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谁和图灵做了“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终于在内地上映,而里面要破译的图灵密码,其实是那个知名的游戏:图灵测试,即测试者问电脑若干个问题,如果第三方判定有30%的问题是正确的,那么这台电脑就具有了人工智能。那么,图灵和这个世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  目光之内现实以外

关于图灵,知道的越多,就越如谜一般让人困惑。

昨天终于上映了去年的电影《模仿游戏》,主要讲了图灵在二战时,破解Enigma(谜机,给情报加密用),帮助盟军加速战争胜利的故事,但是名字不叫《解密威龙》、《密码总动员》什么的,而是用了电影里一句台词,图灵和因为同性恋传唤他的警察说,我写的一本书叫做——The Imitation Game。

谁在模仿谁呢?

我想这是一个细思恐极的故事,我们要破译的图灵密码,其实是那个知名的游戏:图灵测试,测试者问电脑若干个问题,如果第三方判定有30%的问题是正确的,那么这台电脑就具有了人工智能。

我最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图灵和这个世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还是从图灵的死亡开始吧。

吃了蘸满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死法,是从童话里看来的,那是在1938年的10月,26岁的图灵刚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剑桥不久,和朋友晨佩侬看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邪恶的巫婆把一个苹果放进沸腾的毒汤,口中唱着恐怖的诗句:

“让苹果浸满这汤,渗入沉睡与死亡。”

图灵听的目瞪口呆,口中喃喃的跟着吟唱,直到散场,回到剑桥国王学院的住所。他接受到了什么信息?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大战一触即发,德国人采用了最新式的Enigma,英国人束手无措。图灵已经决定,加入布莱切利庄园中的政密学院(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为国服役。

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国,作为一个彻头彻尾地自由主义者,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哪个政府值得自己献身,1937年,当他感应到德国会发生一场战争时,又钻研起少年时开始的密码学爱好,好在战争爆发时,谋到一个好差事,不至于直接到战壕里当炮灰。

这是明显经过计算的选择,也得出了他想要的,而且无比正确的结果。至于他自己的成就,是发生在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在论文的附录里他描述了一种可以辅助数学研究的机器,后来被人称为“图灵机”,这个设想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在纯数学的符号逻辑,和实体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电脑,以及还没有实现的“人工智能”,都基于这个设想。

当他投出这篇论文时,人们发现另一位数学家丘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建议他到美国去,与丘奇一同完成。这是图灵不同于一般学者的另一个表现:他才不在乎别人在研究什么,一点也不会像通常科学家做的那样,主动参考别人的进展和成果,对他来说,科学就是本能,什么都是全新的。

这是他人生第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从这时候起,他就不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行为古怪的学生小伙儿,而是一位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年轻学者了。

如果图灵的一生是一场测试,第一位测试者,是克里斯托弗。就是电影里,他钟情一生的人。

在遇见克里斯托弗之前,他就是一个古怪的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鼓捣各种莫名其妙的实验,后来进入公学,他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喜欢的就成绩好的不得了,比如数学,不喜欢的就不学,比如希腊语,因为他完全不配合,以至于学校干脆不要他的成绩了。

他从小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目光闪烁,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内心里却是极度强大(卷福真的演出了图灵的神韵),同学们经常取笑他、作弄他,老师也不喜欢他。他经常把墨水弄到衬衫上,作业和考试也是墨迹斑斑,看不出个一二三来,后来他在政密学院用打字机,猫跳上来乱踩一气,他静静看着,猫下去了,他继续打字,连改也不改。

以大英帝国古典主义的做派,科学实在不是什么高尚的玩意儿,历史、艺术、政治、纪律、规范这些东西,才是公学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科,和现在完全相反。这里培养的是绅士,科学家不算什么上流社会,一年收入最多500英镑,图灵的爸爸,驻印度的一个级别不高的公务员,因为看不惯领导愤然离开,退休工资一年也有1000英镑。

如果这么玩下去,恐怕公学早晚会开除了他,另一个图灵的结局难料,被送进精神病院被规训起来,也不一定,幸好他遇到了克里斯托弗。

贵族出身的克里斯托弗也喜好科学,他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图灵爱他到了极致,每天混在一起,一起做实验、一起聊天,克里斯托弗是典型的精英坯子,什么都做的很好,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待的久了,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封闭,居然开始改变了,他研究别人的需求和世俗的规范,主动调整自己,后来居然当上了班长(监督生),低年级小师弟们不听话,他就用藤条pia pia地打屁股,很性感。

克里斯托弗得急病死亡,给图灵的不仅是沉重的打击(这个场景在电影《模仿游戏》里催人泪下),也有更深切的思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欲、人性和灵魂,和这个物理世界到底有什么关联。

图灵爱着克里斯托弗,却没有得到相等的回报,当克里斯托弗去世,图灵专程去他的家里哀悼时,克里斯托弗的妈妈还很意外,因为克里斯托弗跟他们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并不多,显然图灵在在他心里的位置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和克里斯托弗的测试里,图灵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当他后来面对警察所代表的,俗世的测试时,是否也是这样呢?

