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欢喜》里带儿子和在《小别离》里带女儿,呈现出的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文|毒眸 张娜
编辑|何润萱
开播十五天,由黄磊、海清合作的《小欢喜》在暑期档里横空出世,以豆瓣8.1的评分,成为今年暑期档国产电视剧里的高口碑剧。根据云合数据显示,《小欢喜》以13.08%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电视剧剧霸屏榜第一;卫视方面,这部剧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的最新收视率(8月13日)也均超过了1.2%。
《小欢喜》位列电视剧剧霸屏榜第一
能做到这些成绩,在《小欢喜》总制片人徐晓鸥看来,还是因为找对了教育这个切口。
“经过《小别离》的论证以后,我们发现观众更关注的还是亲子关系、教育、代际之间的磨合。这是在影视剧里很少看到的,也是生活中很大的一个痛点和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基于上述考量,在《小别离》杀青的时候,主创方就和主演黄磊在一起共同构思了《小欢喜》的雏形。不同的是,《小欢喜》关注的人群“成长了”:变成了即将高考的准成年高中生们。相比《小别离》里稚嫩的初中生们,这些少年的想法更加独立,和父母的冲突也更加明显。
《小欢喜》剧照
在剧中,选取了三个家庭作为故事主角:这当中有控制欲极强的单亲妈妈和学霸女儿的矛盾,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和“学渣”儿子的矛盾,也有典型官员父亲和对他情感疏离、叛逆儿子的矛盾……这些都是柠萌影业在一年多的田野调查里抽取出来的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不普通的地方在于,《小欢喜》给了这些矛盾一个温暖的结尾,这可能是现实故事里不常见的温情。以下为毒眸与《小欢喜》总制片人徐晓鸥的对话。
毒眸:柠萌影业是基于怎么样的考量,想过要打造出“教育三部曲”?
徐晓鸥:其实在《小别离》的创作过程当中,我们觉得找到了一种新的,能够解剖当下生活的一个角度和窗口。《小别离》播出后有了一个很好的效果以及社会的反响,让我们意识到可以从教育切口来切入生活、还原生活。这个题材很独特,也很有表达的可能性,当时就已经准备要做《小欢喜》。
《小别离》
教育其实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现在我认为家庭里最大的重心。教育剧虽然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家庭剧、生活剧,但是故事的主体不再是夫妻情感、婆媳关系、代际代沟上,而是从教育的角度来切入生活。
而教育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叠加的话题,涵盖着当下亲子情感,人物的面貌和三观,包括所有家庭成员的性格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教育话题是一个很有可为的题材,因此我们不断地坚定了要做下去的一个决心。
毒眸:《小欢喜》里三个不同家庭形态的设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徐晓鸥:首先黄磊和海清一家是主线。在《小别离》里,主线会比较突出,另外两家相对辅助一些。但是这次观众会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三家人的戏份都会比较重,甚至有的时候主线家庭的戏剧会更清淡一点,另外两家的冲突反而浓烈一点,从整体上增加着这部剧整体层面的丰富性。
《小欢喜》中的另外两个家庭的冲突更浓烈
我们是在大量的采访中截取了三个家庭的缩影。《小欢喜》本是鲁引弓老师的同名小说,他在写作之初的2017年,就走访了几所中学,开了很多座谈会,甚至和很多学生去聊天沟通,在上百上千的学生当中选取出来这些样本。一家最普通的人家,可能会有一个侄子是家庭里的新来者;一家是离异家庭,有一个女儿和控制欲比较强的妈妈;一家则是典型的官员家庭。
依托大量的采访后写作的速度就会很快。我们在前年的夏天就收到了鲁引弓的小说稿,然后花费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进行剧本修改,并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比如说黄磊、海清这一对父母,我们就会往更加符合他俩人设的方向去进行调整,基本上这三家人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黄磊、海清这对父母会往更符合他俩的人设方向调整
毒眸:在三个家庭形态里,为什么会选择中产阶级来作为剧情展开的阶层基底?
