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向一群人做所有的生意,而不是向所有人做一种生意。”沈亚用自己和洪晓波的路,验证了这句箴言。
登录法国VP(Vente privee)名品限时折扣网,多数人关心价格,于是他们拥有了一只六折的Prada包包,或一双三折的ECCO皮鞋。而沈亚与洪晓波,更看重VP“大品牌+低折扣+限时购”生意模式的移植可能性,于是,中国有了唯品会。
电商圈的闯入者
2007年,当沈亚和生意搭档洪晓波,在长江商学院里“开了窍”,决意投身电子商务进行二次创业时,他们其实是两个对互联网并不熟悉的门外汉。
二人相识于1998年。沈亚当时经营着电池厂,做着红火的出口业务,洪晓波则叫卖着手机蓝牙等新潮无线产品,生意时好时坏。他们双双盯上了欧洲的手机配件市场,决定合伙干一票“狠的”。
分工如下:沈亚负责在国内协调厂商、组织货源,洪晓波负责在欧洲接洽代理商卖货。一个价值5 元人民币的手机配件,漂洋过海可以卖到5 美元。两人很快赚到了合伙生意的第一桶金。
此后的日子颇为顺遂,直到2007年,他们比更多人提前看到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商机,决意一搏。
但卖什么,怎么卖,起初并不明确。直到某天清晨,洪晓波发现妻子对着电脑,如火如荼地抢购名牌打折包,他眼前一亮。
妻子登录的网站,是法国著名的VP(Vente privee)名品限时折扣网,上面囊括了绝大部分世界一线及知名品牌,均有大幅折扣,但需要消费者在当日、或至多3日的规定时间内抢购,过时不候。
这种模式太吸引人了!洪晓波立刻找到沈亚,沈亚凭直觉认定,这个可以有!
看准了就干的两人着手复制。经过三个月的调研,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唯品会在广州正式成立。
五个联合创始人中,除了沈亚和洪晓波,还有他们在长江商学院的另外三名校友。大家共同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资本金,沈亚担任董事长,洪晓波是副董事长。
与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蜗居”的民房不同,沈亚的起点很高,他力主在广州首个LOFT综合体项目——信义会馆租下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并辅以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时尚装修,“高调”出发。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们要和知名品牌打交道,太寒酸了,没人愿意和你做生意。”
可即便披上了华丽外衣,对于电商圈的同行来说,沈亚与洪晓波,依然像两个莫名奇妙的“闯入者”,他们不是互联网技术出身,之前从没人听说过他们,他们也不了解这个圈子。
在别人的诧异与观望中,唯品会迈出了第一步。网站全面模仿法国VP的奢侈品折扣模式,定时定量推出打折精品,售罄后不再补货。同时,为赢得中国高端消费者的信赖,唯品会提供正品保险,如果消费者买到假名牌,可以全额退款。
但“拿来主义”迅速遭遇到水土不服。沈亚与洪晓波频繁前往巴黎扫货,掷重金购买各大一线奢侈品的打折商品,遇上性价比高的东西,直接整单买断。他们把唯品会的货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可每月十几单的成交量,令网站一出生就风雨飘摇。
三个月后,沈亚决定转型——舍弃一线顶级品牌,瞄准阿迪达斯、耐克、卡西欧等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时尚精品类品牌。
“很明显,无论折扣力度有多大,消费者对网购 1000 元以上的商品极度审慎。如果唯品会坚持做奢侈品,恐怕早就关门了。”沈亚说,此外从2009 年起,全球各大顶级奢侈品品牌,为打击假货,都严控了对网络渠道的供货与授权,电商能够拿到的精品越来越少,转向时尚品牌是势在必行。
重新整理再出发的唯品会,将自身定义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一方面联通大量时尚品牌,以深度折扣,帮他们清理库存及过季商品,另一方面,也针对当季商品进行限时折扣。
为充分激活女性为主购物群体的消费欲望,沈亚使出两个杀手锏。
一,是网站特有的“闪购”(flash sales)模式。即每日上午10点,唯品会授权100个时尚品牌在首页特卖,抢手货可能被“秒杀”,余下的货品,也至多卖上3~5天,过后一律下架,手慢者无。
二,唯品会不设 “搜索栏”。这意味着,你无法通过输入品牌名称或其它关键词,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从而不便与其它电商网站比价。喜欢就买,别想太多,正是沈亚要的效果。
在新的模式下,唯品会逐渐展现出强大的库存清理能力,各个品牌在上架期的售卖率稳定在50%~80%,明显高于线下渠道。
随着网站交易额的不断翻番,公司团队也从最早的25人,增加到后来的3000多人,并在华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布局了面积总计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打通供应链的过程中,沈亚吸取了一些“先烈”同行的惨痛教训,着意夯实了网站后台的匹配服务能力。一个“快”字,是他日日念诵的心经。
首先,在采购环节,一支 1000 余人的买手团队,被拆分为女装、男装、男鞋、箱包等十余个专业工作组。他们的时尚敏感度极高,可以迅速从库存商品中,挖掘出拥有当季流行元素的宝藏。
品牌商也乐于接受这些买手的光顾,不仅因为他们带来了订单,更因为他们身后的唯品会,承诺了别人所不能的到款周期。
