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网络影评人都去了哪儿?

上世纪末,“我爱电影”“香港制造”“周黎明”留言板三足鼎立是网易电影版块的繁盛时期,顾小白、周黎明、苹果猪、奇爱博士、魏君子等这些著名ID曾在此济济一堂。

 |  人间电影指南
导演李霄峰。

导演李霄峰。

上世纪末,新浪“影行天下”版恐怕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论坛之一,上面活跃着中国第一代网络影评人:Liar、陆川、张小北、王巍等。1998年,这些人出走到西祠胡同“后窗”和网易娱乐论坛。“我爱电影”“香港制造”“周黎明”留言板三足鼎立是网易电影版块的繁盛时期,顾小白、周黎明、苹果猪、奇爱博士、魏君子等这些著名ID曾在此济济一堂。

十多年过去了,有些ID已隐匿不现,有些则开始真正进入到电影工业体系的核心。这些人大部分是县城青年,从小镇出发,聚集到北京,始于对电影的热爱,这份热爱最终变成自身命运里的翻转键。他们成了电影导演、编剧、文学策划、营销总监,打破了以往只能依靠学院上升的垄断路径。在他们越发靠近理想的同时,也开始感到理想成为职业时的失落感。周黎明说:“我们现在最靠近电影工业,但以前的自己最靠近电影。”他们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中年危机和处于上升期的事业相互倾扰,这些影评人们在未来会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编辑/梅雪峰 采访、撰稿/黄周颖

一群在安徽合肥的少年抢劫犯,年龄大多在13岁到18岁,他们采取了轮班倒的办法,轮流值班抢劫,每个人在路口值半小时班,回去睡觉,再换一个人过来。这是李霄峰写的人生中第一个剧本,名叫《无法无天》,他从2005年写到2006年,写完后剧本没过审。

近三年的时间,他只赚了大概2万块钱。写《无法无天》时,他心里觉得“简直太棒了”,没过审的刹那,扛不住了,很绝望,跑去找朋友张元,对这位拍过著名的《北京杂种》的导演说了一句话:“我可能不太适合写剧本,以后不写了。”

命运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时间不停往前走,结局未定。2015年夏天,导演李霄峰的处女作《少女哪吒》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它改编自作家绿妖的原著小说。小说讲述两个青春期的女孩互相通信,倾诉秘密和烦恼。电影扩充了原著的容量,李霄峰借两个女孩之口,表达了对压抑成人世界的不满和反抗。

导演李霄峰

放映结束后的论坛上,李霄峰穿着黑色polo衫,戴着眼镜,他旁边坐着编剧顾小白和制作人冯睿。

一位年轻的女孩站起来,她先是分享了一些观后感,接着说:“我是个编剧,今年29岁,我觉得我还在青春期,但社会认为我已经步入中年了。”语音落下,李霄峰和顾小白有些沉默。

当天论坛的主题是:“网络养大的一代电影人”,李霄峰、顾小白和冯睿算得上中国较早的那批影评人,他们都生于70年代末,在他们上初中时,还保留着80年代末理想主义的余温,受到余华、苏童这代作家的影响,通过盗版碟接触了大量电影,成为90年代最早接触网络的试水者,从1999年到2005年间,他们是网易电影论坛上最火的几个ID。

《少女哪吒》在安徽芜湖取景,那是个典型的带着水雾气的江南城市。李霄峰生长在安徽合肥,在他的童年里记忆里,并没有电影中湿漉漉的河堤。小时候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到了高中,他的世界里就只剩下电影、音乐和写作,可以一晚上不睡觉,趴在枕头上,拿着钢笔写到早上6点天亮。

李霄峰处女作《少女哪吒》取材于作家绿妖的同名小说

 

因为早恋,李霄峰跟父母的关系大部分时候剑拔弩张,一次回到家他发现自己的日记不见了,被母亲看了,他非常生气。那是李霄峰第一次手抬起来跟母亲吵架,母亲过来打他的时候,他挡了一下,母亲就被弹出去了。那一天,他发现自己长大了。这种紧张关系在《少女哪吒》中也能看到其踪迹。

李霄峰在阅读上,最早受古龙、王朔的影响很大,父母是国企单位员工,有个很小的闭路电视,“经常放一些很奇怪的电影”,高中进入合肥八中,他成了老师眼里的“坏孩子”——打架、泡妞、偷家里的香烟。

与生长在大学校园的李霄峰不同,顾小白是出生在河南邓县的小镇青年。那个小县城像极了贾樟柯《小武》里出现的那个,他的童年在兵工厂里度过,邻居大多是来自东北、山东的移民,在这里大家都说普通话。

