是具有革命性的创造。我还记得我在成都博物馆看到一个非遗工艺的展览,其中就有蜀绣。你知道吗,上面有些图案的确是传统的,但有些非常富有当代感。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为什么需要我这样一个国外的设计师来中国提高人们对蜀绣的认识呢?

但请不要误会,我不是不知足,我特别感谢能有这次交流的机会。但正如我所说,生活往往如此,我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事物的价值,只有当别人让我们意识到或我们真正失去它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它有多奇妙。

奥黛·斯蒂指导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时装设计。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界面文化:在中国,许多非遗工艺发源于民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些非遗工艺不仅代表着民族祖先留下的技艺,也凝结了那个时代的那一群人所形成的文化与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者注定会消亡,你怎么看待这种不可避免的消亡?

奥黛·斯蒂:这种消亡让人难以接受,我想有些事物应该被保留下来。任何向前发展的事物都有它的根基,如果不去为你所做的事建立牢固的基础,你就无法进步。没有坚实的基础,整体结构都会崩塌。假如你要学习蜀绣,那就必须从传统的方式学起。必须巩固基础,然后才能建立新的东西,无论是企业、设计、产品,还是其他任何可持续的东西。这正是设立非遗项目的意义。

我们不应该丢失这些代代相传下来的根基,因为它再也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产生了。像皮影戏、蜀绣、吹糖人儿这些技艺是只有中国人才拥有的。它们值得被保护、支持和传诵,因为它们是中国人身份的象征,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当我来到中国,亲眼看到这么多的手工艺时,我想,这简直太疯狂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太强了!真让我难以置信。这些好东西需要有人来照料。

过度商业化使传统工艺的价值随之消亡

界面文化:当我们用当代的方式来“活化”这些非遗工艺时,是否也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它的流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非遗有可能被转化成某种流行的符号或其他物质化的概念,而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非物质的文化内涵。

奥黛·斯蒂:我认为这取决于“活化”的方式。比如,你可以不对蜀绣做任何改动——它制作工序、技术、需要耗费的工时、使用的丝线和针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不做改动,但是你可以改变它的应用方式。以前人们会把蜀绣作为工艺品装裱起来,现在蜀绣可以用来制作帽子。你并不会因此失去它的文化内涵,只是需要考虑如何用新的方式去呈现它。

利用蜀绣制作的靠垫。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界面文化:在你看来,让这些传统工艺走向商业化是当下对它们最好的保护方式吗?

奥黛·斯蒂:我认为需要确立一个基准。没错,你可以使用商业化的手段,但必须非常小心,不能变得过度商业化,因为那就是你要开始妥协的时候了。如果你采取的模式过于商业化,你就不得不跟从商业目标的驱动,那么传统工艺的价值也会随之消亡。

界面文化:但这个界线要如何明确呢?事实上你之所以选择将传统工艺运用到新的产品中去,就是希望它能在当下发挥作用,创造出能够流行的事物,这也是让传统工艺的价值得到公众认可的一种方式。

奥黛·斯蒂: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一开始就要决定好应对市场的方式。你必须明确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能妥协的,在一开始就必须问自己这些问题。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手工艺品都需要很长的制作时间,因此,如果要进行商业化,一定会面临时间成本带来的压力。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顾客也需要对他们购买的产品的生产模式有所了解,这是顾客往往考虑不到的问题。

如今,人们习惯于快速获得想要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做广告或宣传时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生产的不是快消品,这样顾客才会明白,如果他们想购买,就必须耐心等待。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信心。是的,我们想要发展,想要实现商业化,但当顾客说他们今天就想要时,我们要有信心说,不,那不是本公司的运作方式,如果您不满意,那就对不起了。因此,我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企业要清楚对自己的定位——你是谁,你代表着什么,你不能妥协的又是什么?

界面文化:听起来像是生产一种奢侈品。

奥黛·斯蒂:是的,不过很多奢侈品也可以生产得很快,而且产量巨大。何况,市面上所谓的奢侈品不一定真的“珍贵”,但我发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奢侈品就是价格昂贵的商品。

展览现场作品。图片来源:方所书店

界面文化: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机器来进行更快、更大量的生产,有人认为机绣终将取代手绣。你也做过许多机绣的服装设计,在你看来,科技在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扮演了一种怎样的角色?

奥黛·斯蒂:想要在机器和手工生产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困难的。首先,依靠机器生产意味着机器必须达到与手工艺并驾齐驱的技术。另外就是我刚刚说的,你要明确什么是不能妥协的,以及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假如我创立了一个蜀绣的品牌,一开始从事手绣,后来又改成机绣,你就会发现,我的整个理念都发生了变化。机器和科技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帮助我们更快地生产产品,但与此同时,你必须清楚什么是无法取代的。“用机器来辅助”和“用机器来替代”是截然不同的含义。

界面文化:你接下来还有什么创作计划吗?回到伦敦后,是否会考虑用蜀绣或其他中国的元素进行设计?

奥黛·斯蒂:等我回去后,我希望有机会办一些蜀绣的工作坊,或者看看我们举办的这次展览能否带到伦敦进行展示,举办一场类似的活动。我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但我很期待这次项目能带来新的机遇与合作。

(“2019成都国际非遗赋新计划实践展”已于11月30日在成都方所书店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