因为战争,他得到僵硬的大英帝国和俗世规则最大的宽容,即使他像一个噩梦一样,在政密学院里游荡,对于英国人来说,以图灵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是现代的巫师,虽然神秘而且无法控制,却可以给他们带来胜利。

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和别人的交往还是完全自我式的,如果聊的来就滔滔不绝几个小时,聊不来转身就走,连理由也不给。即使朋友很少,还是有一些的,有时候他的幽默感也如灵感一样迸发出来。

战争时期他买了两块银锭,作为个人的战备物资,别人都存在银行,他觉得不安全,像个中国老农民一样埋到附近的两个地方,还用密码写了提示,两个提示也埋在不同的地方。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大堆剃须刀片,作为“硬通货”,准备战后卖了贴补家用。后来提示信息和银锭都找不到了,他做了个金属探测器,让朋友陪他一起去探宝,约定找到了就分给朋友一成。

战争结束了,他就立刻变得格格不入起来,在国家物理实验室,极其重要的ACE项目还没弄完,他就被排挤掉了。幸好,他在曼彻斯特大学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直到被公众发现是同性恋。

其实他从来没有刻意隐瞒过自己的取向,公学、剑桥、政密学院、国家物理实验室、曼彻斯特大学,他总是生活在一个纯净的环境中,有些人虽然难以接受他是同性恋,仍然能够尊重他。同时这也是个困扰他的问题,他总是很难找到男朋友。

他不得不游荡在酒吧、公元、厕所、博物馆、游泳池、车站、商店这些地方,去寻找性伴侣所在的“另一个英国”,最后,他找到了阿诺德,这个小偷和说谎者,图灵请他吃饭,文质彬彬的提出性要求,阿诺德答应了,图灵本想给他钱,阿诺德貌似矜持地拒绝又很快后悔,和别人一起偷了图灵的东西。

对于简单到一根筋的图灵来说,背叛是无法容忍的,这个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向警方报了案,结果却和王尔德当年经历的相似,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自己也带进去了。

俗世对他的测试,到了最后关头。警察审讯他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写下自己和阿诺德的交往细节,足足有5页,相当书面、相当规范、也相当私密,都不用警察修改,直接可以作为证据存档了。

图灵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异端,而且真诚的相信,自己没有任何过错,这才是让现实世界最恐怖的地方,就像图灵在电影里和警察的对话。

警察:你认为机器可以有人的思维?

图灵:机器不可能有人的思维。

警察:……

图灵:机器的思维是不同的、独特的,人的思维千差万别,机器为什么要和人一样呢?

即使被判处“化学阉割”,图灵也没有理由自杀,至少不像电影里那么痛苦,自杀之前,“阉割”已经完成,好像对他没什么效果,他照样去国外休假,寻找男朋友。朋友们都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上司动用特殊的权力不让他失业,他也根本不在乎这个场官司,开庭前两天他还在开会。

有一个朋友甚至发现,1953-1954年,自杀前的图灵,比以往更随和,更风趣,更容易交往了。

然而,他好像做出了错误的回答。

1954年5月中旬,图灵和朋友一家在海边愉悦的散步,看见旁边一个吉卜赛人的算命帐篷,图灵也许想起了1922年,自己10岁时,被一个吉卜赛人断定是天才,就走进帐篷。

他在帐篷里待了半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脸色跟1938年看到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的表情是一样的,惨白、无力、呆若木鸡,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兴致。1954年6月7日的夜晚,42岁的图灵真的这么做了。在自杀前的两天,他还打电话给当时一起散步的朋友,可惜朋友没接到。

更神秘的是,1922年,在吉卜赛人给他算命之后,不知道谁送了艾伦一本书,叫做《儿童必读的自然奇迹》,这让他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科学,终其一生,他都在思考这本书带给他的问题:我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过完这一生?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图灵和这个世界之间,是一场测试,那么判定者是谁,是帐篷里的吉卜赛人,或者里面还有别人?

图灵是什么做的,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