从初中起,顾小白不上学,天天在外面打游戏,再后来放学后都泡在录像厅里,把能看的港片都看了,这也是日后他在论坛里人气最高的帖子《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的来源。那时刚引入的好莱坞大片是《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真实的谎言》和《终结者》这一类。

某次迟到,他被老师叫到讲台上,老师热衷体罚,就拿棍子打什么的。“打还无所谓,就那种羞辱的感觉很强烈。就是让你们都在站在那,然后说一些特别难听的话,侮辱人,还问你们每个人将来想干吗?”顾小白记得当时自己说将来要当作家。“不知道为什么就脱口而出,他们还觉得挺荒诞的。”

编剧顾小白

顾小白自然地成了一个文学青年,余华、苏童、格非、莫言为他打开了新世界。“很多东西一下子就扎到自己心里”。

1998年,毕业后的顾小白被分配到铁道部直属通讯社,在铁道部旁边一个院子里。澡堂在里边,食堂在里边,上班的地方在里边,宿舍在里边。“就你没事儿基本上不用出那个院子,一年不出都没问题。”

小白的工作是负责铁路系统的网络维护——面对一块墙上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是红绿闪烁的信号灯,如果有障碍及时汇报。

枯燥而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小白有种“生理本能上受不了的感觉”,他开始严重失眠,“就每天从生理到精神上都特别难受。老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病。”

魏君子生长在河北唐山,与顾小白类似,他的电影启蒙也是在录像厅里完成的,“砰砰啪啪的武打片,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第一次看的是《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然后泥沙俱下地看完了《倩女幽魂》《辣手神探》《鹿鼎记》一系列港片。他开始从电影字幕里寻找乐趣,拿着小本子记下每部港片的导演、监制、演员,收集报纸上一零半爪的电影资料。

进入大学,开始进入到影迷阶段,他有意识去搜集整理电影,到处买书和1块钱一张的VCD,省吃俭用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影碟机。

“台风”在电影《少女哪吒》中多次出现,李霄峰很喜欢这个意象,因为“暴风雨就要来了”是90年代那批人的内心。

90年代刮来的“台风”是因特网的普及和盗版碟的繁盛。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小镇青年尚未谋面,但经历却大致相同。

李霄峰高中翘课去机关单位的电影院看港片,买磁带,听港台音乐。但真正大量接触电影成为影迷是进入大学后,他从合肥考到北京农业大学,不怎么上课,就躲在寝室看电影,“基本上都是中午 起床,别人打饭回来我下去蹭两口”。

2000年,他加入了由卫西谛在西祠胡同创立的“后窗”,这个名字源自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在这里,他不再是白天逃课整天浑浑噩噩的李霄峰,而是频繁发帖聊电影的Liar,他迅速认识一批电影学院、中戏、北广的老师,在这里活跃的ID还有史航、程青松、张立宪、黄小邪、绿妖、陆川、苹果猪等。

导演蔡尚君找顾小白合作的第一个电影是《红色康拜因》

顾小白起初是因为有网友抄袭,一路追到西祠,然后驻扎下来,并认识Liar,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东方广场,神交已久的两人,见面后觉得很投缘。顾小白开始在网络上不断地写影评,反响很大,他的代表作《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是当时“镇坛帖”。

魏君子大专毕业后,在老家电视台做广播节目主持人,他有次把电影《活着》的原声剪辑成一期广播节目。在极其匮乏的小镇上,并没有人知道这是一部禁片,这期节目理所当然也没引起什么反响。“我骨子里多希望《活着》的电影录音剪辑被领导批评,这说明领导知道这个信息。”

像接上暗号一样,在网易论坛里,这三个人相遇了。“我爱电影”是网易最早的电影板块,不久后有了周黎明留言板,谈论好莱坞电影;魏君子开了“香港制造”,专聊港片;“顾小白留言板”则不仅聊电影,也聊各种青春话题。

“香港制造”在20 02年到20 0 4年,成为人气最高的话语论坛,这也是魏君子写作的爆发期,这段写作经历变成了日后出版的《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魏君子成了大家眼中的“香港电影活字典”“港片搜索引擎”,而对香港电影的痴迷也影响了他日后的人生轨迹。

让李霄峰开始萌生做电影的念头,是在布鲁塞尔读书时看到了田壮壮的《蓝风筝》。他给在论坛时期认识的陆川写信,想回国工作。大学读了一半,他就进了陆川工作室。Liar这个曾经赫赫有名的影评人名字被他弃用,他开始停写影评。

“在当时我来说,评论和创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相反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必须得找条路,我必须得把它停掉,强行地把你的一条胳膊砍掉。”

李霄峰的电影创作是从拍广告开始的。前半年,一共就拍了两条广告,“到真正开拍的时候,我在现场就发现自己完全是个傻子,不知道该干吗,也没有人招呼你,你就像是个多余的人。”

