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后一天,为京东方保驾护航近26年的“老厂长”王东升,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正式交出了权利。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陈炎顺出任新一届董事长。
6月最后一天,为京东方保驾护航近26年的“老厂长”王东升,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正式交出了权利。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陈炎顺出任新一届董事长。
早先王东升提出了“五步走”的路线图:追随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和领导者,现在来看,在他的任期内已经基本完成了前四步,如何登顶面板行业「领导者」的铁王座,最后一项任务,交到了93届的老兵陈炎顺手上。
左:王东升 右:陈炎顺
在国内众多上游供应商里,京东方应该算是数码爱好者最为熟知的大厂之一,这跟近几年来与华为的密切合作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年初的MWC上,三星华为两款折叠屏手机一经发布就让国内面板厂商迎来了一轮普涨,特别是Mate X供应商京东方,在发布第二天直接涨停。不久之后P30系列发布,则让京东方与三星屏幕高下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
在手机屏幕上的突出表现,让很多以前没听说过京东方的人以为这只是一家手机屏幕厂商,实际上,京东方在中小尺寸屏幕上发力比较晚(更为人熟知的可能是另一家厂商深天马),在拿到手机屏幕优势之前,京东方主要为海信创维这些电视厂家提供大尺寸面板。
如今,不论小米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还是联想这样电脑厂商,都已是京东方的大客户。
更神的是,京东方近年来开始为LG、三星、索尼提供电视面板。近期又有韩媒报导,LG电子正在与京东方磋商,考虑采购京东方OLED屏幕,用于智能手机的显示面板。
近十年,显示面板行业的最高水准一直掌握在韩国企业手里,一家50年代老国企却可以做到反向给三星LG输出产品,这让人不禁好奇它到底如何办到的?
文|五矩研究社 劫镖
三重使命下的京东方
说京东方是老国企,是因为京东方的前身为北京电子管厂,正儿八经苏联援建的项目,编号774。
“一五”期间,全国电子工业总投资5.5亿,774电子厂一家就占了1.03个亿。
当改革开放大门打开后,落后的电子管技术打不过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至此774电子厂就此没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轻时的王东升
从端着“铁饭碗”到濒临倒闭,让京东方觉醒了企业第一个使命,那就是自身的「企业使命」——活下去。
在关于京东方的所有报道中,几乎无一不从北京电子管厂起死回生讲起。然而从93年改制到错过彩电行业浪潮,再到借遍银行延续主业,京东方和王东升用了10年时间才看清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
真正让京东方“开窍”,了解面板行业的转折点,或许更应该从2003年收购韩国现代的那条生产线说起。
当时的京东方面临着合资和收购两条路,如果走合资路线,对生产负责的还是外方,整个生产管理、设备零部件采购,供应商管理,技术的后续研发等各个环节,都是外方承担,中方得到的只有分得销售利润。当时的上广电就是这一路线的代表。
如果走收购路线,就需要对最终产品负责,几乎要从头学习液晶生产技术。但换来的是独立自主安排生产的权利,工人能够深入到生产一线,吃透生产过程,发展和积累工厂技术的机会。
最终,2003年1月在王东升主持,陈炎顺等人负责商务谈判,京东方咬牙拿出3.8亿美元收购了这条现代生产线,然后迅速用收购来的技术,在国内自主又建设了一条5代线,几乎是复刻了当年韩国面板企业打垮日本的做法。这样一来,京东方算是逐步掌握了液晶生产技术和供应链,从此上了道。而前面提到的上广电则在09年选择了转让。
此后虽依然算不上顺风顺水(京东方赶上了面板行业中液晶周期的下行阶段连续两年巨亏),但好在靠着补贴和融资渡过了难关。
更重要的是,早年在技术上吃过大亏的京东方深刻地意识到了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十几年间广纳人才,潜心研发,拿下了多项专利,也培养了一大批面板行业的相关人才。
在理论技术层面,京东方经过这十几年的积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其在美国的授权专利已经超过1600件,在全球能排进前20。
与实验室技术相比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叫做工厂技术。简单理解,就是适应当时当地,在每一个生产层级中总结积累的生产智慧,简称经验。
比如在《光变》(讲述京东方再创业史)一书中提到,面板生产对于无尘车间的要求非常高,刚开始投产的生产线,良率甚至达不到及格线,至于怎么减少尘埃,大家“只能在想得到的地方一点点改进。今天弄弄这里,明天瞧瞧那里,把尘埃数量逐渐降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良率提升到了95%。
所谓的工厂技术,并没有太多高深的黑科技,有的只是生产现场无数点滴的改进和调整。这些积累的经验,就让京东方的员工成了业内的抢手资源。据内部员工透露,现在京东方从上到下,都成了维信诺等其他面板厂商重点挖角的对象,甚至在成都工厂外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负责谈待遇。当然,京东方也在用同样的方式紧盯着韩日大厂的人才。
18年开始,全球面板市场京东方出货和面积都跃居全球第一,名声在外的京东方如今已进入了苹果的供应链,据传,京东方正式成为苹果第三大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有望为2020年发布的iPhone提供柔性OLED面板。
不过据五矩研究社了解,进入目前京东方进入苹果的只是低端的A硅屏,苹果最主要的两家面板供应商仍是三星和JDI。
