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东京

未建的东京:地下摩天楼和百万人的金字塔

如果地下摩天大楼的创造者得偿所愿,日本首都也许会与如今的样子大相径庭。

 |  Nick Van Mead
KPF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420层高“天空英里塔”是“下个东京2045”提案中的重点,设有悬浮农场,可容纳东京湾的50万人。图片来源:Kohn Pedersen Fox

KPF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420层高“天空英里塔”是“下个东京2045”提案中的重点,设有悬浮农场,可容纳东京湾的50万人。图片来源:Kohn Pedersen Fox

“地下摩天楼”(depthscraper)由钢铁和玻璃建造而成,由圆柱形钢筋混凝土墙体支撑,延伸到地下数百米的深度。每栋35层的地下摩天楼只有1层楼会露出地面。

大楼中心井上会直接安装巨型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地下的公寓。棱形玻璃窗确保了整个白天都会有光线照进里面,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则从地面往下输送。

1931年版的《每日科学和机械》(Everyday Science and Mechanics)将该设计称为“日本工程设计的最佳产物”,“在地震时,整栋建筑物会一起振动,以抵消地壳挤压的拉力。”

1923年,东京发生大地震,对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创伤,不到10年,这个构思面世,目的是为了预防东京日后再次遭受强震影响。

这本热门的科技杂志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均提到了不少天马行空的项目,跟其中大部分项目一样,地下摩天楼可能永远也不会实现。

该计划依旧属于未建东京的一部分。关于东京,曾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计划交替提出,有的停留在概念阶段,有的是推测,还有的,由于经济或政治动荡而受阻。

1931年11月出版的美国《每日科学和机械》提及的地下摩天楼

这些计划中最有可能成型、也最知名的,是丹下健三(Kenzo Tange)提出的东京1960计划,他是当时日本影响力最大的建筑师,后来还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

丹下曾在二战后负责广岛的重建,设计过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针对被炸弹炸毁的东京,他提出了将这座城市广泛扩张至东京湾的浅水水域。他提出的人工岛、桥梁和悬浮平台为东京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可调节的空间,也是城市中心无节制扩张的替代方案。

巴特雷建筑学校(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讲师以及《未来都市》(Future Cities)作者保罗·多伯拉茲克(Paul Dobraszczyk)表示,二战后,受到军方建造的海上堡垒和大型浮桥启发,有很多关于悬浮城市的构思被提出。

他认为,丹下的东京湾计划和法国建筑师保罗·梅蒙特(Paul Maymont)提出的另一项东京计划类似,“动力来自现代派对科技和建筑量产的信仰,目的是创造全新的都市环境……使都市不必再受到基于土地的传统制约。”

多伯拉茲克称,到了上世纪70年代,这种对技术的乐观态度开始消退。

丹下健三的东京1960总规划。图片来源:Tange Architects​

东京湾还是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的建议选址,这将是一座2000米高的建筑物,能够容纳100万人。这个概念性项目由清水工程公司(Shimizu Corporation)于2004年公布,曾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系列《工程大突破》(Extreme Engineering)中播出,清水是横穿东京湾的水线隧桥(Aqua Line)以及新宿蚕茧大厦(Cocoon Tower)背后的工程巨头。

在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的计划预想中,整座城市会由自动机器人建造。该城市的纳米碳管结构可承受地震和飓风,发电则可通过光电涂层和海藻实现。

理论上,该项目计划在2110年前完成,但清水公司同时还在忙着在海底打造海洋螺旋都市(Ocean Spiral city),还有太空酒店、环绕月球的宽约250英里的太阳能电池,所以说,完成金字塔项目的日期也并说不准。

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图片来源:Shimizu Corporation

包括从1995年就提出过的4000米高的“X-Seed 4000”项目在内,未建的东京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概念性结构和摩天大楼。尽管如此,东京千禧塔(Millennium Tower )是其中比较可能实现的计划之一。

1989年,英国备受推崇的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了这座840米高的铁塔,每隔30层楼划分一个“城镇广场”,配备面积堪比公共汽车的高速电梯。环绕铁塔的螺旋箍筋为这座建筑提供了结构支撑,顶部的水箱则可通过不断旋转抵御暴风。

该项目由大林组公司(Obayashi Corporation)委托设计,该建筑公司曾打造东京晴空塔(Tokyo Skytree )和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大林组还曾经负责“东京天空之城”计划(Tokyo Laputa Plan),旨在于地面六到八层楼的高度打造一系列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悬浮城市”,以缓解过度拥挤的空间,提供急需满足的开放空间。

千禧塔是个更为严谨的计划,但也从未实施过,可以说是东京1990年代泡沫经济的牺牲品。

福斯特设计的千禧塔模型/图片来源:SSPL/Getty

美国企业KPF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提出了“天空英里塔”( Sky Mile Tower),这是一座420层高的摩天大楼,属于“下个东京2045”计划(Next Tokyo 2045)的一部分,该计划概述了打造环保区阻止东京湾海平面上升的方法。

这座塔的面积接近当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的两倍,比沙特阿拉伯在建的1000米高吉达塔(Jeddah Tower)要高得多。

这座摩天大楼可容纳大概5.5万人,通过多层的“天空大堂”连接,配有商店、餐厅、酒店、健身房、图书馆和健康诊所。该设计方案提出了从云上集水的计划,而悬浮在水域上空的农场可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里的5万居民供应食物。

天空英里塔的概念在2016年就宣布了,可惜并未获得资金支持。

天空英里塔是“下个东京2045”计划的核心建筑。图片来源:KPF​

未建的东京最近增添的一个最为高调的方案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提出的未来派设计方案。已故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哈迪德在2012年赢得了针对体育场的原创设计比赛,可三年后,由于造价飙升至原来预计的近两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放弃了该方案。对此没有好感的东京人曾将哈迪德的设计比作是便盆和自行车头盔。

隈研吾(Kengo Kuma)设计的新体育场于2016年开始建设,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

哈迪德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提出的设计方案。图片来源:Japan Sport Council/EPA/AP/Zaha Hadid Architects

(翻译: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