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与实体商业连接吗?我们去了趟杭州黄龙寻找答案

“智慧园区”的典型案例。

 |  锐裘

文|锐裘

除了“用知识去发现更大的世界”这个好噱头外,更重要的是看万科在“科技创新”的探索。

为什么要关注杭州看商业?除了和上海离得近之外,作为全国前二的新一线城市,杭州还有这两点一直非常吸引我:

其中一点,是依托于自然环境、教育等条件,杭州拥有自上而下的文化创意氛围;

另一点,则是基于阿里的强大力量,科技创新正悄悄植入在城市的各个场景中: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零售…整个杭州都宛如是”智慧空间场景“的试验田。

本次去探访的万科位于杭州黄龙商务区的项目,便是“智慧园区”的典型案例。

黄龙之于杭州: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

非杭州本地的朋友对黄龙可能了解不深,其实它是市区内元老级的商务区。黄龙位于西湖北侧,右侧连接武林商圈。

黄龙区域图,标红的位置为黄龙万科中心 图据万科官方

黄龙是500强企业的办公集中地,同时又拥有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近几年这里也吸引着不少互联网企业入驻。虽然写字楼整体看上去不像钱江新城那样密集,但与生活、产业、交通、民生等的依存关系无疑更紧密。

来源:今日头条大数据 图据赢商网

从这个描述来看,杭州黄龙与上海杨浦区的五角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杨浦同样拥有复旦、同济等一流学府,政府在早几年便打出了“知识杨浦”的旗号,第一期就与瑞安合作的,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力建立的创智天地与大学路,至今都是上海知识产业型商业的佳话。

黄龙万科:知识城市创新区,从概念到落地

顺延着黄龙的情况,再看万科给这片园区赋予“知识城市创新区”的定位也在情理之中。知识和创新对于商业地产的植入,必然是我们此次考察的重点。

我们从杭州东站出发,驱车20分钟便到达黄龙万科。一期办公区的地下车库都几乎停满,由此可见办公租赁生意的紧俏程度。

黄龙万科中心一期两栋办公。图据官方

我在之前的考察准备,关注点主要在其商业项目K-lab,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竟有9座写字楼,商业只是园区的一小部分。

规划图的漫画形式,这样的表达方式还不错

从上图看出,标记字母的都是办公楼,其中 I、H、G 为一期开业项目(即我们停车的区域)据说已全部租满。K-lab 和 A、B 栋写字楼连接,C、D、E、F 栋还在建设中。E、F两栋在建成后,一期项目就能与商业连通,打破现在要从外部绕行的问题。

若按照规划,接下来园区将出现剧院、艺术中心等文化类业态。也就是说,园区是用“知识”作为项目连接脉络,以此打造成一个集商务、商业、文化、艺术、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新城市体系。光从概念上来看这个模式,还有点意思。

K-lab:“知识消费体验场”

不得不说,从单个商业项目,延展到整个园区规划,这是此行的意外之喜。不过考察重心,仍然是落在商业上。

K-lab 被定位为 “知识消费体验场”,定位很高,但说到底还是一个辅助型业态。所以若光从传统商业观察角度,它的可看性并不高。我们更多还是从“知识”和“智能科技”来找它的闪光之处。

1.关于智能科技

不少入驻品牌都有迎合商场定位植入一些创新型的内容,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位于一楼的华为智能生活馆。

华为智慧生活馆入口。图据华为官方

乍看之下,其门店外观似乎和苹果线下店没什么太大区别,大而宽阔,大部分体验面积都留给了主推产品,例如手机、电脑、智能家居。

让我产生好奇的,是店内暗藏的一些科技类体验。例如电视屏幕可直接扫码下单,以及门店左侧的智能家居系列——这是目前各家科技公司加紧探索的领域,也是美的等制造型企业正在转型突破的方向。

此外,在一楼的两个入口处,都安排了这块实时热力屏。

黄龙万科的热力屏

屏内不仅有商场的实时数据,包括入场人数、会员,人流最密集处,人气最高业态等维度的数据。还有园区企业入驻情况,也就是说,万科正在做的,是智慧园区的探索。

有意思的是,我们曾在阿里园区的亲橙里也发现了类似的热力屏,对比看界面,发现两者竟是同款。由此猜测,智慧园区的一些系统开发,也许缘于是阿里与万科之间的合作。

亲橙里的热力屏

2.关于“知识消费”

这很难不与去年互联网火热的“知识付费”概念联系到一起。事实上,场内也的确看到了两家知识付费 app 合作:得到在这里设立了得到大学线下点,喜马拉雅app 则植入在 K-lab 的会员系统。

不过,从此次考察来看,“知识”对于消费场景的植入还处于浅层,其他品牌业态对知识的植入,似乎还停留在形式上。如果相关称谓换成与“知识”有关,那其实并不算场景植入。

当然,在园区的所有项目都开出后,知识赋予商业体验的模式可能会有更完整地体现。

小结:

如文章开篇所说,杭州商业相较上海的其中一个亮点在于创新型模式的探索,以及与互联网公司的紧密联动。

如果说 K-lab 商业的表现中规中矩,那黄龙万科在整个园区的创新型探索是我此次考察最大的收获。眼下园区还只开出了一部分,之后它的可看性还有很多,文化娱乐、会展等形态如何植入,“知识体验”又会怎样更完整体现,都值得期待。

同样在这周,我也去探访了文中提到的杨浦区正在建设的新江湾城,也有着一番景象:探索生活、工作于一体的商务区。而在杭州另一块区域,由江南布衣集团主导,正在建设中的天目里,同样规划成一个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未来办公如何跟商业等业态进一步连接融合?传统CBD之后的全新商圈模式又会是怎样?人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是否也随之改变?也许目前这些未知的答案,将在不久的将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