一位要求匿名的品牌商曾经对媒体表示,当时唯品会的人找到他,说了四个合作理由,一是可以帮着处理尾货及过季产品;二是能帮忙在网站首页做一些专题类推介的免费广告;三是唯品会特有的“闪购”模式,确保商品下架后,不影响品牌商的线下价格体系;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唯品会不压货款,至今保持着 1 个月左右的账期。而其它电商平台的到账周期约为3个月。
在与品牌商达成价格协定后,完成采购的唯品会,会操作商品上架。一个必须保证的前提是,商品只有在进入唯品会自持的仓库后,才会在页面被显示出来。而特卖期结束后,余下的货品将例行退货给品牌商。
沈亚说,“物流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前台收单后,如果商品还堆在供货商的库房,就谈不上速度,没有速度,消费者就会抛弃你。”因此2010年之前,几乎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开车到仓库去看看,在捡货、出货等环节不断解决问题。
2010年下半年,为革新物流体系,沈亚找来了新任的仓储物流主管、同时也是唯品会现任副总裁的唐倚智。此人曾在华润、当当网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职,兼具传统零售、电商及物流经验。
上任后,唐倚智主导唯品会进入“干线物流”模式,即同一地区的订单,先由自家物流体系配送至中心城市,再由当地物流公司进行二次配送,交到消费者手中。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加载“中枢神经”的物流配送,确保订单先汇总,再分散,最大限度避免分拣错漏,提升效率;二,相较于完全依赖第三方的传统物流,费用大大降低。以每位顾客平均消费200元计算,传统模式下,每单商品的配送成本,几乎要吞掉整个毛利,而干线物流的成本只相当于之前的1/3。
此外,为顺应个性化、不断贴合移动终端的消费模式,唯品会于2009年抢先发力,推出APP,后又成为第一个登陆微信朋友圈的电商,并锁定“晚购族”与“床购族”,开设晚8点档的移动特卖专场。
一切,只为快人一步。
顺势而为的高回报
凭借精准高效的运营模式,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
上市前8天,沈亚带队一众高管飞抵美国。他怀着平常心,说自己就是一个向投资者推销公司的销售员。
然而作为中国概念股,唯品会并不被当时一片低迷的境外投资者看好,最终发行价从8.5美元~10.5美元/股下调至6.5美元/股,并在开盘后一度跌至4美元/股,被业界称为“流血上市”。
虽然在媒体前坦承“投资者的接受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这件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冲击沈亚的状态。敲钟当天,他从纽交所出来吃了个饭,拜访了一些客户就回国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受此影响。”
低迷持续了近半年时间,之后,逆袭开始。上市后的第四季度,唯品会发布财报称,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万美元,为公司首次实现盈利。
该消息让股价垂直升空。截至2014年3月,即唯品会上市两年,公司股价约170美元/股,暴涨26倍。
这并非顶点。唯品会在2014财年继续给出利好数据,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7.7亿美元和1.37亿美元,增长122.4%与162.4%。在这种势头下,股价一度冲高至229美元/股,被市场称为“第一妖股”。
但个人身家随之破百亿元人民币的沈亚,却并不喜欢这个说法。他从不认可“妖股”之说,在他看来,如今市值约110亿美金、中国电商圈排行第五的唯品会,赢在顺势。
沈亚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就是顺势。唯品会的顺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分布严重不均的零售环境,使得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很难就近购买到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时尚精品,这种现实,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唯品会的起飞。其跨越地域的网络平台,以及深度折扣的特卖模式,都生逢其时。
其次,尽管唯品会专注特卖,被一些人定位为“垂直电商”,但其提供的线上商品品类,却绝不单一,绝不“垂直”。理由很简单,由女性主导的消费人群,不仅会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新包包,也会给孩子买奶粉,给老公买领带,给长辈买休闲鞋。
沈亚贴合这群人的消费习惯,最终确立起唯品会如今的商品架构,累计过万个合作品牌覆盖服饰、美妆、母婴、居家等多个品类,独家合作品牌超过1600个。
在唯品会的特卖世界,平均每分钟,有600件商品被买走,每天尽50万单成交量。截至2015年,网站的注册用户超过一个亿。这意味着,在中国每13个人中,可能有一个就是唯品会的用户。且这群人的复购率高达82.1%。
“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向一群人做所有的生意,而不是向所有人做一种生意。”沈亚用自己和洪晓波的路,验证了这句箴言。
企业家简介:
沈亚,温州人,唯品会联合创始人之一,现任公司董事长兼CEO。2012年唯品会在纽交所上市后,其个人身家一路看涨,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洪晓波,祖籍温州,少时随父母移民法国,唯品会另一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C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