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耍小聪明能解决一时问题,但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市场。
文|华商韬略 张津京
7月6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收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最终处罚通知,需为1款在京销售的轻卡支付两倍罚款1.7亿元。
这是自环保部发布号称最严车检标注的《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一年来,车企收到的最大罚单。
【1】
根据公告显示,北京生态环境局于2018年4月9日对江淮汽车生产销售的江淮牌其中一款在京销售车型进行了新车环保一致性抽检。
检验报告显示,随机选择的三辆江淮汽车的新车检测结果中,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符合《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4372008)标准要求,属于机动车生产企业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OBD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故障,就会马上报警。
根据国际上OBD的规范,需要留出外接的接口,以便于汽车维修的时候下载、查看发动机的各项工作状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也正是基于其对发动机全程的关注和记录的实时和稳定,使用OBD数据进行尾气监测方式现已经被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
环保部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述关于OBD的技术要求规范,显示出我国也采用了这个最严格的尾气检测方法。
而此次江淮汽车被查出的问题,用华商君朋友(某4S店技术工程师王立军)的话讲,就是通过提前预设安排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等内容,以便于汽车能在检测时达到排放标准。
但实际正常驾驶中,这样的预设标准没有任何作用,一旦上路这辆车的尾气就会“原形毕露”。
而这样的行为,其实就相当于糊弄环保部和北京市两级相关部门制定的最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属于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
顶格处罚,一点也不冤。
【2】
这次被顶格处罚的江淮汽车,正处于历史最低谷。
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作为高举纯电动汽车大旗的江淮汽车,受到政府补贴退坡影响甚多。虽然年收入突破500亿元,但是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却为负的7.8亿,被媒体评论为“赔本赚吆喝”。
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江淮汽车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每年一季度都是回款高峰期,一季度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很多车企的年度表现。江淮汽车这次,却交出来一个非常难看的答卷。
一季报显示,预计公司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万元左右,下降幅度为69%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去年同期为2.09亿元。
江淮汽车表示,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几个,其中政府补贴下滑是主因。本季度政府补助约1.05亿元,同比减少约3.25亿元。
也就是如果政府补贴恢复原状,江淮汽车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润还能与去年持平。可见,其收入中有多少部分是政府补贴构成。
这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从去年开始,因为补贴的退坡,江淮汽车为了经营的正常开展,不得不增加融资。这部分成本一季度同比增加6400万元左右。
同时为了尽快还清贷款,江淮汽车又不得不加快经销商回款速度。一季度光销售费用就增加了1亿元。
并且,很多新产品的研发都受到了影响。现在看,此次被顶格处罚的轻卡就是一例。
用华商君朋友(某4S店工程师王立军)的话,这样做其实是厂家的小聪明。“估计江淮汽车想先卖车,后续通过召回等形式换装部分高标配件来解决尾气检测的合标问题。”
【3】
江淮汽车这次被处罚,还带来另一个问题。
作为在全国排前三的商用车,江淮汽车这两年一直将新能源汽车看作是其转型的主要突破口。
目前江淮汽车颇有用轻卡的利润来养纯电汽车的势头。2018年江淮汽车年产量超过46万辆,轻卡产量近20万辆,纯电汽车产量仅有6万多辆。
6万多辆的纯电汽车,虽然占比不高,却是江淮汽车转型的希望。
可这次处罚出来,对电动汽车消费者的信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在消费者看来,江淮汽车在成熟的轻卡上都出现这样违规的问题,难保在新能源尤其是纯电汽车上不会出差错。
例如电池容量、极限里程等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厂家选择造假,消费者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还不好区分。
由此带来的市场对江淮品牌认知方面的负面影响,才是最致命的。
有时候,耍小聪明能解决一时问题,但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