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是一个系统概念,平台化、生态化将是重要方向。
文|ben杰min
最近几年,制造业在互联网+、智能+的加持下,迎来了新的春天,智能制造“大行其道”。而在智能制造的影响下,伴随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能物流加快脚步,并引发广泛关注。接下来,政策导向、名企引领、技术成熟的大环境下,智能物流有望走上快车道,呈现内外物流趋于平衡、产业分工逐渐明晰、智能技术加强渗透、生态联系紧密等特点,加快服务生产制造。
企业内部物流影响大幅提升
现代来看,物流实质上是指,货物通过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直至达到消费者手中的流动过程。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物产生”和企业外部的“物流转”两大部分,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前者是前提,必须先制造出物,后者是目的,物必须实现价值,二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物流整体。
然而,就当前比较火的智能物流而言,企业内部物流是更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企业外部物流智能化成为新闻焦点。换句话来说,大多所谓的智能物流多指半成品、成品的智能运输、智能存储,是属于物流的后半段。这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智能物流看起来“头小脚大”,弱化企业制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制造业发展。
最近两年,得益于智能制造的火热,与生产制造联系更为紧密的企业内部智能物流影响大大提升,已成为国内制造型企业升级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实时准确采集、分析和应用,快速实现数字化管理。尽管目前看来,智能物流仍是“外强中干”,但随着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加快,内外物流受关注度正高速上升。
产业分工逐渐明晰
新技术,通常伴有新机遇,产业转型,往往出现大量新机会。在全世界万物智联的趋势下,传统产业+智能或智能+传统产业都将产业巨大规模的新市场,智能物流就是如此。相关研究显示,由于物联网、智能等技术注入活力,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增长至338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5850亿元。而伴随中国智能物流产业不断发展、成熟,产业分工逐渐明晰。
软硬分工。类似于不少智能产品,智能物流同样包含软件与硬件两部分,两者呈两大产业以两条平行线发展。智能物流软件产业,厂内物流、TMS、WMS等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智能物流硬件产业,分拣机器人、AGV等备受关注。当然,也存在交叉的情况,如厂内智能物流方案供应商智互联已借助物联网技术为企业实现RFID感应入库、“称重、打标、生单”三合一等场景,不过这种跨界仍是合作对接。
产业链分工。在亚马逊、京东、苏宁、菜鸟等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今天,智能物流不乏整体解决方案,如京东物流面向多个行业提供基于软硬一体技术的全场景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不过,从整个产业链开看,智能物流分工同样逐渐明晰,分别专注厂内智能物流、仓储物流、运输物流、分拣机器人、AGV等。
由数字+云+物联推向智能化
新技术是智能物流提高“智能”水平、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5G、AI、物联网等将使智能物流更加名副其实。从目前整体的发展路径而言,智能物流首先是数字化,借助工业互联网软件初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有限分析、应用,同时云端化,通过云端部署和云计算的技术实现上云,之后是物联网化,强调软硬件的配合作业,而最后才是真正的智能化。具体到实际应用上,将会从两方面重塑物流。
一方面,反映在物理世界,即现实中的物流智能化作业,物流更加高效、透明和易管理。例如,AGV、机器人、码垛机器等让仓库运转更迅速;AR/MR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人工拣货方式,提升效率,并降低错误;各类(温湿度、光照、噪音等)传感器的应用,使仓库环境管理更简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状态随时可知;定位技术的应用,可精准定位货物运输途中所在的位置等。
另一方面,反映到物流物理世界投射的数字模型,即数字世界的物流,与物理世界的物流更加吻合,更利于协同管理。例如,仿真/虚拟技术的应用,使智能物流更加接近物流的实际运转情况;大数据、数据智能技术,让智能物流更加“聪慧”,能够以更有价值信息应用现实物流,实现反哺生产等。
形态生态化将是重要方向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对于智能物流的认知,“以一概之”成为行业普遍默认的说法,如谈智能快递柜是在谈智能物流,谈物流无人车/无人机是在谈智能物流,谈立体仓是在谈智能物流,谈WMS、TMS等软件解决方案也是在谈智能物流等,不一而足。这些的确都属于智能物流的范畴,但都没能准确描述智能物流的形态。实际上,智能物流是一个系统概念,平台化、生态化将是重要方向。
按照定义,智能物流是物流系统具备一定人的智力,能够独立自主感知、分析、判断和解决物流中的一些问题,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换言之,智能物流本身就具有系统属性,而且比传统物流系统具有更高的维度。即便从当前解决方案来看,每家企业所采用的智能物流实际都是一个“软硬兼顾”的系统,使物流能够统一运转。
随着产业分工不断明晰,全新的产业链协作形成,智能物流将会由功能模块相对单一系统向平台化、生态化转化,从单纯的物流功能扩展至更多功能。全新的智能物流平台上,既有相应的软件解决方案,又有相关的硬件产品,同时也有一些类似大数据分析等附加值应用,而这些也不再局限于智能物流。
制造型企业借助智能物流转型
在发展应用上,智能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呈现逐渐渗透态势,如智能快递柜已经形成大规模落地,在很多城市小区都是标配,基本解决了2C的物流终端存取问题,再如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等。不过,整体而言,智能物流还有很大的空间,而厂内物流将在未来几年全面提速,引领智能制造业发展。
相比企业外部的物流,企业推动内部物流改革更为关键,内部物流关乎企业的生产,与企业持续运营休憩相关,可以说是“分内之事”。大方向上,智能制造既是全球趋势,也符合国家制造业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升级,是从源头上调整,类似供应侧改革,是物货流通的前提和基础,紧迫度更强、优先级更高。
当然,智能制造多数从数字化切入,数字化成本低、见效快,更容易落地,全线贯穿生产的厂内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很多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制造型企业借助厂内物流数字化转型,也为智能物流的落地起到了加速作用。据智互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19年上半年,在华东、东南、华南地区就有约400家制造型企业完成了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上线,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