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改变和进化过程。但是,即使采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或建成类似科幻小说中的荒岛,现代动物园的建筑和设施仍然让人感觉像是逝去时代遗留的过时产物。
击掌——一位小游客和一只北极熊在德国汉诺威动物园的育空河域 图片来源:Image Professionals/Alamy
野外活动区里,猴子在树枝间荡来荡去;老虎缓步慢行于悬在半空的装有铁栏的步行通道中;北极熊则占据了巨大舞台的中心——这些都是前来动物园参观的游客站在一个类似轮船甲板的观看平台上能够看到的情景。自从英国国王在13世纪将一群狮子锁进伦敦塔里让公众观看,动物园的建筑和设施已经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但是,现代动物园与13世纪时相比,真的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吗?
123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三只狮子作为礼物赠送给英国国王亨利三世,设在伦敦塔里的条件简陋严苛的伦敦动物园自此开张,600多年来为无数愿意掏钱的游客提供了娱乐。这些狮子可以算是英国皇家纹章上那三只狮子的活化身,而且堡垒一般设防守护的伦敦塔似乎也是安置它们的适当场所。历经多年,英国皇家的动物收藏不断增加,后来又有了大象、犀牛、鬣狗和一头来自挪威的北极熊,那头北极熊用一条长长的皮带拴着,可以走到泰晤士河抓鱼吃。直到1826年伦敦动物学会成立,这里的动物才被转移到位于摄政公园里的伦敦动物园,在那里动物的生存环境稍微人性化了一些。
随着现代动物园的出现,动物园的设施和建筑也迎来了改善的曙光。新的动物园里出现了独特的建筑,必须兼具监狱、剧院和博物馆等几种功能。多年以来,各地动物园先后出现过为老虎精心设计的苏门答腊虎庙,以及为来自异国的鸟类兴建的只装了一些几乎看不见的网的大型鸟屋。还有其他一系列同样令人称道的改革举措,目的都是试图突破人与动物之间的阻隔。动物园的变化和发展有着一段丰富而且奇特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大部分这方面的史实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娜塔莎·穆泽(Natascha Meuser)是一名建筑师兼大学教授,著有新书《动物园建筑:建筑与设计手册》(Zoo Buildings: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Manual),她说:“我感到十分惊讶,有关动物园的建筑设计方面的文献和讨论竟然如此之少。”穆泽希望自己能为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并且为未来的动物园建筑提供指导意见。10年前,穆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当时有一位玩具制造商请她帮忙设计一些典型的动物园园区,以配合他的动物玩具形象。设计工作开始以后,穆泽发现这个任务并不像自己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
“动物园的建筑设计并不存在简单的答案,”她说,“但是我开始着迷于这方面的研究,我想知道动物园的建筑如何反映人与动物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人们对动物的关注,从最初仅仅出于猎奇和窥探的想法,进步到希望改善动物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和动物的福利,再到后来认为应该完全拆除动物园里的建筑。”
穆泽的书追溯了动物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书中记载古罗马帝国参议员的山庄别墅中建有富有特色的宴会亭,宾客们能在四周围有野生动物在自由漫步的环境中安全地饮酒进食。书里还记载了中世纪时期为熊和牡鹿所挖的熊坑和壕沟。以及巴洛克时期奢华的皇家动物展览园,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园,在奢华程度上能够超越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修建的动物园,那里整个园区的建筑群呈放射状分布,中心是国王专用的大观赏亭,这样的格局也显示出国王就是自然界的主宰。
19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纯粹的娱乐消遣转为科学研究。各地修建了各种具有奇异风格的亭台建筑来安放和豢养野生动物,那是一种类似世博会的形式。当时动物园也成为了实行殖民统治的组成部分,一些原住民会从原住地被运往动物园,与动物一起展出。
德国柏林更是出现了一些新的做法:当地的动物园被改建成为建筑主题公园,在这个主题公园里,大象被养在印度教风格的庙宇里,北非摩尔式的宫殿里养着羚羊群,鸵鸟则从一个埃及风格的大门进进出出,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围绕着整个乐园的艺术构思。正如支持纳粹的前柏林动物园主管路德维希·赫克(Ludwig Heck)所说:“任何细节都不能被轻易忽略,没有一处地方是不能被艺术转化的。”他的这一概念后来延伸运用到了非人道的集中营茅草棚屋的设计上。
对主题式动物园设计的强烈反对,致使后来发展出了一种更加接近自然的动物园设计,将关注的焦点从解剖式的景观观赏,转移到了动物的自然行为之上。野生动物交易商兼马戏团经理人卡尔·哈根贝克(Carl Hagenbeck)堪称现代动物园的教父,1907年,他在德国汉堡附近的斯坦林根(Stellingen)将自己的“全景动物园”理念变为现实,他还是第一个提议在动物园里不建围栏的人。哈根贝克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具体了解了每一种动物能够跳跃的最高高度(他的测试方法是将一个鸽子标本绑在三米高的树枝上),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决定在动物园里安置这些动物的具体方式。
