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红线”下月起正式解除 但这并不意味着贷款放量

取消存贷比短期内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贡献有限。

 |  马媛,郁灵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对《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意见当中,近几年银行界呼声最高的是要求将存贷比监管指标删除。

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29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草案),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删除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不超75%的存贷比监管指标,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调整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所谓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存贷比最高75%,意味着银行如果吸纳了1亿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去7500万元。

存贷比指标由监管变为监测,将解除银行头顶的紧箍咒,缓解银行揽存压力。负债端存款成本降低,将利好银行中长期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

据界面新闻记者查阅半年报发现,建行、中行等国有银行,光大、招行等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的存贷比都已接近红线。

截至6月30日,建行的存贷比高达74.16%,中行、交行分别为72.83%和72.09%。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本外币存贷比为72.30%,招商银行存贷比为71.62%;中信银行为71.14%。浦发银行2014年末本外币合计存贷比为74.33%,2014年平均存贷比为72.26%。

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该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对该行存贷比较高作出解释称,今年和去年下半年以来建行对围绕国家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如“一带一路”等贷款结构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今年存款因为受利率的影响,存款增长的幅度和过去比也有一些调整。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0万亿元,存款余额134万亿元,存贷比约为67%。“存贷比取消监管后,长期看存贷比若上升到75%,可为行业节约2700亿元利息支出,预计可提升行业净利润约3-5%,将利好银行未来的发展。”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

罗毅提出的是针对长期的假设。取消存贷比,理论上各家银行可贷款资金增多,但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不良贷款率激增,并不必然导致会增加银行信贷的投放。“从经营上来看,特别是最近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存贷比的问题上我们还非常慎重,因为要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王洪章在发布会上称。

一家四大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取消了存贷比监管指标之后可放贷资金不受限制,放出去贷款可以达到存款的100%,当然这是极端。实际银行还得考虑风险,考虑流动性等因素考虑放贷比例。总的来说影响是中性的,对银行的资产负载管理水平和资金期限安排要求更高。

“存贷比上限取消后,一方面银行的负债来源会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银行不必像过去那样不计成本地去拉成本,转而可以吸收低成本的存款来降低负债成本。”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也有助于拉低贷款利率,从而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连平认为,下半年银行信贷会宽松一些,但信贷投放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当局会有管理信贷的相关手段。存贷比仍会作为一个监测指标继续具有约束性,长期存贷比过高的话反应流动性有问题,银行仍需要管理好负债结构。

另一方面,多位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取消存贷比短期内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贡献有限。理由是,短期内制约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核心因素并非存贷比,而是整体偏弱的有效信贷需求。

上半年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平均数据为66%,距离75%的监管上限仍有接近10个点的距离。星展银行陈姝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贷款投放并不取决于存贷比,城商行农商行都受到贷款额度管理的限制,而对大行来说,因为经济形势比较差,不愿意贷款给风险较高的企业;而风险低的企业,并没有那么强的贷款需求。“

不过,长期来看,银行对存款依存度将降低,可以通过发债等多元渠道融资,这将对银行形成利好。

国金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中长期将有助于彻底改变银行“以存定贷”的经营策略,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战略性核心资源的属性消失。随时而来的,便是商业银行为满足存贷比考核而被迫进行的高息揽储、信贷资金多次质押后再贷款等一系列扭曲的、非市场化的举动彻底被根除,这既将大幅缓解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消除季末时点整个银行体系的脉冲性资金成本扰动,亦对社会整体融资成本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为人为做大存款规模而进行的信贷资金多次质押后再贷款等行为是会显著提升企业融资成本的)。

马鲲鹏认为,未来,银行经营策略将从当前的“以存定贷”向“资产决定负债”转变,没有可匹配的资产,宁可不要负债。全口径的负债成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将取代揽储能力,成为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指出,存贷比监管在当时对于约束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快扩张,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存贷比监管已经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和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存贷比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产生一定的消极导向。“以存定贷”的存贷比监管,使商业银行经营中过分重视存款考核,为满足监管要求违规“拉存款”,月末、季末存款“冲时点”等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商业银行将资产移到表外,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筹资成本,形成新的风险隐患。

尚福林介绍,为了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银监会先后四次调整了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在法律框架内对存贷款比监管进行优化,但今后进一步调整的余地越来越有限。同时,存贷比监管也影响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存贷比监管指标的退位,将预示着季末、年末的理财产品收益高峰有所减弱。银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对媒体表示,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在季末、年末等时间节点上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将减小,银行利用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揽储的行为将得到明显抑制。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这一数字较今年1月的5.14%下降了0.54个百分点,降幅达到10%。存贷比考核取消以后,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受到的冲击最大,而中长期理财产品仍是银行看重的稳定资金来源,投资者可在流动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考虑中长期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