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之王弗兰肯斯坦,一场长达200年的噩梦

好莱坞的恐怖电影的传统里,弗兰肯斯坦总是以某种恐怖的、杀人狂魔的形象出现。

 |  Mtime时光网

文|Mtime时光网 云起

万圣节前后,全球各大电影媒体都乐此不疲的评选出各自的恐怖电影榜单。毫不意外的是,尽管入选这些榜单的影片各不相同,但总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

为什么这个诞生201年的经典形象经久不衰?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故事无法忘怀?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好莱坞电影里的“弗兰肯斯坦情结”。

源起: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

1818年,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了一本叫做《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弗兰肯斯坦的年轻科学家利用自己的知识,在科学欲望的驱动下,制造出了一个类人生物。

这个人造人被弗兰肯斯坦赋予了生命,虽然相貌丑陋,但天性善良并向往美好。不过社会并不接纳它,并将其视作怪物。

人造人要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再做一个女性的人造人,并答应从此之后远离人间。但是弗兰肯斯坦担心怪物繁衍威胁社会,于是在接近完工的时候,毁掉了女性的人造人。怪物从此走上了报复之路,而弗兰肯斯坦也发誓要毁掉自己的作品。

故事的结尾是悲剧的,弗兰肯斯坦因病而死,怪物也自焚消失。

这本小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或者是恐怖的故事,而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各种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小说

人类无所顾忌,在实现个人价值和欲望的同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人类栖身立命与科技发展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滥用科学也好,道德问题也罢,都在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出来的怪物之间展开并展示着。

1818年,共产主义先驱马克思出生,欧美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虽然说这本小说的主题带有不可知论,而且具有一定的宗教倾向,但是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却历久弥新。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散发出更多解读的角度、方法以及社会意义的光辉。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学说

100多年后,著名的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自己的一系列小说里描绘了未来世界的另一种图景。在这些故事里,机器越来越像人类,外观、外形、乃至智能和所谓的灵魂,都和人类没有区别。

人类对机器产生了恐惧感。这些小说的主题,和森政弘、弗洛伊德的“恐怖谷”理论,有几分相似之处。

在创作完这些小说之后,阿西莫夫给这种人类惧怕机器的心理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弗兰肯斯坦情结(FrankensteinComplex)。

进一步说,弗兰肯斯坦情结这个词,在不断的变革中,含义变为:创造怪物的人最终受到怪物的伤害,而人创造出的怪物(以及具备更高科技的科学属性的机器人)最终将会背叛人类。

后来,“弗兰肯斯坦”也被用来指代人类制造的怪物。

在现在的文学、电影等作品中,“弗兰肯斯坦情结”的具体表现是,机器获得了人工智能,并开始管理这个世界。

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界限消弭,机器人获得了人类的感知能力,人类由此产生恐惧,被迫接受人造物“弗兰肯斯坦”——无论是机器人、怪物、电脑还是其它具备智能能力的人造物——的管理和统治。

不过,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好莱坞,救世主可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和人造的机器展开“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弗兰肯斯坦及其变种

电影里的“弗兰肯斯坦”的形象经过了数次的变迁,而且在很多层面上被好莱坞加以改编。

第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

好莱坞的恐怖电影的传统里,弗兰肯斯坦总是以某种恐怖的、杀人狂魔的形象出现。无论在什么样的层面上,弗兰肯斯坦只是一个“类人”的物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但是人类的外形和器官,又让它不再是“兽类”。所以,生物学上的定位,引发了它的其它各种问题。在被创造的伊始,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有着诸多问题的“怪物”。

比如他的性别模糊、生物功能不健全,没有属于人类的灵魂,感知能力缺乏等。

第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科学怪人》诞生于1910年,此后每隔五年左右,弗兰肯斯坦都会在银幕上以原版或者是改编之后的形象出现,它们大多是纯种的怪物,没有情感,被人类造出后又视人类为敌人。

1931版《科学怪人》,后来的弗兰肯斯坦的外形皆从此而来

在有些影片中,弗兰肯斯坦是一个有着心理隐疾、受到过伤害的物种,性情大变,变成了怪物。

而在另一些影片中,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全然的怪物,没有具体的生命体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僵尸,带着无穷的怨气和戾气,来到人间寻仇。

