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接任黑石中华区主席职位 他的前任曾害惨中投

张利平将填补梁锦松离任后的空白,目前黑石在中国房地产正有一系列投资动作。

 |  李一帆
黑石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图片来源:网络

黑石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图片来源:网络

黑石大中华区主席的位置已经空了两年,终于有人接任了。

2015年7月3日,黑石发布公告,宣布张利平为高级合伙人和大中华区主席。张今后将在香港办公,为集团管理和区域内各业务单位提供战略建议与指导。

张利平拥有超过30年的金融和政府关系方面的工作经验。在加盟黑石之前,他效力于瑞士信贷集团,是瑞士信贷的中国首席执行官兼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还曾就职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并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他将填补梁锦松离任后的空白。2013年,梁锦松离开黑石集团,加入香港房地产开发商南丰集团,出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梁2007年加入黑石,此前他是香港前财政司司长。他履职黑石的6年,是黑石在中国发展最迅速的6年。

梁锦松到任黑石仅仅3周后就为黑石拉来了中投集团30亿美元的入股,正是有这30亿美元打底,黑石顺利上市。从2007年到2009年,金融风暴最为疯狂的三年中,黑石在中国投资项目的平均收益接近100%。

但投资黑石,让中投陷入了长达七年的“圈套”。黑石上市第二天,股价就一泻千里,跌幅达到80%,中投损失了23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投拥有的股份全是普通股,没有表决权和管理权,只能补仓降低成本。

直到2013年年底,黑石的股价才回到当初中投的认购价,之后中投开始慢慢回本,但是这笔投资成为了中投的“污点”,有人调侃“中投的收益和买了七年余额宝差不多”。反观黑石,通过用这笔钱去购买合伙人手中的业务,CEO苏世民套现了将近7亿美元,另一位创始人套现了19亿美元。七年以来,中投一直背负着“冤大头”的骂名。

黑石在全球管理着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2008年,黑石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第一个中国代表处;2009年,黑石又宣布在上海成立旗下第一家人民币私募基金——黑石中华发展投资基金。

此时加入,张利平赶上了私募基金在亚洲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亚洲(除日本之外)私募基金的并购额增长了58%,达到了422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高,其中,中国市场交易占比71%。

2014年,苏世民曾明确表示对中国住宅地产不感兴趣,他们希望投资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最近,黑石作为财务投资人,和万科合作开发物流地产,万科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告诉界面记者,项目将由万科具体操盘,计划2015年年底就掌握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物业。未来,会将资产包放在REITs市场上。

商业地产方面,2013年,黑石买入了深国投商用置业40%的股权,成为大股东,之后开始大量的资产收购,先后收购哈尔滨、大连、沈阳、天津、济南、南京、长沙、武汉和南宁等城市的九个购物中心。2015年,有消息称黑石以5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上海尚嘉中心50%的股权。

2013年,黑石出资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启动了以创始人苏世民命名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高校金额最大的全球学者项目。《纽约时报》认为,“苏世民不计回报地开展这个项目,显示了中国及其市场对华尔街的金融家和企业领导者的重大意义”。

张利平在中国银行界有着极高的声望。在他的领导下,瑞士信贷在中国深耕细作多年,以主承销商身份参与过中国人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达资产等大型国企的IPO项目。仅仅2013年到2014年,瑞士信贷参与的中国公司交易达160多宗,总额1820亿美元。近年来,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中概股海外上市时,都能看到瑞士信贷的身影。2014年,瑞士信贷作为主承销商,见证了陌陌、阿里巴巴、猎豹移动、新浪微博、途牛、聚美优品等企业赴境外IPO。