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你色”到气垫BB霜...“韩流”一词虽然有些过气了,可由韩国人挑起来的流行妆容,已经在悄然改变美妆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
还记得千颂伊的那盒气垫BB霜吗?《星你》中同款气垫BB的品牌名字是IOPE,而这个品牌所属的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2015年第一季度销售总额达到了1.44万亿韩元,其中在中国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有52%。
据集团数据显示,在气垫类产品销售额统计图中,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长尤其迅猛:
数据来源: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和随气垫BB霜流行起来的,还有咬唇口红、以及不少韩式妆容的手法,比如由英国模特Cara Delevingne的“一字眉”改良后的韩式平眉等,都渐渐成了亚洲妆容的代表。
表面上韩妆大行其道的背后,都藏着哪些秘密?
所谓咬唇,就是唇部妆容要向少女那样轻轻咬过,最原始的画法就是从唇部中央晕染,达到渐变的效果。而韩国彩妆最先推出了渐变唇膏,轻松解决了咬唇妆的技巧问题。
光泽感的底妆和擦亮的卧蚕也是由韩妆带起来的。通常我们为了妆面的持久跟控油,底妆不得不带有雾面质感。气垫BB霜内含有碾磨很细腻的云母等反光因子,可以让面部显得通透有光泽,加上气垫BB霜本身跟粉扑一样携带方便,即脱即补,因此很快流行开来。
“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女生也有出门上街就要化妆的习惯了,那我们的产业也会更有希望。”在上海工作的专业彩妆师大宝这样告诉界面记者。
韩国的娱乐产业的成熟给韩式妆容的流行提供了传播条件。“想你色”,咬唇妆,千颂伊同款气垫粉霜等都依靠电视剧的明星效应而风行起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曾经报道过,首尔一名小学6年级女学生的书包中装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其中有“让嘴唇看起来更饱满的唇膏、搽脸的BB霜和让眼睛看起来更立体的眼霜”。
“走在韩国街头你就会发现,除了发达的整容业以外,形象顾问,头发造型等都发展得很有规模,”大宝说道:“至于美妆,更是形成独特的化妆技巧,即根据本国人的样貌特点发展而来韩式妆容。如果细心观察对比你就会发现,韩国的姑娘在五官的先天条件上不比日本女孩,体型也更加高大,但是他们真的会动脑筋扬长避短。”
所谓在妆容上的扬长避短,能够修饰亚洲人厚嘴唇的咬唇妆就是典型的案例。面目轮廓立体的欧美人适合修容加高光,把优势放大;黄皮肤则适合把底妆化得白且通透,让干净的裸妆符合亚洲人的审美。
“如果说十年前,日本的彩妆、护肤品都是绝对的领先地位;这两年韩国有追上的趋势,因为他们在研发和创新上的确很花心思。”大宝这样告诉界面记者。
气垫BB霜可能是近年来最成功的美妆新品之一,而“气垫”的研发正是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自2008年3月,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 IOPE 品牌推出了第一款气垫产品 IOPE Air Cushion (艾诺碧水滢多效气垫粉凝霜)以来,旗下已经有兰芝、雪花秀、赫拉等多个品牌推出了同类产品。根据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数据,在2014年,气垫类产品全球总销量较前一年增长了 105%, 达 2600 万件。也就是说,平均每隔 1.2 秒就能卖出一盒气垫类底妆产品。
这也大大拉动了韩国化妆品的销售。据韩国关税厅今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为19.2亿美元,进口额为16.9亿美元,化妆品贸易首次实现顺差。而其中,对中国出口额达6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1%,位居第一,同比增幅达89%,中国正式成为了韩妆最大的进口国。
而在中国的消费调查方面,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中国38个一二级城市的百货店,进行了化妆品专柜的销售汇总,数据显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上一个季度中,市场份额由4.7%扩大到7.0%,跻身第五名,增速为56.6%——作为韩国首家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的增速把欧莱雅甩在身后,成为在中国市场年度反响最佳的集团品牌。
就在韩妆热火朝天划分专利市场蛋糕的同时,日妆却稍显萎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疲软。以最具代表性的资生堂集团为例,今年5月初,资生堂面膜产品被检出荧光物质,引发一场公关危机;随后集团又发布了财报,显示其中国市场在2014财年的收入下跌了4.8%,超过日本本土市场3.2%的跌幅,成为世界各大市场跌幅之最。
对此,资生堂在财报中表明,“恢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其2015-2017年的“三年计划”重要组成部分。资生堂给中国市场营业额定下了“复合平均增长率为9%”的目标,并且要将产品创新纳入到三年计划中去。
事实上,亚洲护肤品牌对欧美品牌的影响早几年前便开始。是日本人把胶原蛋白这种抗衰老成分普及开去,之后韩国人又把蜗牛黏液带到了西方。而现在,欧美的美妆品牌也在产品研发策略上正反过来迎合韩妆潮流,其中最积极的是欧莱雅集团。
市场需求那么旺盛——尤其是对韩妆认可度极高的中国市场——欧美品牌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赚钱的机会。根据NPD集团的调研,以中国挑头的东方正在迅速崛起并占据全球的美容市场,其预估价值为440亿美元。而欧睿咨询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全球护肤品收益的80%将来自于亚洲,其中中国将占75%。
在欧睿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亚太市场在全球美妆产品的预估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9%,成为最醒目的增长点。
不过跟风也有风险,比如引发品牌之间专利的争夺。2013年,位列第二的韩国本土化妆品集团“LG健康”,就因推出气垫类产品而受到爱茉莉太平洋的起诉;今年年初,兰蔻也因为“气垫CC霜”,而挨了爱茉莉太平洋的专利官司。
不过,也许你也发现了,在仿照随韩妆潮流、进行研发和创新的品牌中,欧莱雅集团的顶级品牌如乔治阿玛尼、赫莲娜以及LVMH集团的娇兰等高端品牌,都并没有位列在内。据业内人士分析,这跟韩妆的消费群体年轻化密不可分。喜欢千颂伊的小姑娘很少会去消费赫莲娜、娇兰,而欧美化妆品集团自然会依据目标消费群体,来单独制定策略。
但不管怎样,有了部分欧美品牌的加入,韩妆的热度再被提上一档。无论有没有韩剧热播,气垫BB和咬唇妆也能持续流行着。
妆容的流行其实是螺旋式的轮回。
再流行的妆容也不会是某部电视剧发明来的。譬如咬唇和粗眉,它们的影子都可以在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找得到。即便是按照影视作品来算,王祖贤颦蹙之间早就盖过了所谓韩式平眉的发源。
所谓螺旋式的轮回,就好比今年流行的绑带鞋是林青霞70年代爱穿的鞋款,而前年流行的小高腰也是上世纪复古的美式穿法一样,流行总巡回往返于经典之间。而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像波点,撞色,复古这些在彩妆中流行过的元素,它们在时装流行里都有迹可循。
曾在倩碧工作的专业彩妆师David告诉界面记者,彩妆流行有这样一个小规律,就是紧随着时装、“搭调地在流行”,二者相依相伴。比如在时装“极简主义”盛行的年代,复古大红唇一类可供凹造型的鲜艳妆容就会比较入时;而当印花、撞色等明亮的元素被大量运用到时装设计里面的年代,清淡的裸妆就会相对而言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