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王,称雄中国。
文|正解局
西瓜,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在暑气腾腾的夜晚,呼朋唤友的大排档,它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与啤酒、小龙虾一起,伴随无数中国人熬过酷夏,消融暑气。
为何西瓜堪称王者?在中国的经济里,它有多独特?从小小的西瓜上,又可以看到怎样的时代变迁奥秘?
1.吃瓜这件事,中国是绝对的NO.1
在吃瓜这件事上,中国是绝对的世界第一。
从产量上看,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西瓜产量就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虽然当年占世界西瓜产量的比重才刚过两成。但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瓜种植面积的增加,产量一直稳步攀升,占比也越来越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西瓜年产近8000万吨(准确地说是7926.9592万吨),占全世界西瓜总产量的68.4%。
事实上,从十几年前开始,中国的西瓜产量占比就已稳占六成,甚至接近七成了。
另外,根据World Atlas的数据,截至去年9月,全球排名第2的土耳其才生产了393万吨——不到中国的1/20!第2到第10名的西瓜产量加起来,也仅仅只有中国的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 图片来源:Worldatlas世界地图网
毫无疑问,中国西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是压倒性的,就像中国乒乓球的存在一样。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西瓜产量还会持续增加。
按照增速推算,今年应已超过8000万吨。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推算,到2020年,也就是明年,中国的西瓜产量将达到8182.35万吨。
产量这么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吃瓜群众的胃口实在太猛了。
有强劲的需求,才有拼命种西瓜的供给。从消费力上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西瓜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
有人测算过,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人每年吃掉的西瓜高达160亿个!
如果不考虑到运输与销售中的损耗情况,每个中国人一年要吃掉超过100多斤西瓜,是世界人均的3倍多。
中国人自己种的不够吃,还要从越南、缅甸等地进口。2018年,中国还进口了23.4万多吨西瓜,扣除出口的3万多吨以后,还有净进口20多万吨!
我们常常自豪地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其实,在吃瓜这件事上,我们也足以骄傲,我们以占世界22%的人口,种出了占全世界70%的西瓜,然后又吃光了它!
在吃瓜这件事上,我们不是绝对的世界第一,那又是什么?
2.足迹遍中国,三甲豫鲁皖
在中国,西瓜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庞大。
根据农业部2016年的统计,在中国其种植面积超过2800万亩。
另外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今天,则已经超过3000万亩,粗略估算产值超2万亿元,是带动中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法宝。
在许多地区,都有职业种瓜人,包上一两百亩地,辛苦干一年,就有了养活一家人的底气。为了种出品质一流的西瓜,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尝试新技术,大棚、间接套种、吊秧、滴灌……从品相上看,也是圆的方的红的黄的有籽无籽的,特小凤、麒麟瓜、黑美人、8424、雪峰花皮……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黄瓤的特小凤西瓜
为了吃瓜,这几年,甚至还出现了职业“挑西瓜”的验瓜师。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一个在上海南汇西瓜基地工作的名叫朱林杰的职业验瓜师,一天就要验近3000个西瓜,旺季则近万。手指头在西瓜上敲敲打打一番,就能识别西瓜甜不甜。他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十年,手上都已是厚厚的茧子。
验瓜师朱林杰
如果从整个中国的格局上看,则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华东、中南地区是西瓜的主要产地。根据农业部2016年的统计,中国种西瓜面积、产量三甲分别是河南、山东、安徽。这一年,河南种了436.65万亩。其次是山东,332.85万亩。第三是安徽,221.4万亩。
总产量上,河南也是遥遥领先,高达1716万吨,山东是1179万吨,安徽是607万吨。
2016年全国各地的西瓜总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万吨)
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要论单位产量,安徽则排在河北、甘肃、江苏等地之后,看样子安徽人种西瓜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仅仅是河南、山东、安徽这三省,就占了中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三分之一,不折不扣的天下三分有其一。
但除了这三甲,天下另外二分就分布得非常广了。甚至在气候、土壤条件不佳的西藏、青海等地也都有种植,农业部2016年的统计就表明,当年青海就种了6000亩,西藏也有1500亩。
在河南、江苏这些西瓜种植大省,则可以说,几乎无县无瓜了!
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郊区也种西瓜。比如在北京,大兴产甚至有“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已连续举办31届西瓜节。
今年举办的西甜瓜擂台赛上,新瓜王重达80.06公斤!在上海,崇明、普陀也都为上海人的口腹之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环顾华夏大地,西瓜足迹遍布,可谓无远弗届。
3.小西瓜背后,藏着大秘密
其实,除了西瓜,中国人在种水果、吃水果这件事上,这些年表现惊人。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消费国。2018年,中国各种水果的产量高达2.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1.4%。其中,西瓜就占了总产量的近3成。
14亿中国人,一年要吃掉全世界大约73%的柿子,68%的梨,58%的桃和李,50%的猕猴桃,49%的苹果……智利有70%以上的车厘子发往中国,菲律宾香蕉、越南榴莲、泰国龙眼,这些曾经只闻其名、难见其形的“奢侈品”,也在飞进寻常百姓家。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中国人常常有一个观点,因为在日本、韩国,看到一个西瓜动辄一两百块人民币,就觉得西瓜在外国是个奢侈品,外国人吃不起。
在日本,则常常切成片卖,一片西瓜也要卖到几十块。日本著名演员苍井空就曾抱怨过日本的西瓜太贵,折算下来一个西瓜四五百块人民币很常见。在韩国,买一个西瓜也常常需要花费一百多块人民币。
苍井空微博抱怨日本西瓜价格贵
某种程度上,这个认识其实是一个误解,日韩西瓜贵确实不错。因为种植面积少,水果产量比较低,价格自然也就贵。但日韩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国民更富裕,虽然不能像中国人这样敞开肚皮吃瓜,但也绝非是一个想吃吃不起的奢侈品!
毋庸置疑的是,对中国人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西瓜这样的水果,是算得上奢侈品的。
放宽一点视线,从西瓜种植面积、产量的提升上,还可以看到中国人饮食结构、消费水平的升级。
我们将视线放到二十多年前的1996年。那一年,中国的西瓜播种面积还只有959.7万亩,西瓜产量也只有2806.7万吨。
此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增多,西瓜的种植面积、产量也在快速攀升,不过二十余年,已经翻了将近三倍。
19世纪,德国人恩格尔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之,则会下降。这个观点被后人总结为“恩格尔系数”,成为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1978年,中国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则是67.7%。而现在呢?2018年,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再创新低。
2012年-201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持续走低
通俗地理解,四十年前,中国人,有一大半的财力花在吃上,现在则只有不到3成了。
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瓜这么猛,是因为赚得越来越多,吃得越来越精细,总收入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在食物上的花费增幅。
七十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之时,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仅仅只有3公斤,如今已经高达184公斤!已是当年的五十倍!
中国时代变迁的奥秘,有时候就是藏在了这些十几块钱一个的西瓜中。
对一个西瓜的追根溯源,就是对中国发展奇迹的追寻。细节之中,藏有魔鬼,看似一个小西瓜,其实背后藏有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