哈根贝克的动物园里建有人工设计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与游客之间用深陷的沟渠、护城河和景观护堤隔开。来动物园参观的游客仿佛变成了伊甸园中的亚当,可以轻松地看到人造假山上欧洲盘羊和阿尔卑斯野山羊在随意活动,各种草原野生动物在开阔的区域自由漫步,大型猫科动物在没有围栏的沟壑峡谷里跃起跳下。1911年,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参观,“动物都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它们都展示在舞台上!”他非常高兴地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1908年,法国动物学家古斯塔夫·卢瓦泽尔(Gustave Loisel)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兴建动物园的提议。他的方法是将游客隐藏在一座巨大的景观假山下,而让动物在假山上自由活动。游客可以通过一个在假山堆里建成的隧道网络,去到动物园围墙范围内的各个地方,包括那些最为私密的所在,从而得以近距离地观赏动物——而这些动物丝毫不会察觉到地下有一群隐蔽的窥探者存在。“从那时起,动物园的建筑设计和结构几乎没有再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动物园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仍然是使前来观赏的游客尽量隐形,而让被观赏的动物感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穆泽说。
一个多世纪后,丹麦建筑师比雅克·英格斯(Bjarke Ingels)再次采用了卢瓦泽尔的理念,他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Jutland)建造了一个宏伟的“乌托邦动物园”。2014年,该动物园正式揭幕,其独特的大胆风格令世人震动,被视作一种全新的激进动物园设计概念。在这个动物园里,动物可以随意地自由活动,而前来观赏动物的游客则全部被安排进入动物园景观的地面以下。正如《卫报》上的评论所说:“无笼的动物园把前来观看动物的人类囚禁了起来。”参观者可以从原木砌成的通道里窥视在外面自由活动的动物,也可以坐在缓慢移动的玻璃吊舱里随意观赏。
英格尔斯最近为哥本哈根动物园设计建成了一个耗资2千万英镑的熊猫园区,其设计理念基于“阴与阳”模式。穆泽认为他的动物园建筑设计让熊猫生活在太过于暴露的环境之中,它们很难有机会躲藏一下,这表明要实现以动物为中心的动物园革命这一愿景,英格尔斯仍然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穆泽相信最近出现的所谓”娱乐性动物园建筑”是有害无益的。各地的动物园纷纷效仿迪士尼乐园等景点,在每一个动物园区引进主题餐厅和商店,以补充设施的不足。这一做法实际着重强调的是游客的体验,而非动物的福利。她引用了美国资深动物园园长大卫·汉克斯的话:“现代动物园与一个世纪前的动物园的主要区别在动物园新的外观上,但这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对自然界的扭曲……这是一种可以被称作‘人猿泰山式’(Tarzanesque)的设计风格。现代动物园看上去经常会使人感觉像是好莱坞B级片(指拍摄时间短而且制作预算低的影片,普遍布景简陋、道具粗糙,影片品质较低——译注)中非洲景象的布景。”
未来动物园的园长应该毫不犹豫地拆掉这些经不起认真推敲的舞台布景式的建筑,那些被许多现代动物园夸耀的所谓宝贵的现代主义建筑遗产,已被证明其实只不过是压在它们肩上的沉重负担。伦敦动物园建于1934年的企鹅池如今已经空置了15年,原因是里面的企鹅由于长期行走在混凝土的坡道上而引起了细菌感染,全都患上了俗称“大黄蜂足“(bumblefoot)的禽掌炎疾病。这个企鹅池是由设计师贝特洛·莱伯金(Berthold Lubetkin)设计的,当时轰动一时。
伦敦动物园里还存在有另一些类似的糟糕设计。1965年由休·卡森(Hugh Casson)和内维尔·康德(Neville Conder)设计的粗野主义风格的大象屋也在投入使用后不久,由于空间过于拥挤,因而被判定不适宜让这类体态雄伟的动物居住。这个大象屋原本的设想是创造出一群大象聚集在一个水坑周围的场景。这个景观是10个分别被列为一级和二级的动物园历史遗迹之一,当时动物园在修建这些建筑时,几乎也没有多少可供调整的余地。
穆泽说,大象是现代动物园最大的困境之一。大象体型庞大,数量众多,喜欢自己自由觅食,这些特点和习性使它们在被困住圈养后非常不开心——然而,它们仍然是动物园里最吸引游客的最大的动物群体,单是一头小象就能使动物园年度游客的数量增加一倍。伦敦动物园(惠普斯奈德动物园除外)、旧金山动物园、西雅图动物园和芝加哥动物园(这里只列举一小部分名单)最近都放弃了饲养大象。
穆泽的新书对过去20年里建造的50座各国动物园建筑进行了调研,并且特别提到哥本哈根动物园里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过分夸张的大象屋,她认为这是一个“动物需要与自己居住在其中的建筑争夺人们的关注”的地方。与此类似,由瑞士建筑设计师马库斯·施埃茨(Markus Schietsch)为苏黎世动物园设计的穹顶大象园区,则以其对大象更为友好的建筑方式而备受瞩目。这个别具特色的大象园区里面设有40多个“饲料仓库”,这些“仓库”都隐藏在约1.1万平方米的动物园区内,目的是鼓励大象主动觅食。此外园区内还建有各种水池,以供大象在里面打滚嬉戏,甚至还建有一个自动淋浴系统,方便大象自己洗澡,从而减少它们与动物园的饲养员的接触。
尽管穆泽的书里列举了不少诸如上例的最佳实践模式,但即使是最大胆的如圣彼得堡动物园的设计提案——建一系列岛屿,每个小岛上安放来自不同大陆的野生动物,岛的四周以水环绕,再点缀以特别为圣彼得堡设计的生态环境等等——都仍然使人感觉是一些不合时宜的错误设计,或者简直就是逝去时代遗留下来的奇怪的产物。正如汉考克斯所指出,尽管众多动物园都声称动物园的存在是为了进行动物保育工作,但这种说法是值得质疑的,因为其实动物园优先考虑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将那些富有魅力的“巨兽”展示出来,达到让游客目瞪口呆的效果。将捕获的动物关在动物园里饲养而引发的各种相关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营养不良和重复单调活动等“动物园病”,有些动物园里甚至还出现过同类相食等残忍现象,这些问题已经导致世界各地多处动物园关门结业。相信不用多久,穆泽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也将会进入并保留在世界动物园发展的历史档案之中。
(翻译: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