自从1910年以来,一共有39部有关弗兰肯斯坦的影片上映。在这些电影中,弗兰肯斯坦提供了很多的恐怖元素,令人觉得这就是一个要被消灭掉的怪物。

相反,那个创造出这个怪物的科学家,很少有人提及。而原著中关于科学的反思,在这些电影中已消失不见。

可以说,好莱坞用自己的修正主义美学,把这个怪物从反思的角度拉到了“恐怖角色”的立场上。非但如此,好莱坞还用了魔幻、爱情、喜剧、动作等等电影类型来包装这个故事。

显而易见,在不断修改、修正的过程中,好莱坞影片里的弗兰肯斯坦或者说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所保留下来的,只有丑陋、人造、类人这三个属性。

人类对科技的梦魇

进入所谓的核子时代和冷战区间之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人类对科技的梦魇。有很多人认为,“绿巨人”这个角色,就带着某种弗兰肯斯坦的色彩。

绿巨人所代表的、人类创造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核能,的确和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的设定有几分相似。此外,与之类似的,还有“哥斯拉”电影中那个莫名其妙出现,在最早也代表了核能毁灭性力量的哥斯拉。

不过,与绿巨人、哥斯拉在银幕上完成娱乐化改造一样,现在的很多影片中,弗兰肯斯坦并不以本来的面貌出现,相反,它变成了一种情结和隐忧,科技的进步,让人类对科技和机械本身产生了恐惧。

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说,都揭示了人类将被机器奴役的这个主题——而在这样的修正里,具有更高效能、执行力更强而且不会被情感左右的电脑、机器人甚至是代码,成为了弗兰肯斯坦新的变种。

“2001”中的电脑HAL9000令飞行员感到恐惧

在《2001太空漫游》中,那个不停地玩着心理战、读唇术的电脑HAL9000,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电脑,虽然不具有人类的外形,但却拥有人类的情感、智商以及手段。

它们并不靠暴力控制人类,而是通过心理战术。当HAL9000在银幕上说“我害怕”的时候,观众所感受到的,肯定不是要去营救机器人,而是考虑要如何自保。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里的奥创也是这样。

制造它的初衷是帮助复联成员减轻劳动强度,实际意义上是一个劳作机器人,可是在当它升级出智商和判断之后,它变成了人类的敌人和复联的对手。

其实,无论人类世界多么不完美以及多么需要用“种族清洗”的方式来完成升级,捍卫这个不残缺的世界,是很多超级英雄唯一的目标和期望。于是,各自代表一种世界观的双方,就开始了战斗。

复仇者联盟2中被钢铁侠制造出来的奥创

弗兰肯斯坦情结,在当下,只是一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表现手法。失去了一定程度上对科技的忧恐,失去了对人类滥用科技的反思,它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报复”、“报仇”的情节和线索。

在很多电影中,超级英雄或者是正面人物,会在不经意间得罪自己的粉丝,和自己的崇拜者结怨。随后这个默默无名的小粉丝开始发愤图强,和超级英雄作对,成为影片的负面角色——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当年所受的冷遇。

从动画片《超人总动员》到《钢铁侠3》都是如此,这样娱乐化的改编,其实已经和弗兰肯斯坦的本意相去甚远。

反弗兰肯斯坦情结

当然,以人类认知、情感和需求为中心的编剧并不会创造全然的人类被奴役的剧本,所以“弗兰肯斯坦情结”的变种——“反弗兰肯斯坦情结”便应运而生。

这种情结主要表达的是机器人对人类的付出,对人类的忠诚以及对人类的无怨无悔。

这样的机器人有着双重属性,其一是遵守阿西莫夫所提出的“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第二是人类的情感属性。当机器人具有情感能力的时候,观众会产生剧烈的移情作用和投射的心理。

而在这个时候,机器人已经具有了人类的社会学特征,虽然生理学上并不是人类,但在情感上,它已经成为了人类。

《人工智能》里的一对机器人

在《机器管家》这样的电影中,机器人拥有了爱的能力。

于是乎,它像是人类那般去追求爱情的情节也变得合情合理。而《科学怪狗》这样的影片,更是将“怪物”的属性从类人生物搬运到了宠物的身上,作为家庭成员存在于电影之中。

《我,机器人》里虚构了一位“机器人救世主”拯救人类的故事。而《机械战警》更是用半人类半机器的“混合体”讲述了机器为人类服务的故事。

当然,“反弗兰肯斯坦情结”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并不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矛盾以及战争,而是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种族的升级、社会的进化以及世代的更迭——当然,这是《黑客帝国》所描绘的二进制世界的图景。