与日韩企业角逐高端,是京东方背负的第二个使命——「产业使命」。
从03年收购现代生产线算起,京东方代表国内面板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上探。
今年因为国际贸易问题,“卡脖子”这三个字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中国工业化已不止一次被技术落差所限,这样的感觉让许多国内半导体从业者多年以来都如鲠在喉。
国产屏幕崛起之前,我国对面板行业几乎毫无议价权可言,京东方崛起,让我们第一次在行业中有了议价权。
京东方之前,中国液晶电视价格,均价基本在万元左右,京东方之后,下降到千元的水平。
拿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手机厂商举例,三星最早给HTC断过货,也卡过不长记性的华为Mate 9 Pro,其他媒体也报道过“联想高端机被日本美蓓亚卡了背光元器件的脖子,OPPO、vivo买三星的屏要看人家脸色。”
几年前,大陆首次对境外企业开出罚单,六家面板企业遭罚,分别是台湾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及韩国三星及LG。
原因是几家合谋涨价!
根据知乎网友提供的资料称,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正是这一次次会议,六家企业联手把中国市场的面板价格拉到了国内家电厂商无力承受的程度。
然而罚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直到国内将面板技术壁垒一一攻克,才算是了结了这次的行业垄断。
京东方崛起之后如法炮制,发起了价格战,让三星索尼先是在电视上逐渐主动放弃了低端,采用京东方屏。而后又在部分手机屏幕竞争中丢掉了一些市场。
据外媒Gsmarena报道,18年底三星面向国内市场的新机Galaxy A8S屏幕制造厂商正是来自于京东方。
而根据另一则供应链的消息,三星今年是以及其“优惠”的价格,才拿下了华为P30的订单。
采用京东方和LG屏幕的P30 Pro
正反两方面,都证明了国产屏已经有了充分的议价权保证。
但当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实际上京东方抢下的市场,很多是三星LG等企业原本就打算放弃的,无论三星LG还是夏普索尼,最高端、最赚钱的产品中,依然难觅京东方的身影。
当解决了从无到有的议价权问题,现阶段更考验京东方的是其冲击高端的能力。即便出货量成为第一,也要正视我们起步晚的客观事实,承认与顶级厂商在技术上的差距,留给我们的悬念是,京东方具不具备实现弯道超车的实力?
现在的面板市场,全面OLED化已经是一种趋势。据IHS Markit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OLED面板的收入占智能手机所有收入的61%以上,而三星占了93.3%的收入,并且占了柔性OLED面板市场94.2%的份额。
京东方2018年的营收971亿元,仅为三星面板的1/3,净利润也只是三星面板的1/4。可见,我们最牛的面板企业,在AMOLED上也要比三星差得远。在京东方内部,公司内部设计对标,人才挖角也都在死死地盯着三星。
最先攻下的有可能就是OLED市场,三星收割了近几年OLED供给侧的高额利润,如今,高端产品向折叠屏过渡,低端产品也在向OLED升级,从去年开始,京东方和深天马等厂商有多条生产线能够量产,可以预见,国产厂商会开始发力,用实力来抢夺市场了。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坑苦王东升的“液晶周期”吗?2009年左右,由于没有赶上液晶显示技术升级以及液晶周期上行所释放的产能,日本显示行业一举被韩国压倒。
根据京东方内部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京东方的投产计划已经不再遵从液晶周期。”也就是说,无论行业是否处于下行周期,都不会对京东方的产品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2017年,王东升便直言“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2018年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也曾向记者表示,市场总会起起伏伏,关键看每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创新力。
不论是液晶周期还是技术升级,所有面板厂商所面临更深层次的挑战,并不仅限于行业内部,还来自于整个电子产业竞争的变化。
进入数字时代以后,整个电子产业的竞争更强调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新品研发速度(专利转化);供应链控制;成本控制;营销推广,商业竞争的复杂程度远超十几年前,适应全新的产业理念,是京东方这些巨无霸企业今后持续良性运转的关键。
就拿液晶面板曾经的绝对领跑者日本来说,引领日本腾飞的工匠精神,使得日本厂商过度追求精益求精,但同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业化迭代。
按照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的总结,工匠精神一来使得日企对技术创新、市场变化不敏感;二来过度追求极致,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水平;第三则是依赖手工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导致成本高企。就连三星近年来似乎也开始陷入这种精益求精的创新者窘境。
不过,工匠精神也没有让日本优势全无。虽然没能在全产业链上形成领先,但在某些关键材料上,日本企业依旧保持了领先技术优势。
最近,中国面板企业又迎来一个利好消息,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严重打击三星到OLED的发展,而中国相关产业链则受益明显。
