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新神奇四侠》上映首周票房惨淡,同时又收到一片骂声。外媒评价其是一部加长版的预告片,“五美分”特效,石头人成面瘫。
由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新神奇四侠》上映首周票房惨淡,在北美地区仅收得2620万美元,而截至目前全球总票房为6030万美元,成为继《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之后票房最差的漫威电影。
票房经历灾难,同时又收到一片骂声。外媒评价其是一部加长版的预告片,“五美分”特效,石头人成面瘫:
《好莱坞报道者》:《神奇四侠2015》就像一部时长100分钟的预告片,正片似乎根本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中你完全感受不到青春的演绎或者是重启之作的创新之意,导演与编剧们对于新四侠不再有趣这一问题无能为力。主创竟然没有给这部电影增添什么新东西,这部电影的结局就像没有确认收货就完成的交易。片尾里德说,“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就要负责把它关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神奇四侠》重启系列,而且是越快越好。
Comingsoon:石头人完全没有表情,当你想到福斯的《猩球崛起》中那个使用CG完成的猩猩凯撒能够有那么逼真的表情时,你就无法原谅《神奇四侠2015》的糟糕特效。
The Wrap:终极之战的特效做得太假、太难看了,令观众很难入戏。看完《神奇四侠2015》之后,影片中令人失望的超级英雄缘起故事以及通过电脑特效制作的乏味地球保卫战会让你仿佛看到了即将落山的太阳。
国内七月收获超50亿票房,靠的不是“国产片保护月”,而是实力墙外的《神奇四侠》遭遇滑铁卢,而墙内同期上映的国产片市场却一线飘红。虽然官方并不承认有“国产片保护月”的说法,但是纵观七八月,院线都被国产片占据。而七月份超50亿的国内票房创造了历史纪录,也令好莱坞感到艳羡,《综艺》、Indiewire在内的外媒坦言,中国市场今年整体走势强劲。同时成就了三部“现象级”的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和 《大圣归来》。三部影片几乎同期上映,却如同盟友一般齐头并进,共同将国产电影的大盘炒得如此火热。
《捉妖记》的类型模糊,动画和真人相结合,青春、爱情、古装、奇幻、冒险集一身,不晦涩但也不脑残,影片中的小妖胡巴卖萌也适度,使得不同口味的男女老少都能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片子,这样一部四不像的类型电影讨好了所有人;《煎饼侠》是一部有内涵的喜剧片,有笑有泪,观众们在影院收获了笑声,同时又在影片中找到了“北漂”的共鸣。《大圣归来》则创造了动画电影的记录,影片画面风格精美,“英雄归来”的故事情节完整,给观众带来一个亲切幽默接地气的孙悟空形象。
这三部影片风格各异,票房口碑双丰收,让影迷们直呼“过瘾”。而纵观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大片的类型套路,离不开“个人英雄主义”、“正义战胜邪恶”、“炫目的特效”、“野兽配美女”这样的关键词,故事简单到一开始便能猜到结局:一项常人无法胜任的“简单任务”,一份吊足胃口的金钱,然后英雄救美,影片中有明显的正派反派之分,这些正派人物为了雇佣金,去劳命,最后皆大欢喜。所以看好莱坞大片,完全不用担心,不管反派表演得多么穷凶恶极,最后都会因为狂躁耽误了大事,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一个温情的画面。
很多观众说的,“看好莱坞大片就是看个特效。”而一旦出现《神奇四侠2015》这样特效和剧情糟糕的片子,观众们必然不会买账。说到底,内容还是最核心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样的片子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的情节。不同的观影习惯造成影片的“水土不服”,怎么破?
中国电影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加之上月仅靠国产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总局是否更加对“国产片保护”之举更加坚定呢?小官统计了北京地区2015年已经确定的每个月份的国产片和海外片的排片数量,除了七月、八月明显达到一个峰值以外,其他月份的国产片占比大致维持在60%~80%。对于国产本土产品的保护是一种常态,但是也可以看到七八月过后,九月份海外片的数量达到一个相对多的数字,这看出“总局”还是敞开大门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卧虎藏龙》当年全球2.13亿美元的票房,在大中华地区却仅仅不到500万美元,超过两亿美元的都是来自海外的票房;而《煎饼侠》国内破11亿票房,海外却遇“水土不服”,票房仅200多万。《好莱坞报道者》专门撰写影评称,“美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与中国本土观众也有许多不同,电影《煎饼侠》虽然不怎么搞笑,但仍然在中国取得了破纪录的好成绩。跟《大圣归来》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不一样的是,《煎饼侠》有浓厚的情景喜剧的感觉,它在中国的成功没有传达给海外的观众,它不温不火的笑点,过分浮夸的设计和马马虎虎的音乐,使观众忽略了其中的动人心弦情节。”外媒对于《煎饼侠》的评价还是挺不客气的。能够热映到全球并且产生世界效应的国产片少之又少,在小官看来,根本原因是国产片在影片中宣扬的价值与普世不接轨。曾有位香港的独立记者说,凡是华人媒体关注的点都是华人圈的事,除此之外哪怕世界上天大的事也不会多在意。话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值得中国媒体人警醒。
老外喜欢中国的功夫片,虽然美国也有动作片,但是都不如中国的功夫片拍得那么浪漫,除了眼花缭乱的打斗,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国功夫片中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老外们觉得很新鲜。所以《卧虎藏龙》在海外风靡,至今仍被津津乐道。李安掌握了西方人的口味,把精彩绝伦的画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且用西方乐于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类反应中国社会底蕴的片子也让西方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好莱坞电影技术一流,但却略显浅薄,缺少对社会问题与普通人的关注。
反过来分析一下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在北美年度电影TOP5上的《灰姑娘》、《疯狂外星人》在中国并不受欢迎,这同样与文化差异有关。现在中国观影的主体是90后,《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这样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惊险、刺激、夸张更能吸引他们。大家走进影院看海外电影似乎都要寻找“好莱坞”那样的视觉刺激,而对于看一部像《灰姑娘》这样没有华丽特效的温和影片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
说到底,引进什么片子,对于好莱坞来说是以利益为驱动的,好莱坞也会配额那些他们认为能赚到人民币的影片,这种特效堆积的好莱坞大片目前看来确实能让中国人掏出腰包购买电影票,所以也造成了现在中国银幕上的好莱坞片子类型比较单一。但是这种单一的特效好莱坞大片能持续多久呢?而中国电影现在还处于并没有打开全球市场的一个状态,像《煎饼侠》这样国内票房爆棚的影片只是打着试一试的态度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仍然在探索的道路上。
首席娱乐官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