徐晓鸥:我们没有虚化地理概念,其实就是以北京作为基础,而这种设置它基本符合一线城市家庭的状况。如果过于虚化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做到一些细节的真实。比如说高考600分的成绩,在北京和在上海完全是两个概念。其实主线的主人公家庭也很普通,后面的剧情也会出现失业等情形,所以他们也是中国家庭里画像最多的代表。
毒眸:教育题剧应该加入一些家庭伦理的东西吗?
徐晓鸥:其实我在做《小别离》的时候,心里还没有那么的笃定,因为教育题材毕竟是比较小的切口,更何况那时整个市场同类题材几乎没有,我们不确定能不能引发更多的共鸣,所以就在想,要不要向市场借一些经验来参考。比如说加入一些中年危机,一些家庭的困境之类的。
但经过《小别离》的论证以后,我们发现观众更关注的还是亲子关系、教育、代际之间的磨合。这是在影视剧里很少看到的,也是生活中很大的一个痛点和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所以我们在做《小欢喜》的时候,就很确定地往教育的方向发展,《小欢喜》从开始一直到结束,整体的故事紧紧扣住的是高考和教育的主题。
整体的故事紧扣高考和教育的主题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加入家庭伦理元素,没有对或不对之分,主要还是看创作者想表达的本意和初衷是什么。如果你想表达的是中年人的困惑,那就应该讲。但对于《小欢喜》而言,更多的是想表达在高考这一年当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变化。
毒眸:在剧中怎样体现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一些矛盾?
徐晓鸥:我们这次没有写家庭内部非常极致的矛盾,《小欢喜》里所有的家庭总体上都是洋溢着爱。内部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既不闹离婚也不争财产,父母所有的向心力都在孩子的身上,而且夫妻之间都是相互扶持的,哪怕是两个离婚的父母,他们的劲都是往一处使。
我们希望这个矛盾是极其生活化,因为普通家庭里没有那么多激烈的冲突,大多数都是基本和睦,但小摩擦不断的状态。从大的层面上来说,那些天天在家里打得鸡飞狗跳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更想还原的是在你身边看到的最普通的家庭,而不是极致家庭的故事。
《小欢喜》更想还原的是最普通的家庭
毒眸: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落地的难点都分别体现在什么方面?
徐晓鸥:我觉得首先最难的点是如何体现“真”。其实在教育剧这条线上,你要选取一些矛盾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一些戏剧矛盾比较激烈的剧确实生活里也存在,大家可能在新闻里多多少少都会看到一些,但我觉得这个不是真,这个是超出了普通人的生活逻辑。
另外一个难点是呈现普通人的生活逻辑。在一个风平浪静和睦和谐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你面临的教育问题的重点在哪?解决方法是什么?有多少路径可以尝试?这个都是需要创作者第一要有有深刻的生活体会,要有多方面的采访,而不是仅限于个人的体验。
其次包括对整体的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对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未来这一代人的风貌,必须要在清晰的逻辑和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写出符合真实的作品。
毒眸:今年暑期档的教育剧其实还挺多的,你觉得这些题材的出现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徐晓鸥:我觉得教育是一个大话题,不算是什么风口也不是什么偶然,就是一个家庭剧,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分支,也是一个很主流的题材,一个永远都在的题材。可能因为今年播出也都是上两年一直在研发的,我觉得以后每年都会出现。
毒眸:以海清和黄磊为例的家庭形态又是“虎妈猫爸”的典型搭配,您会觉得这样设置会不会已经是是一种套路化了?
徐晓鸥:其实我并不觉得,从中国教育的家庭基础上来说,一般都是以妈妈为主的家庭教育者形象,“虎妈猫爸”这样设置,代表着一种基本性,其实是中国大多数家庭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人物当中,他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同样是海清和黄磊搭档,在《小欢喜》里带儿子和在《小别离》里带女儿,呈现出的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