像斯坦利·库布里克这样的导演走得更远,他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为执导”的《人工智能》里,不仅让机器人有了爱的能力,有了嫉妒的能力,更是有了思辨的能力,并且还要去追寻人类世界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虽然,这样的情节,在《终结者》里有过些许的展示,但过于娱乐化的改编,或许难以令人明白什么才是“反弗兰肯斯坦情结”。

在那些脑洞开得更大的影片中,诸如《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机器人马文,完全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天才加上哲学家的形象——但这和弗兰肯斯坦,已没有什么关联。

它们还会改头换面

“弗兰肯斯坦情结”的电影一般只在美国出现,而在机器人工业同样发达的日本就很少见。因为这两个国家对机器人的态度全然不同。

日本人总是将机器、机器盔甲当做工具或者是工具的一部分来使用,他们并没有在更多的层面和意义上,赋予机器生命。

所以,弗兰肯斯坦情结就很少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很多美国电影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国民的公敌,人类的威胁,甚至是宇宙的敌人。

所以,这才需要超级英雄力挽狂澜,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成为救世主——这和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英雄行为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表征。

在恐怖片发达的年代里,弗兰肯斯坦和他创造出的怪物,给好莱坞带来了无数的尖叫、赞誉和拥趸,因为这个人物和故事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它可以象征着人类的伦理关系,可以象征着“弑父”的狂想,还代表着不可知论以及宗教信仰上的关键问题——比如造物主只能是上帝,等等等等。

而在这个时代,弗兰肯斯坦情结下的产物,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跑偏了的机器人。他的命运和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差不多。

在和人类度过蜜月期之后,发现了人类的伪善和阴谋,于是就要消灭人类,来实现心目中的大同世界。

但是,这触犯了人类的权利。大战之后,人类社会一如既往,而高科技的机器人或许还会改头换面地再次出现……

关于弗兰肯斯坦电影的不完全盘点:

弗兰肯斯坦作为主角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10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31

《弗兰肯斯坦的房子》House of Frankenstein 1944

《科学怪人的诅咒》The Curseo f Frankenstein 1957

《弗兰肯斯坦的复仇》The Revenge of Frankenstein 1958

《弗兰肯斯坦女士》Lady Frankenstein 1971

《行尸走肉》Andy Warhol's Frankenstein 1973

《科学怪人埃迪》Blackenstein 1973

《新科学怪人》Young Frankenstein 1974

《新娘》The Bride 1985

《购尸还魂》Frankenhooker 1990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1994

《弗兰肯斯坦兵团》Frankenstein's Army 2013

《弗兰肯斯坦对战木乃伊》Frankenstein vs.The Mummy 2015

《弗兰肯斯坦》Frankulstein 2015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 2015

弗兰肯斯坦作为配角、反派

《两傻大战科学怪人》Abbottand Costello Meet Frankenstein 1948

《铁金刚勇破皇家夜总会》Casino Royale 1967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The True Story 1973

《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1975

《疯流美之活人生切》May 2002

《范海辛》Van Helsing 2004

《斯坦·海尔辛》Stan Helsing 2009

《精灵旅社》系列Hotel Transylvania 2012

其它改编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The Monster of Frankenstein 1920

《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

《弗兰肯斯坦的儿子》Sonof Frankenstein 1939

《科学怪人的鬼魂》The Ghost of Frankenstein 1942

《科学怪人大战狼人》Frankenstein Meets the Wolf Man 1943

《我是幼版科学怪人》I Was a Teenage Frankenstein 1957

《弗兰肯斯坦大战世界》Frankenste in Conquers the World 1965

《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大战盖拉》The War of the Gargantuas 1966

《蜂巢的幽灵》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 1973

《怪物小分队》The Monster Squad 1987

《弗兰肯斯坦综合医院》Frankenstein General Hospital 1988

《再闯魔域》Frankenstein Unbound 1990

《科学怪狗》Frankenweenie 2012

《我,弗兰肯斯坦》I,Frankenstein2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