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的材料,包括OLED显示器部件必备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光刻胶”以及蚀刻气体(Eatching Gas)3类。
氟聚酰亚胺是用作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基板,被用来在硅片上压印和蚀刻芯片电路的抗蚀剂聚合物和氟化氢也或将被列入清单。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日本占全球氟聚酰亚胺总产量90%产能,而该咨询公司亚洲业务主管Yoshio Tamura说,“日本公司在氟聚酰亚胺供应上存在寡头垄断,如果没有日本的出口产品,LG Display和三星将无法生产柔性OLED屏幕。”
根据中关村在线7月8日微博报道,由于三星的断供风险,已有传言称苹果已打算让京东方提前为iPhone供应屏。
显示行业所用的都是新材料,一条面板生产线70%的资金都投在设备和材料上,近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下游向中上游移动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次类似今天三星所面临的情况不胜枚举。
同时,显示行业还能拉动国内甚至全球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可见,比掌握定价权更重要的,是将行业核心标准掌握在自己手中。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的制高点。
这便是京东方所承担的第三重使命——国家使命
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曾提出过非常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简单理解就是:在产业链两端的环节附加价值最高。
以电子产业为例,上游的软硬件设计,和下游的销售服务环节附加值最高。而在中间的组装加工是整条产业链上附加值最低的。而我国的半导体工业最开始就是从组装做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在平板显示行业产业链中,上游是设计、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是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生产,下游为各类电子整机终端产品,涵盖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众多电子领域产品,形成了完整、巨大的产业链,这是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发展的保障条件。
在王东升眼中同样认为,企业如果想获取最大利润,就必须要在技术上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要么就成为颠覆者。
占据产业链中的有利位置,就意味着可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掌握制定全球产业标准的主动性。
同时,前面提到的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对显示行业反哺,形成更强的攻守同盟。
在京东方发展的过程中,还摸索出一条适合国企发展的新路数——政府参股。通过向地方政府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分享面板生产的利润,当然双方也要共担风险。
比如成都4.5代线的生产项目中,京东方通过与政府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不仅拿到了土地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包括道路、用水、排污、后勤、绿化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这些优厚的条件,无论是上市融资还是银行贷款这类重视短期财务指标的投资方式所给不了的。
现代电子产业作为实体经济,需要的条件不仅是从前简单的政府补贴,尤其像京东方这样需要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
经济学人同样认为,中国政府将“企业”“消费者”“政策”三者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科技战略,找到了“技术”“市场”“管理”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代人终将老去 但总有人正年轻
当然京东方在期间也面临着所有制造业的通病:资金成本和人工成本过高,利润率太低。据相关人士透露,2019年京东方大部分员工的底薪都没有的到提升,裁员之说也在员工中甚嚣尘上。同时,京东方的众多管理层也很难改掉老国企的做事风格,同样为京东方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不小的内部隐患。
即便如此,经过王东升这一代人的努力,国企出身京东方还是以出色的业绩,完成了与生俱来的企业使命,用逆袭的方式,完成了所肩负的行业使命,以创新的洞察,完成了赋予它的国家使命。
关于实体经济发展迟滞,互联网脱虚向实这样过于辽阔的话题,即便是显示巨擘京东方,也只是滚滚大潮中的沧海一粟,在这里我们就不再为它今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而费尽心思寻找理由。《一切显而易见》中说,当你知道一个结果,你总会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然后再为这件事找一个确定性的理由。
“第一次”经历换帅的京东方,拉开了通向未来的序幕。用最近流行的一句歌词形容来形容就是,“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京东方英文缩写为BOE,Best On Earth,接棒后的陈炎顺,将会怎样继续带领众人前行,“成为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