2003年7月,他跟着陆川拍摄《可可西里》纪录片,一次是在格尔木,在戈壁滩上拍夜戏,陆川走过来的时候说:“霄峰我要是你,我就得在这想一想,我会不会这么拍,我的机位会摆在哪儿?”陆川的这种耳濡目染对李霄峰,非常重要,“我特别感兴趣,其实我比较后知后觉,不是那种好像上来就特别清楚知道我要干什么,我得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现在回忆这段经历,李霄峰总结:“一定要进组,无论你是什么职位,包括你是做编剧也好,能有机会进组就进组,因为这是一个行当,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说你坐在电脑跟前,你就能够去掌握的事。你冲在第一线趴在战壕里跟坐在电脑后头感觉是两码事。”

第一个来找顾小白写剧本的是导演李少红,那是在他写电影专栏写到了第二年时。剧本是改编作家李修文的《捆绑上天堂》。当时顾小白仍在满是信号灯的铁通工作,“全是我一个人回去自己写自己的,自己发挥。其实那个时候完全没有技巧,也不知道剧本该怎么写,什么关于剧本的书都没看过。”

那个年代电影编剧大多是作家从事着,比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编剧是作家毕飞宇;陈凯歌《霸王别姬》的编剧是李碧华和芦苇;《风月》的编剧最早是王安忆;《阳光灿烂的日子》编剧是姜文和王朔。

参与电影《人山人海》的剧本创作,对顾小白而言试一次严格的编剧训练

蔡尚君是第二个找顾小白写剧本的导演,合作的片子叫《人山人海》,大概做了两年。每天两人至少聊五六个小时,不断地推翻重来,不管是人物设定还是情节还是细节,推翻重来大概有几十次。“他也会教给你,怎么去调动你,因为你自身的经验,自身体会到的东西怎么放到这个片子,然后又不是在写你自己经历的事儿,就是那种共振,而且你也不要被自己的很多情绪点所蒙蔽。”

从2006年起,顾小白就停止了影评写作,做了几年媒体工作,并陆续参与了《山楂树之恋》《新红楼梦》的剧本创作。谈起从影评人转行做职业编剧,顾小白说:“从没有人找过我当枪手。我没有科班出身唯一的优点、好处就是,其实没有被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所磨灭过、抹杀过。”

真正让魏君子下定决心离开小镇广播台,与2003年张国荣自杀有关。当时消息传出,整个“香港制造”论坛里的人都崩溃了,大家一夜未眠,魏君子趴在桌子上,不愿意相信。第二天消息被确认,早上魏君子到电台上班,另一个主持人跟他争论,认为“张国荣没那么伟大”,争来争去,谁也不能说服谁,魏君子突然觉得这种日子太没意思了,“道不同”,不如离开。

魏君子影评产量最高时,同时写5个专栏,他对香港电影如数家珍的本领足以保证他的收入。他的个人命运与香港电影保持着紧密联系。从90年代起,香港电影江河日下,金像奖丧失曾经的影响力,“到2004年就出问题了,一年就只有30多部香港电影,而真正能拿出来写的只有20多部。”单纯靠写影评不能养活自己了。

2005年他来北京,转型做媒体。在新浪娱乐的策划部,他做了很多大型活动,《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把两岸三地电影公司那些电影人全部都访谈一遍。他停掉了大多数专栏,只保留了在《看电影》上的更新,这部分作品结集成了《魏君子说书》。

剧本《无法无天》没过审,李霄峰倒是去张元的电影《达达》里演了把男主角。身心俱疲后,他借了几十万到上海开公司,随之破产,之后的一年半是在酗酒中度过的。

2009年《达达》公映,公映之后重新回到这个圈子,开始接触编剧工作,写了陈可辛的《亲爱的》第一稿大纲,其他大部分合作则是断断续续,最后没了下文。

2010年李霄峰写完自己拍的第一个剧本《追踪》,《追踪》一直拍不成,结果把《少女哪吒》很轻松地改了500字,送到上海电影节,入围了,还得奖了。

当时李霄峰正在武汉中山公园看景,接到沈暘电话,“现在正在讨论你的《少女哪吒》,你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找到一个监制,不然你就入不了围,因为你是第二次入围。”

在《少女哪吒》的点映论坛上,李霄峰说:“我要感谢两件事,一是互联网,二是盗版碟,是这两位神仙联手打破了头几十年形成的电影话语权威。它们让我这样热爱电影的人有机会看到世界各地最出色和最糟糕的电影,也有机会去走自己的路。我们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并没有人告诉我们谁是大师,谁是低俗,所有的标准伴随着我们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开阔,对电影的实践终于可以不仰仗权威们的鼻息去探索自己的审美。”

