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上菜就怒了”原来是有科学根据的!

这种现象被称作“饿怒症”。

 |  张晓添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还记得餐厅里那些因为上菜慢而大发雷霆的家伙吗?也许他们不是没素质,而仅仅是饿坏了。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的时候更容易脾气暴躁。

这种现象被称作“饿怒症”(hangry)。在英文中,它是hungry(饥饿)和angry(生气)合成词。这个概念已经有九年的历史了。

为什么会出现“饿怒症”呢?人们该怎样正确应对它呢?悉尼大学高级研究员萨利斯(Amanda Salis)撰文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生理机制。

我们知道,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最终消化成为糖分(如葡萄糖)、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这些营养成分通过血液分配到器官和组织,作为其必须的能量。随着餐后时间推移,血液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开始下降。当血糖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人的大脑会认为这是危及生命的情况。

与身体中其他利用多种营养保持效能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人大脑的正常工作尤为依赖葡萄糖。因此人们可能会发现,当饥饿来袭、血糖水平下降时,简单的事情往往变得困难。比如,你可能会觉得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者犯下愚蠢的错误,也或者你会发现自己语无伦次。

饥饿时另一个变困难的事情就是保持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比如不要对人怒气相向。不过,即便一个人能够聚集足够的脑能量避免对重要同事发火,身体也可能对关系最紧密或最在意的人放下警惕,对他们大喊大叫。一项持续三年的研究恰好证明,夫妻双方在血糖含量降低时更容易发生冲突

除了血糖含量下降,“饿怒症”的另一个原因是“葡萄糖反调节”反应。当血糖水平下降到某个临界点,大脑会命令一些身体器官合成并释放激素,以推高血糖含量。而这些激素中包括了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两种激素都属于应激激素,它们会在所有令人感到紧张和压力的情况发生时释放到血液中,而不只是当人血糖水平降低时生理应激。

事实上,肾上腺素是人体“战斗或逃跑”反应机制(fight or flight)所产生的主要激素。这种机制用来应对突发的恐慌,比如你看到、听到甚至想到一些威胁你安全的事情时。就像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你很容易冲某人怒吼一样,“葡萄糖反调节”反应中肾上腺素猛然间升高也会导致类似反应。

饥饿与愤怒相关联的第三个原因是它们被共同的基因控制着。这些基因中的一种会产生神经肽Y抗体,当人饥饿时,这种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到大脑中。它会作用于大脑中的多种受体,激发狼吞虎咽的进食行为。这些受体中有一种叫做Y1受体。

除了在控制饥饿方面发挥作用,神经肽Y抗体和Y1受体还管控着愤怒和攻击性。因此,脑脊液中神经肽Y抗体含量高的人更易于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冲动。

应对“饿怒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怒火中烧之前吃点东西。你可能会首先想到一些速食,比如巧克力和薯片。不过,垃圾食品虽能使血糖水平大幅上升,但这种效果也会快速消逝,最终的结果是你可能会感觉更加饥饿。因此,萨利斯推荐那些营养价值高、热量适宜的天然食品。

当然,人们也不是一感到肚子饿就能吃到东西,更何况那些正在减肥的人。

如果不吃东西会怎样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启动“葡萄糖反调节”反应,令血糖水平恢复稳定。如果长时间不吃东西,身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脂肪储备以产生能量。一些脂肪通过脂肪代谢被转化为酮。酮被认为可以控制饥饿感,因为大脑可以用它替代血糖作为能量。

最后,对付“饿怒症”最文明的办法是——把困难的事情放在餐后处理,而非餐前。我们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看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