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个明白】关于美国的牛仔文化,有些来龙去脉你是应该知道的

回过头来看牛仔和牛仔裤的关联,国人之所以将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名词用中文的方式建立起对应关系,并不是偶然。

 |  林士尧
图片来源:断背山

图片来源:断背山

说起来,中国人是一个很任性的民族,许多名词从外民族来到汉语世界之后,都可能被微妙地加进中国人对它们的遐想/联想。接着上一回有关牛仔裤的话题说吧,牛仔和牛仔裤在汉语中仅有一字之差,然而这两个名词的来源则大相径庭,牛仔的英文为cowboy,牛仔裤的英文对应为jeans,看起来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机智的国人愣是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有趣的关联。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会儿电视广告的花样还不算多,令我记忆深刻的除了“兰兰蛋白香波”之外,就是一条万宝路的电视广告了——广袤的美国西部平原上,两个英俊的牛仔骑着马驰骋,最后镜头给了牛仔们一个半身的特写,万宝路的商标浮现。那可能是我对牛仔及其文化最早的模糊印象。因为那时候我对服装还不大感兴趣,所以也就没有仔细记住广告上的牛仔到底都穿了啥(戴牛仔帽那是一定有的),所以我就无从确认他们当时是否穿的就是牛仔裤。

万宝路其中一版广告,而“万宝路男人”差不多都去世了

回过头来看牛仔和牛仔裤的关联,国人之所以将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名词用中文的方式建立起对应关系,并不是偶然——首先吧,这牛仔裤样式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国文化的输入,而美国文化当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就是西部牛仔形象。其次吧,西部牛仔的确很喜欢穿牛仔裤工作。再次吧,从时间轴上来看,牛仔裤在美国西岸广泛流行的时期恰恰也对应着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再有呢,有一个著名的牛仔裤品牌名叫Wrangler,翻译过来就是牧羊者/牧牛者的意思,也就是牛仔。所以这么看来,“牛仔裤”一词的发明也就算不上荒诞了。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寿命并不算长,大约缘起于18世纪中末期,兴于19世纪中期,也就是淘金热的时期,但是很快,随着淘金热进程,美国西部开通了铁路和公路,传统的畜牧业受到冲击,牛仔文化逐步式微。直到今日,美国西部的牛仔文化仅仅以一种曾经存在过的文化遗产被加以保存,纵然现今还可能从美国西部各州找寻到一些活着的职业牛仔,但他们的存在仅是见证了曾经灿烂的地域文明而已。

话说回来,要细致地研究西部牛仔的着装文化,那可不是一条牛仔裤可以一言蔽之的。在牛仔裤成为牛仔们工作穿戴的必备单品之前,牛仔的裤装多是以耐磨性能较好的麻质地面料制作,而为了补足这些纤维织物的缺陷,牛仔们往往会在牛仔裤之外再套穿配件。这些配件差异性很大,但大部分都是用以保护牛仔的腿部和裆部。配件多是以牛皮材料制作,和马靴以及马鞍等等相配套,形成我们常说的“牛仔野性”的皮革装扮之印象。

牛仔裤在牛仔着装文化中的出现,实际上已经是比较后期的事情了,并且只是在美国西部较为突出(对于北美之外的其他的牛仔文化,如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牛仔文化而言,牛仔裤的运用并不突出)。

另外,许多人在参考牛仔帅气的打扮的时候,往往认为穿上全身武装的“全牛仔装”就是对西部牛仔的致敬了,这是个很大的误区,除了刚刚说到的马具配件之外,实实在在穿在牛仔们身上的通常就只是十分普通的衬衣而已,即使是最有代表性的上装,对于美国西部牛仔而言,也只是一种从肩侧一直连续到前胸的流苏装饰样式,另外,上装的胸背部的部分也会锈上一些诸如花卉的图样。

当然,对于牛仔来说,还有两样配件十分重要,一个是牛仔帽,另一个是领巾。帽子的功能不需要详细说明,领巾的介入从功用方面来讲,很可能是早期被用作擦汗,但很快,它以一种纯装饰的形式保存,和世界多个地方的“放牛娃”标准形象达成一致。如今男人佩戴领巾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娘,但是放眼看看近些年时装周伸展台上的热门流行点,这种“娘”倒是可以适当混合一些西部牛仔的印象来重新解读,反而还挺时髦——至于牛仔裤啊?我们不是在上一篇已经聊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