电影工作者魏君子

做记者时,魏君子每次去采访香港导演,对方都会很惊讶:“你怎么知道我的这些故事,我从来没跟记者讲过。”当年从电影字幕中找到蛛丝马迹的故事,帮助魏君子认识了徐克、杜琪峰、邹怀文等一大批香港电影人。

魏君子自费去香港,做了一系列香港电影人口述史。嘉禾董事长邹怀文是影星李小龙的发掘者,也是香港著名电影事业家,他的电话是徐克给的,短信发过去,邹迅速回复过来:“你是魏君子?我看过你写的《邵氏VS嘉禾》,我愿意接受你的访问。”在香港海港城一个会所里,两人见面,魏君子与80岁的邹怀文从12点聊到下午4点。

另一次访问是在楚原生日上。楚原是香港邵氏时期著名武侠导演,是将古龙小说搬上银幕第一人。在生日宴会上,魏君子见到了狄龙、岳华等一批70年代的邵氏明星。他们很奇怪一个内地人怎么这么了解香港电影呢?文隽送给魏君子的《香港电影》一书的序里称他为“香港电影的自己人”。

就在几年前,魏君子还在唐山一个小镇里做广播节目,现在能和这么多邵氏影星见面,魏君子多少觉得有点恍惚和感慨,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当初那个沉迷在录像厅的香港电影里的小孩。

魏君子很快得到了江志强和方励的赏识。江志强将电影《风暴》的内地营销工作交给魏君子,最后票房达3亿,对魏君子而言,是个不错的开始,“因为喜欢香港电影,结果有了香港电影人的资源,因为他们对我的信任,现在我们就有这样一个合作。我希望能够用我的经验和跨香港、内地的身份,帮这些香港导演能够再往上走一步。”

制片人方励很相信魏君子,让他的团队来做《万物生长》的宣传

接着他和自己的营销团队又接下了方励作为制片人的《后会无期》和《万物生长》,票房成绩都不错。现在他是集智映像影视公司的创始人,开始陆续推出自己投资出品的电影。

当初在影评论坛里的其他知名ID也陆续进入到电影工业中卫西谛居住在南京,主编出版有电影评论集近十本,一直忙着做中国独立电影展的选片工作;柏邦妮编剧作品《坏姐姐之拆婚联盟》2014年在大银幕放映;“苹果猪”成了博纳影视的营销总监;冯睿先做了编剧,现在退居幕后,成了制片人。

周黎明的本职工作是《中国日报》网执行总编辑,在影评圈赫赫有名的他,影评结集成书已超过10本。现在周黎明正忙着做改编自王尔德的喜剧《不可儿戏》。对于是否要成为电影导演,周黎明并不那么心急,保持着一贯的淡定:“就是你首先非常重要的是运气,就是你刚好碰上了,比如说你想表达一种东西,我这东西自己表达,但是我表达了是否刚好适合,刚好契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只要我契合的话,是不是刚好就给我搞到一个相对比较大规模的观众群,要这东西全部合成一体你才能够成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最终很少能做导演。”

顾小白已过而立之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曾经的失眠症重新袭来,每天晚上必须得喝点酒才能入睡。

“就那种潜意识的东西冒出来以后,你会下意识地逃避。我觉得是变得越来越不勇敢了。但这个东西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其实是变得越来越怯懦了。到了30岁、40岁、50岁,表面上是越来越强大,其实是越来越弱小,很担心这个事,这是精神层面的。”回忆起以前的论坛时光,顾小白觉得那种内心清澈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变得更复杂”。但无论如何,这位与张艺谋、李少红合作过的编剧正在一步步更加靠近自己的初心。

对魏君子来说,从影评人到一家电影文化公司的老板,涉足电影营销、投资、出品等多项业务,最大的变化是心态的转变,“以前影评人你可以随便说它哪里不好,但现在我知道电影能拍出来有多难,电影能否拍成的变数太大了。”

他的第一部编剧的电影叫《追影》,“向胡金铨、徐克、楚原、刘家良致敬的那种玩法。”但是到了吴镇宇手里变成了一个恶搞喜剧,“它没有完成我的初衷。”这让魏君子下决心要进入电影出品环节,这样才能全面把控电影的品质。2015年年末,他将和徐克一起合作一部武侠片,这一次,他的身份是出品人。

2014年10月,在韩国釜山放映大厅,《少女哪吒》正在播放,李霄峰悄悄去门口抽烟。那一天,他是这样记录的:那是《少女哪吒》第一次在大银幕上面对观众。抽完烟我没有进去,在门口听红色绒布里传来的声音,那不是什么听见婴儿啼哭的感觉,而是感觉到自己活着,活在自己的电影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载于《大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